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以多重证据为导向的知识教学研究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纠正高中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存在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错误做法,文章选取了高中化学《化学1》教材中“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一课时,在知识教学中以多重证据为导向,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金属钠;多重证据;知识教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3-000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研究背景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历来是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一个领域,原因在于其涉及到的内容庞杂,描述性知识及化学方程式繁多,不易记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枯燥无味、杂乱无章[1]。采取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大有人在,因此化学也被错误地贴上了“理科中文科”的标签。学生高一学段学完该知识之后,高二学习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或《有机化学》模块,过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遗忘性大是可想而知的。高三复习时被迫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基础知识和化学方程式书写进行强化训练,非常被动。为了从定量角度探求以多重证据为导向的知识教学的有效性程度,以苏教版《化学1》[2]中“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一课时为载体,通过对比分析,进行研究。
  二、研究依据及目的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3],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科学探究。从“科学探究构成要素关系图”[4](如图1)可以看出:“收集证据”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能否换个思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在操作层面上,凸显“收集证据”这一要素,把科学探究那种整体性的、全面进攻的态势转化为“为理解、记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服务”的重点突破呢?当凸显“收集证据”这一要素后,以多重证据为导向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为了清晰其操作流程,以“如何理解、记忆‘金属钠质软’”为例,所展示的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从定性角度,基于证据的学习比没有证据的学习更有效,因为多重证据能给大脑更强的刺激,从而能够优化学习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问题上达到理性思考、理解掌握、活学活用和长久记忆的目的,从定量角度,就“多重证据为导向”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程度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择本校高一年段两个学生学习水平相近的班级为研究对象,高一(2)班为实验组,高一(3)班为参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和记忆的持久性,故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并不一定是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本问卷共设计4个问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5](如图4所示),对两组学生问卷调查在时间上与上课相距了16天,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调查数据的可信度。
  四、教学过程、调查结果及分析
  1. 表2 对“金属钠质软”的教学过程对比、调查结果及分析
  2. 表3 对“为什么金属钠可以用于快中子反应堆里的热交换剂”的教学过程对比、调查结果及分析
  3. 表4 对“过氧化钠呈淡黄色的记忆来自于什么?”的教学过程对比、调查结果及分析
  4. 表5 对“怎么记住有关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过程对比、调查结果及分析
  五、结果与讨论
  1. 实验组(2班)和参照组(3班)A选项选择率对比结果(如图8所示)与讨论
  各题有关A选项内容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查学生在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上对课本和老师讲解的依赖程度,该项选择率越高,说明学生的内化能力、主动性就越弱,对知识的掌握就越被动、越肤浅。对照组(3班)图8中的4道题平均选择率为33.2%,而试验组(2班)平均选择率为11.0%,实验组整体数据明显偏低,说明以多重证据为导向的教学,学生在把握学科本质方面的内化能力越强,记忆更持久。但第4题实验组仍有22.0%的学生认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依靠多加练习、机械训练,说明要改变这一不良惯性,光靠一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从而树立起坚持该方法教学的信心,让学生在频繁的多重证据的陶冶下,更加注重学科思想的渗透,开阔思维,积极思考,就一定有更好成效,本研究的数据调查结果本身就给我们以有力的佐证。
  2. 参照组(3班)和实验组(2班)C选项选择率对比结果(如图9所示)与讨论
  该选项为本次调查中预设的理想选项,令人疑惑的是:①对照组(3班)在问卷的1、2两题中,上课时老师是没有给学生提供硬度和熔点对比数据以及相关的视频播放的,为什么C选项的选择率仍有26.5%和32.7%?②第3题中,老师没有给该班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后的演示,为什么选择率仍有59.2%?事后,笔者对该班学生做了访谈。原因有:①本次调查时间为上课后的第16天,两个班级又为隔壁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刚上完课的走廊上,就听到2班对3班学生津津乐道地讲述那些自己觉得好玩的东西。②学生因应试思维的影响,害怕答不好受老师的批评,有迎合的意味存在。对照组因以上原因虽然提高了选择率,但恰恰是对实验组数据的有力映衬,反而凸显该研究的可靠性。对照组(3班) 、试验组(2班)各题C选项平均选择率分别为38.8%、73.0%的数据表明:以多重证据为导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理性地开展对化学的学习,是对依赖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有力转变!多一重证据,就多一份收获。
  六、结语
  本次的调查分析可知:高中化学中,提倡以多重证据为导向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在还原化学学科本质,抛弃依赖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错误做法;在掌握化学知识问题上达到理性思考、理解掌握、活学活用和长久记忆等方面是有好的成效的。
  参考文献
  [1] 提淑华.提高元素化学的教学质量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教学版),1996,(2)
  [2] 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9~5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郑长龙.论化学教学中学生得出结论能力的发展[J].化学教育,2003,(7-8):11~14
  [5] 张国忠.遗忘规律的探索与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6):86~88
  [6] 刘怀乐.钠在空气中燃烧制过氧化钠的再实践和再认识[J].化学教育,2009,(3):67-69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8-0070-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8.034    实验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现象本质的重要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对化学实验予以高度重视,予实验条件、教师素质以更高要求。
摘要:从背景资料工业化、实验教学更优化、问题设置时代化、类比举例生活化、问题提出故事化五个方面,并结合苏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限度”教学片断,探讨了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趣味性的途径。  关键词:化学;理论课教学;趣味性;途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2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
摘要:学问只有在合乎自己的兴趣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效益。学生在日常开展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培养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在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课堂上也时有闪光点展现。本文还呈现了课堂上的一个鉴别实验的新方案,来自于课本所学知识但有别于以往的任一方案。  关键词:实验;质疑;反省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9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摘要:基于化学课堂教学“重负低效”现状及成因,结合课时教学目标分析,阐述教学目标对教与学行为的指向、导引与监控作用;只有根据课程标准、教学阶段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适切的课时教学目标,并发挥课时目标对教学的引领作用,才能实现教学“减负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减负增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0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 12  STEP BY STEP随堂通参考答案】  Section A  一、从B栏中找出与A栏句子相对应的答语。  1~5 CEDAB  二、根据句意填写单词,首字母已给出。  1. beach 2. busy 3. early 4. went 5. stayed 6. great  7. finish 8. without 9. difficult10. pa
摘要:以“葡萄糖及其衍生物”整合式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高三复习课整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认为其在提升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情趣,提高知识迁移转化能力,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复习;整合;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1-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23  高考化学总复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They a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Spring is warm. Summer is hot. Autumn is cool. Winter is cold. Although it is cold in winter, I like winter best.   Why is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had an old neighbor named Dr. Gibbs. He didn’t look like any doctor I’d ever known. He never invited us to play in his yard, but he was a kind person.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有一位老邻居,他叫吉布斯医
2010年12月3号、4号两天笔者有幸参加了泰州市高中化学教师星光大舞台决赛活动。本次赛课决赛是由泰州市教育局化学教研所主办、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承办的。赛课活动前期经过了初赛和复赛,来自泰州市四市两区的共一百多个高中化学教师参加了比赛,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8位老师脱颖而出,参加本次的决赛活动。这次赛课活动对我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赛课对课堂教学的提高、对化学
摘要:“盐”在初中化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此部分内容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元认识理论,即对认知的认知,能有效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常见的盐;迷思概念;概念转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0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