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 :中国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开发一种快速、准确、灵敏及定量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S基因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PEDV S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以SYBR GreenⅠ为染料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疑似PEDV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普通RT-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所建立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1,其扩增效率E=2.03,熔解曲线为尖锐单峰;不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和猪轮状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最低检出浓度(1×101 copies/μL)比普通RT-PCR方法灵敏100倍;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将3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与普通RT-PCR的总符合率为88.89%.结果 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对PEDV的快速及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以典型膨胀土为对象,将膨胀土与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水泥(2%、4%、6%和8%)拌和,保持土体含水量在22%并夯实(夯实密度1.65 g/m),采用常规土壤物理学方法,测定膨胀土梯田田坎的力学强度、崩解性和抗冲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生石灰、水泥添加比例的增加,膨胀土的膨胀率与膨胀力均有明显下降,当添加比例超过4%时,膨胀土的膨胀率与膨胀力降低幅度减小.2)添加2%的生石灰、水泥后,膨胀土的崩解速度最快,添加4%以上生石灰、水泥后,膨胀土的崩解速度开始逐渐降低,尤其以添加6%的生石灰和8%的水泥表现
为了直观反映辽宁省林业建设的成效,基于辽宁省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生态连清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8582-2020《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5项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2017年固土量为2.84亿t;保肥量2 198.03万t,林木养分固持量59.00万t,固碳量1 93
消落带入工植被的筛选与重建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筛选更多适合消落带植被构建与时空更替中耐水淹的物种,选择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退水期存活的4种乡土草本植物进行水淹和恢复的处理,测定光合及生理生化指标,调查它们短期水淹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鱼腥草和马兰在水淹15 d后地上部分陆续坏死,酸模和苍耳地上部分存活在22 d左右,苍耳在水淹和恢复的环境中根系长度显著增长;2)水淹15 d后,酸模脯氨酸(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根系活力(TT
为了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水土保持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综述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碳减排效果,提出碳中和的水土保持实现途径和对策.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减排,需要在水土保持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实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治理碳增汇考核指标,持续挖掘水土保持碳汇增长的潜力,进一步推进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增强农业温室气体吸收能力,为负排放贡献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比较分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或)和施工图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差异状况,可有效掌握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用4种雨水利用(雨水管线、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和集雨池)和4种植物措施(乔木、灌木、草本和嵌草砖),对比分析北京市50个典型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差异,并评价林草覆盖率、雨洪利用率和硬化地面控制率3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达标情况.结果 表明:1)方案与施工图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差异广泛存在,50个项目有90%存
作物冠层在降雨分配与水土保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常见的作物冠层量化指数.本研究根据玉米冠层特征,模拟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小喇叭期、大喇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玉米植株冠层模型,通过手机图像获取,冠层阴影面积提取及修正、模型构建与验证等流程进行玉米冠层LAI的测定实验.试验包括3个太阳高度角(30°、60°和90°),玉米株数分别为1、2、3、6和9株,以代表不同采样面积,株行距为30 cm×50 cm.结果表明:笔者设计的LAI测定方法可行,即通过提取智能手
为明确不同农作措施下坡耕地氮(N)、磷(P)流失的变化特征,在15°紫色土坡耕地径流小区(长8 m×宽4 m)中,采用60、90和120 mm/h的降雨强度开展模拟降雨试验,对比分析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1,对照)、顺坡耕作化肥配施有机肥(T2)、横坡垄作单施化肥(T3)3种农作措施小区的N、P流失过程.结果表明:N流失量随产流时间表现为先增大,在达到峰值后保持一定的波动性;P流失量则主要表现为先增大,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在90 mm/h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农作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系数的影响不显著(P
植物根系抗拉变形机制反映根系抵抗外力作用的自适应过程,对土少石多的喀斯特边坡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为探究护坡灌木根系的抗拉力学性质,以5年生双荚决明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根拉伸试验,探讨根长和拉伸速率对双荚决明的单根抗拉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根抗拉力与直径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增大,单根抗拉强度与直径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减小;2)双荚决明单根受拉变形多样且过程复杂,以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及根皮撕裂等方式抵抗外力,不同单根以不同的变形方式发挥其抗拉最佳效果;3)根长对单根抗拉变形特性无显著影响,拉伸速率对单根
本研究以真核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蛋白为包被抗原,以抗ASFV p7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经条件优化,建立了特异性检测ASFV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结果 显示,最佳抗原包被量为100 ng/孔,待检血清样本最佳稀释度为1:2,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10000.该阻断ELISA方法的结果判定标准:当血清样品的PI≥41.84%时,判定为阳性;当血清样品的PI<41.84%时,判定为阴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与非洲猪瘟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与PRV、PCV2、PRRSV
为了比较PRV、CAstV-Ⅰ和CIAV的单重纳米PCR方法和单重PCR方法的敏感性,探讨靶基因GC含量和引物Tm值对纳米PCR和常规PCR的影响,本研究根据PRV的gE基因、CIAV的VP1基因和CAstV-Ⅰ的ORF1b基因设计了12对引物,运用这12对引物建立单重的纳米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分别优化纳米PCR和常规PCR方法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结果 显示,纳米PCR和常规PCR方法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的敏感度基本一致,纳米PCR方法在敏感度上没有明显的优势;纳米PCR反应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