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之战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c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岛战争,开启了近代高技术战争之先河,正是那年5月在南大西洋上演的“飞鱼”决战,使全世界看到了现代导弹武器的威力,从而加速了全球军事装备的导弹化进程。即使在今天看来,这场导弹攻防战仍然是惊心动魄,并不乏启迪。
  马岛战争开战不久,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就用鱼雷击沉了阿根廷唯一的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阿根延朝野震惊,于是预料之中的报复行动开始了。
  专家观点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是当时阿根廷海军舰艇中排水量仅次于“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的大型舰艇。虽然当时英国海军实力已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阿根廷海军无论是在吨位还是性能上都不能与其抗衡。“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对阿海军的打击是致命的,从此其再无作为,所有舰艇,包括航母都收缩至近海,直至战争结束。不过当时的阿根廷空军却是南美洲最强大的空军之一,除了有一大批美、英、法制战斗机外,还有几十架本国生产的IA—58式攻击机。与仅靠航母运载数十架“鹞”式的英国参战空军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显然,阿根廷要报复,必然从空中开始
  当时英国的特混舰队有一致命弱点,就是整个编队包括2艘航空母舰上竟没有一架预警机。抵达马岛海域后,出于安全需要,不得不派出配有监视雷达的舰船组成前沿警戒线。被称为“闪光的谢菲”的最新式军舰——“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也充当了上述角色。其舰载对空雷达可发现250海里范围内的中高空飞机,负责引导空中值班飞机前往拦截,不过其对低空和超低空来袭的飞机只有2~3分钟的预警时间。这一特性也被阿根延空军在战斗中总结出来。
  1982年5月4日凌晨5时07分,阿军的一架SP—2H“海王星”侦察机(编号0708/2—P—112,无线电呼号“水星”)从里奥格兰得海军航空兵基地起飞执行监视任务。机组成员3人,机长为普罗尼。
  7时50分,机长普罗尼向地面发回报告称,发现英军舰艇。在随后的8时14分和8时43分,“海王星”的雷达又两次捕捉到英国军舰。
  当事人
  里奥格兰得机场立刻忙碌起来。9时45分,2架“超军旗”攻击机起飞。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两架“超军旗”攻击机各挂载了一枚刚从法国购进的“飞鱼”AM—39空对舰导弹。领队长机飞行员是奥古斯都·贝达卡拉兹,僚机飞行员马乔拉。10时整,在距离英国舰队462千米外,他们与阿根廷空军的KC—130H加油机会合,完成了空中加油。
  10时35分,“海王星”侦察机再次捕捉到英国舰艇目标,并将其具体方位传给攻击机。
  5月4日上午lO时许,2架结伴飞行的“超军旗”攻击机出现在马岛上空。飞临英国舰队防御圈时,突然下降飞行高度,利用英海军的舰载雷达低空盲区和海浪杂波,沿着离海面不到50米的高度飞行。大约飞行10分钟后,第一架飞机忽然跃升到160米的高度,机载雷达开机,但没有发现目标,随后关机并降低飞行高度,贝达卡拉兹决定继续前进。飞行40千米后他们再度跃升到150米,飞行员再次打开机载雷达。这一次雷达很快发现并锁定了英舰,并将目标数据(目标的方位和距离等)和载机导航系统的有关数据(飞机的飞行速度、垂直方位等)输入适配器,计算出导弹发射诸元,发射导弹。整个过程以秒计算。“超军旗”发射完后立刻急转弯同时下降到超低空返航。
  此时,飞机距军舰约38千米,肉眼完全看不见。剩下的事完全交给“飞鱼”自己来完成。
  专家观点
  AM—39导弹的攻击过程是:在发射后约1秒,助推嚣点火,然后控制尾翼解锁,导弹在高度表控制下迅速降至预定15米高度巡航飞行。在距目标5—10千米时,降至8米,离目标5千米时再将至4米或2.5米,直至命中目标。
  正如导弹的飞行程序设计,离开载机的“飞鱼”迅速调整高度到海平面15米的高度,以0.93马赫高亚音速飞行。当导弹飞至距敌舰10千米时,高度再次降低到8米、4米,直到2.5米。当舰上警戒员发现导弹来袭时,“谢菲尔德”号上的近防武器“海标枪”防空导弹和“厄利孔”速射炮都已经无力回天了,这时唯一能寄予希望的只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舰体上的钢板了。由于该舰舰身狭小,不得已采用紧凑设计,而使壳体较薄,使其最后的防线面对“飞鱼”的强大战斗部形同虚设。
  专家观点
  在爆破性能方面,AN—39导弹安装了聚能穿甲爆破型战斗部,不仅具有冲击效应,还兼有破片杀伤能力。整个战斗部重160千克,装高爆炸药40千克,能穿透12毫米厚的钢板,在它的上面还装有延时触发引信和利用导引头控制的近炸引信。为了保证战斗部适时解除保险准时爆炸,还设计了机械、惯性和气压三级保险装置。导弹击中目标时,是战斗部连同导弹的弹体一起钻入军舰,到一定深度后,触发延时引信才引爆战斗部。前面提到“飞鱼”是在距离目标38千米处发动攻击的,而该导弹的攻击距离达到70千米,因此此时弹体内还有许多剩余燃料,这些燃料加剧了爆炸。
  2枚“飞鱼”导弹中1枚偏离了方向,而另1枚斜射而来,在“谢菲尔德”号军舰的右舷、吃水线以上1.5米的部位炸开了一个大洞,一直冲进了二号舱位的厨房。这条“飞鱼”穿过管道室,直奔控制室。一声巨响之后,“谢菲尔德”号有1/3舱室陷入火海之中,全舰充满了电缆烧焦发出的令人窒息的气味。只20秒钟,“谢菲尔德”号的动力设备便失去了控制。大火越烧越猛,爆炸声和火光、浓烟交织在一起,舰面变成了火海。4~5小时后,舰长与舰员弃舰。几天后,这艘舰艇沉没于南大西洋海底,全舰伤亡280人,失踪78人。
  专家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其姊妹舰“考文垂”号吃亏在舰壁较薄,但这也阴错阳差地挽回了数千官兵的生命,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战后统计表明,阿攻击机击中英舰的多枚千磅航弹并未爆炸,原因是阿空军军械师将航弹的引信按穿透二战时战舰重装甲的标准装定的,而英海军现代化战舰的甲板很薄,航弹一下子就穿透了,阻力太小而无法引起引信动作,从而功亏一篑。从英军公布情况看,如果这些炸弹都能正常爆炸,至少会再炸沉5艘主力英舰。这样的话,英特混舰队将因掩护兵力和支援火力不足,而无法进行登陆作战,马岛战争的历史也许会改写。   虽然“谢菲尔德”号沉没了,但来自“飞鱼”的报复远未结束。1982年5月25日,阿军2架“超军旗”飞机各带1枚“飞鱼”AM—39导弹又一次向英军“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扑去。
  当时海风8级,海浪6级,阿机以海浪作掩护,在30米的高度上低空隐蔽飞向英舰活动的海域。由于风浪影响,阿军的行动没有上次谨慎,当距军舰80千米左右时,便开启了机载雷达,而英军的舰载雷达也马上发现了阿军飞机。在距目标48千米处,“超军旗”飞机再次发射导弹,然后全速返回。
  这次英军再也不敢怠慢,马上起飞了4架“鹞”式战斗机和1架“大山猫”电子干扰机,升空后立即施放各种主动和被动干扰,就连返航的阿机机载雷达也遭受强烈干扰。
  专家观点
  舰艇的电子干扰一般分为有源电子干扰和元源电子干扰两类。有源电子干扰是用专门的干扰发射机发射或转发某种形式的电磁波,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工作受到扰乱或破坏。无源电子干扰是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箔条、反射器或电波吸收体等器材,反射或吸收敌方电子设备发射的电波,使其效能受到削弱或破坏。
  战后披露的情况表明,“谢菲尔德”号的沉没使英国意识到对抗“飞鱼”导弹的重要性,于是英国通过对法国施加强大的外交压力,从法国索要到了“飞鱼”无线电制导频率参数,扭转了战场上面对“飞鱼”攻击的被动
  在干扰下,率先发射的1枚“飞鱼”导弹偏离了原来的航向一头栽进大海,后面的“飞鱼”也偏离了原来的航向,转而向“竞技神”号的左舷方向飞去。
  “竞技神”号上的官兵正要欢呼,立即意识到在其左舷方向是万吨级的“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只见那枚刚刚偏航的“飞鱼”在空中经过剧烈摇摆后,冲出了干扰区域,弹上自动寻的导引头立刻又捕获到了7千米处的“大西洋运送者”号。7千米对于“飞鱼”只需飞行20多秒。
  “大西洋运送者”号上的英军来不及反应,灾难已经降临。导弹击中了“大西洋运送者”号的左舷中部,把船舷撕开了一个直径4米的大洞,海水立即涌进船舱。本是商船的“大西洋运送者”号的抗沉性远非军舰可比,很快,这艘价值几千万美元的商船连同它运输的15架直升机以及上千吨用于修建马岛机场跑道的专用钢材一起沉入了南大西洋底。
  专家观点
  “飞鱼”导弹导头舱内装ADAC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距离为12千米,主要担负最终阶段的目标引导。英军的干抚正是在这一阶段发挥了作用,而“大西洋运送者”号的不幸就在于其位置处于导弹导引头工作距离内。如果其距离“竞技神”航空母舰较近,被干扰的“飞鱼”就来不及调整航向。如果距离较远,处于12千米外,超过了导弹导引头雷达工作范围,也可躲过这一劫。
  两次“飞鱼”攻击得手,使阿根廷决定再次使用“飞鱼”孤注一掷,打击英国远洋特种混编舰队的核心——“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力挽战争颓势。
  5月30日拂晓,1架携带“飞鱼”的“超军旗”和4架“天鹰”攻击机,采用梯形编队,向“无敌”号航母摸去。进入攻击区域后前面2架“天鹰”突然向左右两边散开,“超军旗”只身突向“无敌”号。
  早已接受教训的英军始终有数架“鹞”式飞机在航母周围巡逻警戒。当阿根廷的飞机变换队形时,“鹞”式飞机已将其发现,在发出警报的同时迎上了只身突入的“超军旗”。“超军旗”先后发射了2枚“飞鱼”,这时离“无敌”号仅25千米,大约70秒时间。
  已经通过法国人掌握“飞鱼”特点的“无敌”号舰长立即命令“无敌”号迅速转向,背离导弹高速而行,使其留给“飞鱼”的雷达反射信号和可攻击面最小,同时指挥巡逻的“山猫”舰载直升机立即朝“飞鱼”导弹飞去实施电子干扰,并由编队周围的护卫舰发射“海狼”舰对空导弹对“飞鱼”实施拦截。第一枚“飞鱼”应声而落,但与对“竞技神”的攻击一样,第二枚导弹还是突破了电子防御,并向“无敌”号扑来。这时“飞鱼”导弹离航母只有3千米,飞行时间不到8秒钟。
  在这危机关头,事先排演的战术显露了效果。3架担负干扰的“山猫”直升机,排成了密集队形,拦在了“飞鱼”导弹与航母之间,并在离海面数米高度向导弹相向靠近。3架直升机形成的密集队形在“飞鱼”导弹的寻的头上形成强大的反射信号,而“无敌”号航母已转向,反射波一下减少了80%,直升机的回波超过了航母,“飞鱼”导弹上的自主导引系统放弃了反射较小的航母,重新锁定了直升机群,并向直升机飞来。就在碰撞前瞬间,直升机猛地爬高机动,导弹寻的雷达因距离太近,来不及反应,突然失去了目标,坠落到了海里。
  【专家观点】
  “飞鱼”AM—39导弹采用了惯性加主动雷达制导的设计。这种自动导引头用于导弹的末段制导,击中目标的准确率可高达99%。但主动式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最大的缺陷就是其抗干扰识别能力不高,加之英军已经掌握“飞鱼”的制导频率、制导失效距离等重要参数,这为其制定相应的有效对抗战术奠定了基础。
  英军再次以电子干扰技术和过硬的干扰技术训练,赢得了与“飞鱼”的这一回合较量。
  此次攻击后,阿根廷终于耗尽了从法国引进的仅有的数枚“飞鱼”导弹,再也无力发动有效的空中攻击了。
  鉴于“飞鱼”在马岛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其仍长期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海上战斗中。1987年伊拉克还用该导弹误击了美国的“塔斯克”号护卫舰,使其受到重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也发射了2枚“飞鱼”导弹,但未击中目标。
  终极点评
  造价2.34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仅有20万美元的“飞鱼”击沉的事实说明,导弹武器在现代海战中具有相当高的效费比,这预示了人类战争史的导弹战时代的到来。
  从对抗反舰导弹的角度来看,其方法主要是火力拦截和电子干扰。舰载武器系统主要是建立舰艇火力拦截纵深,电子干扰则迫使敌人为提高命中率不得不进入编队防空火力作用区内发射导弹,或是耗费更多导弹。在“飞鱼”攻击“无敌”号航空母舰时,英军使用“海狼”拦截了一枚,综合运用多种电子对抗措施与战术最终拦截了另一枚,因此合理分配电子对抗和反导资源,对提高舰艇编队反导能力、提升自身生存力都会产生巨大影晌。
  在马岛战争中,阿军用“飞鱼”导弹和炸弹攻击英舰的经验,多年来影响了美英等国海军的训练、战术以及未来舰艇的设计和自卫。美国和英国的海军从20世纪80年代起都加速采购“密集阵”近防炮等近防武器系统,另外还都研制了改进的干扰物和ECM(电子对抗措施)。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自主开发先进武器,不能依赖引进。这一教训被近代和现代的无数事例证明,马岛战争只是这些事例中的一个。1982年4月17日,英国战时内阁决定发动战争后,英国便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美国、北约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军火贸易,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原来与阿根廷有军火销售协议,但都支持对阿的军火禁运,这大大制约了阿根廷的军事能力。马岛战争开始前阿军只得到了14架“超军旗”和9枚“飞鱼”,且飞机与导弹并不配套。武器装备大多依赖进口使阿军在战斗中十分被动,在“飞鱼”导弹耗尽后阿根廷基本就停止了对英国海上力量的攻击。可见,从外国购买军火,一方面既会在数量上受限制,又会遭遇在战时被武器生产国禁运的可能;另一方面,外购武器在质量上难以得到保证,必然在关键时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此,装备发展必须坚持以自我研制为主、自成系列的国产化道路。这在未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作战中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朝鲜战争短暂的过招之后,东西方阵营又开始了几乎令人窒息的冷战对峙在这一时期,电子工业的最新成果不断被运用到电子战领域中。新技术给电子对抗装备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在应用之初的不成熟表现也让它们一度饱受争议。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电子对抗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情况。  [文章编码0618]  微波波段的“大喇叭”——行波管  话说苏联科学家秉承着“拿来主义”的基
2009·十月猜想    2009·10拥抱属于我们的张开想像的翅膀界限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激情的释放铸就即将的盛世不懈的努力    第四卷:三军战术导弹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20世纪80年代,导弹方阵第一次出现在我国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威武之姿显示着我们不仅仅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而是一次种类齐全的集体大亮相。那一刻的激动,甚至比起 两弹一星来,也似乎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感觉。    战术导弹
2007年1月,美国陆军宣布了对“未来战斗系统”(FCS)项目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决定。2007年3月,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了P44新型导弹。这两个事件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有紧密的联系。    填补空白    美国陆军FCS项目所要研制的是一种综合作战系统,规模之大、技术之复杂以及资金投入之巨,都是史无前例的。由于技术和经费方面的原因,2007年初美陆军决定将FCS的18个武器和传感器分系统削减
不懈的努力  铸就即将的盛世  激情的释放  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  张开想像的翅膀  拥抱属于我们的  2009.10      第六卷:  永远的传说——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其中战略弹道导弹是战略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携带核弹头,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和军事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战略导弹部队是各国军队中高度
不可名狀
三月是一个春风柔暖、草长莺飞的季节,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通用直升机AC313在春风里完成了首飞。这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两年前,5·12汶川抗震救灾中直升机的悲壮表现还历历在目,国人对“万国牌”直升机的抱怨声犹在耳畔,AC313的首飞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从AC313的首飞,可以感受到航空工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可以体会到我国直升机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让人联想到空中力量建设、航空产业发展,甚至于对传说
【余爱水少将简介】  余爱水,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少将军衔,经济学博士,兼任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专著《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解放思维》、《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被专家认为是一部集战略性、创新性、思想性、前瞻性于一体的开拓性专著,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构建了一门新的学科体系,在世界上也处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军事与经济互动论》分
法国萨托利防务展于2008年6月16~20日在法国巴黎萨托利举行,有来自75个国家的117个官方代表团应邀出席,52000余名专业人士观展,1210余家参展商展示了新研制和技术改进的装备。    装甲车辆:重视防护能力    装甲车一直是萨托利防务展的焦点,2008年也不例外。国外多家公司展出了采用创新设计的高防护新型装甲车,以满足现代国防部队面临的挑战。  俄罗斯新型SPM-1“虎”装甲车从外形
近日,韩国新一代战斗机KF-X首架原型机KF-21正式下线。韩国总统文在寅公开表示,这是“(韩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基于研发成本的高昂和装备数量的有限,一旦设计定型,KF-X必然会进入国际军贸市场,成为继T-50和FA-50之后,韩国拓展国际军贸市场的又一重要棋子。  KF-X项目延续了T-50渐进式开发、分散核心技术风险的思路,性能指标呈现“小步快跑”的发展趋势。武器依然外挂  从已经
印度在大力发展“烈火”系列导弹等战略武器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了多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提高其地区和全球作战能力。在这些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该系统将成为世界上第六套卫星导航系统,有着鲜明的印度特色,将引领印度成为航天和导航大国。  IRNSS的发展  与其它武器装备的发展一样,印度卫星导航系统也采用了“万国博览会”的发展方式,包括与美国合作的GAGAN、与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