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识别与聚类分析的医疗机构保洁人员手卫生监测指标研究

来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拟借助风险识别与聚类分析方法探索适用于医疗机构保洁人员手卫生监测的指征与时机,为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提供工具及标准.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匿名观察50名保洁人员工作流程及行为,遴选10名专家判别工作流程,借助风险识别工具划分风险带,通过聚类分析确定手卫生指征.结果 保洁人员17类工作行为风险得分均达到纳入聚类分析标准,具有手卫生指征,其中最高风险评分为逐一拖洗病房每床物体表面、厕所、走廊等(4.50±0.53)和擦拭洗手池、扶手、墙面、窗台等(4.50±0.53).聚类分析显示工具准备、清洁消毒、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及环境整理为5个主要行为节点.进一步归纳分析后,确定保洁人员的手卫生指征为“一前五后”,即清洁消毒前、准备工具后、清洁消毒后、个人脱卸防护用品后、转运医疗废物后、环境整理后.结论 建立医疗机构内保洁人员“一前五后”手卫生监测指标体系,不仅可为保洁人员手卫生培训提供适用的量化参考指标,同时可为监测和干预保洁人员手卫生提供参考工具.
其他文献
粪类圆线虫的感染在早期症状轻,难发现,常容易漏诊和误诊,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检查时发现存在粪类圆线虫和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本文对此展开报告并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粪类圆线虫感染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依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需要被紧急救治的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提前预防是有效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流行病学、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机制以及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及防控治疗提供参考.
方舱核酸检测基地是实现快速大规模核酸筛查、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核心设施,但由于其检测机构众多、人员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感染防控风险较大.在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核酸检测基地的实践中,工作人员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感染防控方案和流程:基地选址、布局、路径规划,完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和制定感染防控制度,人员和路径的管控,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培训、个人防护,核酸检测安全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环境物体表面消毒,职业暴露处理,撤离及终末消毒,工作人员医学观察.为基地完成“零漏诊、零感染、零传播”的目标奠定了坚实
目的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方法 调查2018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19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签订责任书、工作质量考核与反馈、知识培训、信息系统控制等,比较干预前(2018年9月—2019年8月)与干预后(2019年9月—2020年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无菌性标本、呼吸道标本及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40335例,干预前21441例,干预后18894例.干预后抗菌药物、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阜阳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住院患者中50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为病例组,采用病例1:1配对研究的方法,设置配对条件,将同期未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未发生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入院及出院第一诊断相同的50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 病例组住院总费用、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64858.5、2128.6元;对照组为26728.0、1477.5元,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造成的
目的 评估不同采样方法检测不同材料表面细菌污染状况的检测效能,寻找一种既符合国家规范又能简便快捷、准确反映物体表面实际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采样方法.方法 将灭菌不锈钢板与灭菌无纺布表面均匀涂布腐生葡萄球菌,自然干燥后,分别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棉拭子涂抹法、载体压印法、滤膜法进行物体表面采样并检测菌落总数,比较不同采样方法的差异性.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不同污染浓度下,不锈钢板和无纺布均是载体压印法检出菌落数最高,其次为滤膜法,棉拭子涂抹法检出菌落数最低.当无纺布染菌量为1
目的 探讨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包含1例妊娠36+2周孕妇;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9例)、咳嗽(9例)、咳痰(7例).白细胞计数正常8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9例,CRP升高9例,ESR升高9例,PCT正常4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例.9例患者胸部C
目的 探讨猩红热儿童分离来源的A族链球菌(GAS)emm分型、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北京和上海地区猩红热患儿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emm基因型以及13种毒力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和smeZ)携带情况,分析GAS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与地域、emm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14株GAS分离株中,emm1.0型60株,emm12.0型54株;52株分离自北京(emm1
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Nomo-gram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21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n=56)和非肺部感染组(n=162),采用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纳入218例NSCLC患者,56例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感染发
目的 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5~83岁.所有患者均以高热起病,可伴有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其中6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8例患者均出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5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6例患者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钠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