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景(组诗)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万籁的深处
  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氤氲在一份情爱之中
  一只小鸟飞过
  满目风姿与过往的忧喜
  登高远眺
  穿过时间的栅栏
  带着盘旋春秋的那份奔波
  幸福还在

斜滩石渡


  这一些水
  以怯怯的目光 漫长成一生
  长久地等候
  码头的坚守
  是石头垒成的图腾
  在人间烟火时刻吟唱着诗句与相思
  一次次寻觅
  一句句关怀
  迂回感叹
  低处的一朵朵水花
  无法厮守
  只好听风 再一次远航

状元祠


  一步一个险滩
  艰难地背井离乡
  或是自我编织的篱笆
  天风袭来
  万物萌芽
  弹落一身的花瓣
  一个个黑夜
  犹如身体里流出的血液
  呼唤黎明
  庆幸落英
  比岁月还痛苦的那种进化
  逆流而上

鲤鱼溪


  从世界最短的溪边出发
  潺潺的流水
  穿透幽蓝的光亮
  白昼与暗夜
  不去重合阴影
  一如往常
  潜入的是风水
  走出的是高过星辰的追寻
  却如谜一般的露水
  这里遥见龙门
  一条鲤鱼翻腾而起
  或渴望 或期许

桂 园


  花期已过
  河水很轻 很柔
  遇水而居的人死去了
  这棵硕大无比的树
  一点点掏空自己
  如此脆弱
  如沾过了雨水的眼睛
  左一眼 右一眼
  在盛大的黄昏
  始于夏夜
  又终于夏夜
  遍地开花

民俗馆


  一朵莲花盛开的瞬间
  华丽梦境
  在一场激情芳华里燃烧
  在荒原之上
  盥洗古老的创伤
  孤寂与抗命

  把历史的骨骼重构
  让祖先的痛感磕碰
  为着后代野生野长
  辩认自己
  属于那支高翔的雁群
  风中 一阵弥漫的芳香

状元树


  一个人走在田野
  遵从那份直觉
  倾听花开的声音
  夏雨淅沥
  向着那峻拔的身躯
  依偎出一种力量
  迎面而来
  遭遇丰盈的魂灵
  再一次重生
  不祈求
  一声叹息
  若即若离与无处不在的快乐
  责任编辑_游锦寿
其他文献
我有一些古旧的瓮,摆在院中或墙脚;也有的放在客厅、书房里。  有时候买了花,或在院中剪下了竹篁野草什么的,便一大把插在瓮里。  大口瓮适合插一丛一丛的雏菊、茉莉,有丰厚浓密的叶子托着,花不敞开,显得烂漫一片。  小口瓮适合插有细长枝茎的百合、萱草或晚香玉,瓮口约束着枝干,上面的茎叶与花向四处纵态伸开,可以看出线条的错落扶疏。  不插花的瓮也好看,敦厚的瓮身,质朴的胎釉,张着一个无声的口,好像有许多
支离疏  ———三首关于语言的诗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  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  一、想象  我们的话语消失、退隐  几乎不留给想象任何余地  像去年案上悄然逸失的水渍  被时光的温度舔舐而去  没有人目睹日光温柔的舌  缓慢蠕动伸回潮湿阴郁的深渊  仿佛口腔即将空无一物  剩下的是比手画脚般挥舞虚空的游戏  仿佛撤离的姿势被语言风化  剩下的是学舌般虚无的照样照句  说
知微算卦  唐朝天宝末年,有个名叫钱知微的算命先生来到了洛阳。  他就在全洛阳最繁华的天津桥上给人算卦,他的卦旗上写着“知人生死晓人前程”几个大字。钱知微开出的价格是算一卦十匹帛。可是一连十几天,也没有人找钱知微算卦。  有一天,来了个公子哥,他取了十四匹帛请钱知微为他占卜。  公子哥说:“你就想凭这几株蜈蚣草来赚我的十四匹帛啊!”  钱知微说:“你可不要小瞧了蓍草,它算的卦从来不会出差错的。甘罗
试菜的时候,总得把一桌子点得满满的,虽然只有他和妻两个人。  妻坚持要神农尝百草才试得出餐厅手艺是否缺一角。一桌子,像这样摆上来花团锦簇。他很想取笑她:“可是,为什么都是老大爱吃的鸡肉呢?为什么没有我最喜欢的糖醋排骨或八宝香酥鸭呢?为什么也没有你喜欢的凤梨虾球呢?就算都不用管我们两个老的好了,怎么也不考虑一下人家新娘子喜欢吃什么呢?哎哟,糟糕了,你要变成恶婆婆了。”他想,这只是轻轻一扎吧。但妻会不
陪伴  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夜晚,在美国东部的一所校园礼堂里,正在举行一场名为“梦圆故乡”的晚会。晚会由附近几所大学的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办,有数百名留学生、学者和当地华侨华人参加。多才多艺的留学生们,用独唱、诗朗诵、歌舞等,表达他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当晚会进行到一半时,节目主持人说:“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位爱尔兰诗人叶芝,他写的《当你老了》,不仅感动过我,也感动过世界上的许多人。不久前
闽江上一轮巨大的红日  浸染血红的晖芒  西山悲悯  拖沙船驶过黄昏  靠在动车窗前  我奋笔疾书  希望白纸黑字就此定格  尘世温情的模样——  黑是当空皓月的白  白是汹涌磅礴的黑老 屋  长方形褐色土砖  曾记您驼着背,步履蹒跚  沿苍老的石板  走进门,依偎破旧的黄土壁  闭眼一刻  抚摸历史的心酸  踮脚尖,抹蛛网残骸  依稀窥望贫穷岁月的艰难  那一年,我稚嫩的小手  奶奶粗糙温暖的大
一、仙气  《山中传奇》有一个镜头是书生何云青(石隽饰)在山中行旅至西北边关去抄经的路上,他在小溪边见到溪对面一位着白衣的丽人吹笛。这个镜头美极了,直到今天,我还用这个镜头做我电脑的衬底画面。拍摄这个镜头是在1978年,当时我在现场。那只是在韩国山中一条非常平凡的小溪,宽不过是十多公尺,水很浅,露出一些石块,溪边是草地,草地外是树林,如此而已。但胡金铨的开麦拉眼睛却能预见这一个平凡的场景可以化为仙
光棍表叔秃顶那年,刚过五十六岁,随村里人去市火车站,当临时搬运工。  有一天,路过站外一处垃圾堆,忽然听见婴儿啼哭,觉得蹊跷,揭开脏包一看,是女婴,已经生命垂危。他心软了,说:“天送的,我收养了。”最后牢牢地抱了回去。  转眼十年过去。养女吃着百家饭,纳着百家福长大了,而表叔已不经熬,刀耕火种,骨瘦如柴,又害眼疾,为了养女上学,多攒点钱,上山采药又摔伤腰椎,差点见阎王。不是所有人,都能锦衣玉食,当
自打进了城,罗浩一家人就在高坪村里租房子住。高坪村属于城中村,窄僻的村落里斜一院、正一院地盖满了房屋。一条斜长的公路穿过村落中那些凌乱的院落一直至国道。  这一年延运市要参评全国十佳文明城市,市委下决心要将城中村的旱厕改为水厕。  他们把原来的厕所全部封锁了,只留下了村子中间的一个,在墙壁上用黑刷子刷了几个大字:应急厕所。  那天罗浩上厕所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他只得跟在队伍后面,不时地看一眼前面
刘以鬯,上世纪90年代初摄于香港湾仔《香港文学》编辑部  2018年6月8日下午,“香港文学一代宗师”刘以鬯先生仙逝。他在生命最后岁月里审定的“刘以鬯经典”系列刚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市。这套书包括刘以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经典作品:长篇小说《酒徒》,长、短篇小说合集《对倒》及中短篇小说集《寺内》。  为缅怀刘以鬯先生,6月16日晚19:00至21:00,蒙人民文学出版社邀约,在线与读者分享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