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法应用于林地勘测的研究与展望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微重力法勘测林地,可以在避免深挖土壤样本的情况下,简便快速地了解一片林地的物理性质,诸如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土壤密度等指标.目前,无微重力法用于林学相关试验的研究报道,多用于野外其他地质勘测.利用微重力法,简便快捷测出林地各项指标,可为森林培育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生物保护等方面提供更加快速科学、合理统筹大局的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独居的孤独感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无法被满足,目前步行空间的阻碍正在成为老年人出行社交的最大问题.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随之下降,但老年人居多的老旧小区步行空间交通陈旧,不符合现实状况和当前需要,且存在安全隐患.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解释并阐明相关理念,在总结老旧社区步行空间众多问题的基础上,从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以常州市运河花园为例,进行适老化的微更新设计实践,为相关探索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通过现场调查、访问市民、查阅资料等方法,调查广州市内主干道绿化情况,包括广州大道、白云大道、机场路、中山大道、花城大道、黄埔大道、科韵路、华夏路等.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广州市多年来进行大范围、全方位城市绿化改造,认真落实无绿化盲点的目标;通过补种、改种,全面提高广州市绿化覆盖率,且通过适时种植开花植物,以其千姿百态的花型和鲜艳各异的植物,给城市增色添彩;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开花习性,实现花期全年覆盖,让城市全年均有花开景观;在植物搭配方面,乔木——灌木——地被结合配置,形成富有层次的自然群落和复合立体绿化模式
选取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作为特色历史乡村的案例,分析特色田园发展和更新策略,旨在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以场地调研、资料的分类收集、整理入手,探讨了历史文化保护类乡村——溪港村的农业产业升级与发展、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村庄特色景观的营建、村庄环境提升等问题,并从产业发展、特色田园景观风貌营建方面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近10年来,高校校园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因而对校园硬质铺装与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山水型大学”“花园型大学”理念的提出,使高校校园硬质铺装不再只关注基本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植物造景,而是更加注重满足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人文精神的需求.在查阅校园硬质铺装设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心理学、地面生态学、园林伦理学、材料科学、艺术构图等多学科相关理论知识,调查内蒙古地区民办高校校园地面景观,提出大学校园硬质铺装景观应基于主题文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从道路结构、铺装颜色、材料应用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公园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部分,也面临着产生——成熟——衰退——更新的历程.目前部分老旧城市公园开始暴露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代人较高的生活需求,已进入亟待更新的阶段.以昆山市城市生态森林公园更新改造为例,研究城市老旧公园更新改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改造策略.
基于梁山凤凰公园的树种现状,结合实地调查,阐述了该公园树种资源的概况.以不同分区为例,从树种构成、乔灌比、绿篱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在剖析园林树种应用原则的基础上,总结该公园树种配置存在的问题,并从植物搭配、景观营建、养护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最后推荐了5种优良树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近几年来,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湿地水生植物不仅丰富了景区色彩,增加了层次,还能吸附乃至吸收水体中的污染元素和污染物,对水体具有净化效果,促进整个系统的生态循环.依照水生植物的不同生活方式将它们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等等.水葫芦、香蒲、芦苇、水葱、荷花等是阜新细河内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使细河成为阜新的特色生态景观.通过介绍阜新湿地现状,研究水生植物对环境的作用,进而引出细河常见水生植物,最后展望了阜新细河常见水生植物的未来前景.
大茂山森林公园地处河北省唐县西北部,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同时,大茂山周围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及名胜古迹,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基于此,详细介绍了公园内的各类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周边可借景观,为公园今后开展旅游观光及教研科考等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低温对园林植物各组织和器官的伤害表现,从而找到解决或降低对植物危害的办法.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已成为当前人们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在当前环境设计观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突显当地景观特色,重视生态性和经济性,并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融合创新元素,才能促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