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14例机器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14例,年龄48~79岁,平均63岁.体重指数19.5~28.6 kg/m2,平均23.6 kg/m2.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伴阴道前壁膨出5例,子宫脱垂4例,尿失禁伴反复尿路感染3例,双肾积水2例.病程20~72个月,按照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分为Ⅱ度3例、Ⅲ度9例、Ⅳ度2例.4例患者既往有子宫切除手术史.结果:14例手术过程顺利,3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同期行尿道中段悬吊术.手术时间110~185 min,平均135 min;手术失血量40~120mL,平均85 mL;住院时间6~10d,平均8d.1例术后出现骶骨骨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2~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阴道脱出物消失,5例排尿困难消失,3例压力性尿失禁治愈,2例肾积水消失.1例术后13个月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术后新发尿失禁1例,经盆底肌锻炼后症状明显减轻.术后无网片腐蚀外露、无新发排尿困难病例.结论:机器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安全有效,但需警惕术前存在隐匿性尿失禁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研究肾脏雄激素调节蛋白(KAP)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我们首先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62732小鼠肾纤维化模型芯片,利用Limma函数包筛选出差异基因;然后通过手术结扎C57小鼠单侧输尿管构建UUO小鼠肾纤维化模型;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上述模型中KAP的表达情况.结果:在GSE62732小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筛选获得了差异基因KAP;成功构建了本实验的UUO肾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均发现本实验UUO小鼠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皮肤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据文献报道可能与遗传、种族、长期刺激、紫外线辐射、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1].PCA皮损组织病理常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及颗粒层增厚、色素失禁及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本病病程迁延反复,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尽管外用糖皮质激素(GC),口服维A酸类药物及物理治疗如UVB照射、点阵激光等有一定疗
目的:评估多西他赛早期化疗和联合雄激素阻断(combine androgen blockade,CAB)在高肿瘤负荷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CSPC)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49例高肿瘤负荷mCSP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标准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早期化疗(4~12周期)和CAB治疗[比卡鲁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
目的:设计并研发一套新型的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结合目前常规所使用的输尿管软镜,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体研究思路为:理论分析及数据采集后进行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整体设计,完成第一代及第二代样机制作,进行体外模拟器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结果:在肾盂输尿管离体模拟操作器体外实验中,与传统输尿管软镜操作相比,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具有明显的人体工程学优势,舒适度评分更优,平均操作时间更短,平均GRS评分更高.体内动物实验中经输尿管肾内介入诊疗机器人系统可一次就成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100例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管理,试验组实施ERAS理念下的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广西患者行输尿管软镜术,术中影响输尿管通道鞘(ureteral access sheath,UAS)安置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行输尿管软镜术的广西患者的病历资料,据术中放置UAS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结石位置、是否孤立肾、有无排石史、是否预置输尿管支架、既往同侧是否有腔镜手术或放置输尿管支架病史、手术侧别等指标,分析其与成功放置UAS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093例,成功安
目的:阴囊坏疽患者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10年内不同时期收治的阴囊坏疽患者各20例共计4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VSD治疗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VSD治疗组采用急诊Ⅰ期下腹部及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清创术+ VSD辅助治疗,同时给予全身联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待引流液清亮后拆除敷料,创面干净后行二期直接缝合,总结VSD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5月~9月12例接受日间模式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门诊确诊,排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后,在门诊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及化验,并经严格的麻醉评估及临床术者评估,符合日间准入标准.术前仔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12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于入院48 h内拔除引流管,并行出院评估,符合出院标准后,办理出院.出院后1周内,我院主管医师每日行电话或网络随访,及时了解并完整记录
目的:对比顺行和逆行输尿管双J管支架置入术在结核性输尿管狭窄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结核性输尿管狭窄患者81例,试验组39例行顺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对照组42例行逆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成功率92.3%高于对照组71.4%,试验组临床症状缓解率82.1%高于对照组59.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6%率低于对照组70.7%,试验组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性输尿管
为了进一步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4例肾脏MTSCC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1例发生于左肾,3例发生于右肾,肿瘤最大径2.5~7 cm.镜下组织学特点为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和乳头构成,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结构,形态似平滑肌瘤或肉瘤,黏液样间质染色为酸性黏液,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