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引领高中文言文学习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初高中文言文阅读学习的不同要求,语文课堂的教学,必然要为初高中衔接作相应的学习引导,不妨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一试例,此课为普通高中课程准標教科书《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首篇。作为高中文言文的第一课,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不妨再细一些、实一些、广一些、深一些,这会让即将到来的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有个良好的标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更深入地落地生根,更高标地生发生长。
  关键词 文言文学习;初高中衔接;教学预设;课堂生成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其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是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是对高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针对初高中文言文阅读学习的不同要求,语文课堂的教学,必然要为初高中衔接作相应的学习引导,不妨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一试例,此课为普通高中课程准标教科书《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首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里的“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更需要落实到“理解词句含义”的实处: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熟读课文后,按课本编者设计的指向,来到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先完成题二中的“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基本知识积累与课文实例进行映证。
  而后,选出课文中三句原话: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要求:文白对译,书面完成,直译为主,但求“信、达”。
  讲解词语“鄙”,分析“鄙”的造字法,导岀“鄙”的字源义,引申义,联系“肉食者鄙”(初中《曹刿论战》),分析“卑鄙”一词古今汉语不同意义及感情色彩,联系“先帝不以臣卑鄙”(初中《出师表》);“微”,联系“微斯人,吾谁与归”(初中《岳阳楼记》);比较同句中两个“封”的词义和词性,试析“封建社会”“封建思想”中“封建”的源由;列举现代汉语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心不在焉”“杀鸡焉用牛刀”,分析与课文句中“焉”字义异同;列举现代汉语成语“因噎废食”“因人成事”“因地制宜”“陈陈相因”分析课文句中“因”字如何据语境择取义项;列举警句格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解决“餍”到“厌”的源变,再逐字对照“夫晋,何厌之有”与成语“惟利是图”“惟××马首是瞻”句式特点,讨论分析“失其所与”“所与”为什么文下注释直接译为“同盟者”,违背了单换双的文白对译基本原则吗?……
  试着将以上文句中的“以”“之”“而”“其”等看似无法古今单双互换语素去除,比较与原文少了什么“情味”?
  观察,琢磨,逐字对换而译的文字,组成的句子为了读顺畅,词语有无变化?语序有何变化?
  字、词、句学习的“落地”课堂,细、繁、深,切不可嫌烦琐,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地引出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且必要的步骤和方式。于初中文言文学习,迈进了笃实的一大步,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
  义或用法”张本。
  而仅有此是远远不够的,文言文学习是母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第二外语”,疏通字词,分析句式,讲解语法,不过是为着日后能“举一反三”,遇常见的文言现象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扫除阅读障碍,亲近触摸文本的能有基本“工具”。
  解除文本阅读的“拦路虎”后,再诵读默读课文,回归文后《研讨与练习》题一“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4个小题能否顺利答出已可以评估出是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文言文学习要求)。
  拾级而上,求“读懂文章内容”(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懂”什么?怎么“懂”?为何“懂”?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教材编者在单元开篇言:“学习本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诵,悉心体会”。
  据此,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如下。
  1.题为“烛之武退秦师”。
  (1)怎么“退”?凭什么“退”?“退”的对象为什么是秦师?
  (2)为什么是烛之武?揣测其处境和心境,想见其人。
  (3)关涉的三位国君:晋侯、秦伯、郑伯,他们作为一国之君的策谋韬略、城府格局从何而现?从何而来?(引入晋公子重耳之亡,秦穆公为秦一统天下的奠基之君)
  2.琢磨文末句,晋文公语:“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注意文后注释内容,蕴含现代汉语“秦晋之好”来由。
  (2)面对盟友的背弃,晋文公为何能如此的冷静隐忍?
  (3)想见当时标榜的“仁”“知”“武”的道义准则(现代汉语有成语“胜之不武”),孔子为什么却评价此时为“春秋无义战”?孟子也说此时“礼崩乐坏,礼乐征伐由诸侯出”?
  此两问设计主要考虑文言文阅读仍应该是遵循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原则,问题1以学生当堂自由讨论为主,问题2由教师“牵引”,拓展外联可借助课堂外的途径和渠道。
  因为刚从初中过来,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好奇好胜,趁着“新鲜劲”,教师若要求高中文言文第一课全文熟读成诵,弟子们会很快很顺畅地完成。夸赞鼓励之余,师(经意不经意地)问:为什么背得这么顺溜啊?生常答:短呗!
  是的,347字(含标点)勾画一幅波澜迭起、曲折有致春秋历史片断图,有武力征伐、兵戎相见的“武戏”,也有纵横捭阖、折冲樽俎的“文戏”;真正的核心内容“烛之武退秦师”仅125字(含标点),却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亦不可”;事件“潜伏底下”部分与“漂浮水面”部分浑然一体,台前幕后、宏观微观很有“嚼头”,人物轮廓、嘴脸面孔一一可摹(师生共同计字数,总结全文内容)。
  列举典故两组:
  妻丧速归!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引出介绍文言文与白话文表达的差异。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唐宋八大家丛话》)
  引出介绍历史性文章的文体特点。
  另外,在考虑本课教学设计时,有两点颇费踌躇。
  1.文化常识,介绍到何种程度?何种范围?如三位国君“晋侯”“秦伯”“郑伯”称谓,自然应该是要介绍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的爵位,“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这里的“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其实也是文中几个人物言谈行事的历史背景环境,如果能有此方面知识背景知识作为文本阅读支持,很多“不言之言”的问题在阅读过程本身就会有相应的“默契”,但此阶段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并未提供相关“援助”,若语文课堂作介绍的话,很难把握“专业化程度”。
  2.几个出场人物语言分析,必要牵涉到人物的心理和个性,又关联到不同方面,往个人的境遇细微处可讲,也可以往宏观的历史时大环境讲,看过此课设计不少案例,总觉得文言文阅读教学课若在此上“大作文章”,少了特有的“文言文”味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高中文言文第一课,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不妨再细一些、实一些、广一些、深一些,这会让即将到来的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有个良好的标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更深入地落地生根,更高标地生发生长。
  [作者通联:江西奉新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公安部于2021年6月28日隆重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出席并为公安部老党员代表颁发纪念章,代表部党委向在座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部直属机关592名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部直属机关及全国公安机关的老党员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中日韩合作秘书处(TCS)成立10周年。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和平与共同繁荣,为三国合作机制提供支持。同时,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Tripartite Environment Ministers Meeting, TEMM)也迎来了23周年。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是探讨东北亚地区环境领域最高级别的合作机制,是三国间21个部长级合作机制中历史最长、合作机制最完善的会议。  中日韩环境部长
红色地标: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军部旧址地标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其前身是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建筑群,位于永嘉县岩头镇五尺乡。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即设于此地,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该旧址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
每个人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人生的一大误区就是单纯地追求幸福。“幸福就像一只蝴蝶,你追它就跑,但是如果你关注周围的其他事情,它又会悄悄地落在你的肩上。”我的人生经历验证了梭罗的这句话。
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肺腺癌(LU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38例LUAD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EGFR突变型为126例(男54例,女72例,中位年龄62岁);EGFR野生型112例(男68例,女44例,中位年龄6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产芽孢,多以芽胞形式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动物及其肠道中,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动物坏死性肠炎的食源性疾病。《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标准对产气夹膜梭菌的要求是,从一批样品中采集5件样品,每件样品的采样量是50mL,均不得检出。《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规定,
BACKGROUND Lumbar radiculopathy is a common symptom in the clinic and is often caused b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r osteophytes compressing the nerve root;however,it is rare for nerve roots to be compressed by epidural gas.Few symptomatic epidural gas-cont
BACKGROUND Lateral facial clefts are atypical with a low incidence in the facial cleft spectrum.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onography(US)prenatal screening,such facial malformations can be detected and diagnosed prenatally rather than at birth.Although
缝合线、缝合钉是当前外科手术中实现伤口闭合或植入物固定的常用手段,然而,这些侵入性技术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导致迫切需要开发用于外科手术的组织粘合剂。本文主要介绍了组织粘合剂的设计标准,以及现有组织粘合剂的种类和应用。目前,生物类(如纤维蛋白胶)、合成类(如氰基丙烯酸酯胶)组织粘合剂已在临床上有广泛的运用,但它们存在的固有缺点驱使着人们进一步开发性能更为优良的组织黏合剂。众多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化学修饰天然多肽/蛋白/多糖开发半合成类组织粘合剂。尽管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且缺少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此外,
经济全球一体化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在有效助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相关食品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具有检测过程简单、灵敏度高、便于携带以及安全性能强等优势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逐渐应用于食品检测中。本文简要概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特点,并从检测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以及未来发展情况三个方面,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