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课”评比之成果推广与使用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课”评比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的教师中激起一片波澜,犹如一剂强心针,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注入新的活力。课堂教学的实施设计,集中了优秀教师的思想火花及心血,形成了一批具有可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成果。但同时也看到,这些成果的内容是零散的,受益的师生面也是有限的。通过与一线教师的大量接触、讨论,从“两课”评比的成果推广与使用的层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两课”评比规定内容师生共享上课实操延时打分多个标准自主调整江苏省的“两课(研究课、示范课)”评比活动自2010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历时4年。毋庸置疑,通过“两课”评比,极大地激发了职业学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情,促进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有效改善了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起到了强烈的“鲶鱼效应”。同时也获得了一批课堂教学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实施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先进性,为一线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一手资料。为扩大“两课”评比的受益面,为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作者提出了如下思考。
  思考一:可否统筹安排课程,变“教师自选”为“规定内容”
  近几年的“两课”评比已经获得诸多成果,很多示范课、研究课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思路独到、手段新颖,深受学生喜爱。但目前“两课”评比的选题都来自于教师本人,缺少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众多的成果拼凑在一起,让人有“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一线的广大教师只能从一个“点”上借鉴,不能从“面”上整体使用。若能对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一个系统的“整体规划”,避免每年说课内容的重复,或出现始终触及不到的盲点。每年的“两课”评比,相同专业规定相同课程、相同内容,参赛教师采取“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对一些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系列,最终汇编成成果集锦。如此,对于广大教师在借鉴、使用时会更加方便、意义也会更大,更有利于教师的整体提升。
  思考二:可否开放竞赛现场,变“专家独享”为“师生共享”
  目前,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部分比赛项目已经开始开放比赛现场,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实行现场录像直播的形式,供其他选手现场观摩。如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职业英语”比赛项目,允许教师及学生在比赛现场观摩,同时也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有的选手在看完其他学校的比赛后,立即就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输得心服口服,同时由于亲眼目睹了优秀选手的水平及风采,使得选手参赛的过程不仅仅是体验比赛的过程,更是发现差距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收获的过程,是树立更高目标的过程。如果能开放比赛现场(职业英语比赛要求观众上交手机等通讯工具,禁止讲话、吸烟等),比赛现场既有专家打分,又有教师学生观摩,不仅让教师有所收益,对参赛教师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更高的检验。
  思考三:可否展现课堂实景,变“说课表演”为“上课实操”
  一堂课说得好,不一定课就上得好,更不一定受学生欢迎。真实的课堂上更能展示一个教师的深厚理论功底、教育艺术及人格魅力,一堂高水平的课是有生命力的,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找到自信,实现师生在心灵上的共鸣、思想上的碰撞。这些,都是说课所无法呈现的。“说课”的对象是专家评委,而“上课”的对象除了专家评委之外,还有学生及同行教师,若能将“说课”改为“上课”的形式(上课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两课”活动的受益面将大大增加。
  思考四:可否增加学生评议,变“即时打分”为“延时打分”
  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可目前的“两课”评比恰恰缺少了这一环节,只考虑到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却没有学生评价教师。特别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是职业学校的“90后”学生,他们都是中考的失败者、落榜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是比较普遍的心态,学习兴趣及自信心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他们的兴奋点及看待问题的观点与“50后”“60后”的专家们有着较大的差别,专家认为无懈可击的教学理论、教师认为严谨的教学设计未必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若变“说课”为“上课”,并请学生进行现场评议,围绕“这节课的上课形式你喜欢吗?这节课的内容你会了吗?你觉得学好这门课容易吗?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少是自己学的、有多少是老师教的?通过今天的课,你对后面的知识有信心吗?下课后你愿意在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拓展本节课的知识或技能?”等等,听听学生的意见,可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比中来,不仅仅让教师、专家倾听到学生的声音,对学生也是一种感染,专家、教师、学生的思想碰撞,为“两课”评比注入新的思想及活力。
  思考五:可否分类评价标准,变“一把尺子”为“多个标准”
  在“两课”评比标准当中,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忽视了不同类型课程的个性,也掩盖了职业教育本身的独有特色。如语文课应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感染学生思想才是有意义的。数学课重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及处理问题的方式;英语课在于听说写的训练;专业理论课在探寻知识的奥妙;专业技能课在于技能训练的娴熟、职业素养养成及操作工艺的严谨。若能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分类制定评比标准,变“一把尺子”为“多个标准”,强调课程本身的个性化,同时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要求,将评比标准作为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指挥棒,引领教师创新地、全面地思考。
  思考六:可否放开说课程序,变“固定模式”为“自主调整”
  从“两课”评比的要求来说,说课评级表对说课程序规定成“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资源整合→教学反思→教师素养”,说课形式模板化,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教师的思维、制约了教师的创新。是确立目标后分析学情、还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要求,综合权衡后逐级确定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异常薄弱如省内的贫困地区及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的学生,如果不降低教学目标的话,教学是无法实施的。是确定了“教学实施”方案后进行资源整合、还是先根据现有资源或学校条件许可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更加现实一些?
  通过几年连续的“两课”评比,逼迫教师走出原有的、固化的教学思维,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是一个探无止境的永恒课题,“教”有定律但却“教”无定法,期望能从成果推广、扩大受益面的角度,让“两课”在“十三五”期间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职业学校教师面前,让更多的教师能智慧共享,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戴林东.“两课”评比之“说课”:义理与机理辨识.职教通讯,2013,(10).
  [2]周苏豫.构建职业教育标准,提升职业质量——“五课教研与两课评比”活动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3]季宁东,赵静.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13,(01).
其他文献
<斑羚飞渡>是著名作家沈石溪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描述的是他在1 969年到西双版纳插队时,与当地农民狩猎时目睹到的情景.文中用惊心动魄的语言,描述"近百只斑羚面对狩猎队枪口
阐述了局域网信息保密的重要性,提供了采取措施的方法,为局域网的保密提供了参考方案.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适合学生的情境,不仅能很快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中,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常用的情境导入并不局限于歌曲、舞蹈、故事、器乐等方面,在教学中应根据课型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情境,可以很多方式一起并用,也可以单独选用一种方法。  音乐教学情境音乐作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从幼儿同到现在,我有过许多老师。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要数五年级教英语的陈永宝老师了。陈老师长得普普通通,但他有两大绝招,让我终身难忘——
从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管理与评价三方面阐述了基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的行动,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构建“333”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农村医学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不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奋斗的奉献精神,同时还具有防治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开展妇幼保健与计
采用CPLD器件,应用EDA软件MAX+plusⅡ设计了数字钟系统,阐述了自顶向下和层次化设计方法及电路微型化的可行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难点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改革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态势,使"加快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