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0763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很多史料,有效将这些史料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扩充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以“新式教育的发端”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据史料 高中历史 新式教育的发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55
  一、课堂导入
  大量实践表明,历史教学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导入至正式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可以選择以下两种方法:
  一个是故事讲解法,即针对教学内容,讲述与此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将学生注意力聚集到教学活动上。“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时,可以选取宋朝范公《过庭录》中名落孙山的故事:一名为孙山的考生,考中解元最后一名,回乡后,一位同乡老人向其打听自己儿子考试情况,孙山委婉地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以表明其儿子落选。通过这一故事的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引入到正式教学活动当中。
  另一个是问题引导法,选取与“办学堂,兴留学,废科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在这些图片与视频的同时,教师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引出“我国近现代为什么会出现新式教育?”“新式教育是如何发展的?”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到正式教学活动。
  二、情景构建
  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由于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牢牢记住所有内容,即便一些学生可以记住教材内的知识点,但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导致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
  所以,历史学习时,应转变这一情况,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加深对内容的记忆。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历史教学时,加强对历史学的分析力度,并从其具备的特点着手,利用丰富的数据史料,创建出相应的情景,通过该情景的引导,使学生挖掘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决,以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所以,在进行“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时,教师应创建出合理的情景。首先,通过科举制相关资料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到科举制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其次,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西学东渐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第三,通过洋务运动相关资料的展示,使学生了解洋务派创办洋务学堂的背景,意识到教学内容的变化是学习西方的深入;第四,展示清末学子留学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留学大潮出现的背景,掌握留学潮流对我国近代中国的影响,进而意识到新式教育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三、史料挖掘
  历史发展有很多独有的特点,如具体化、生动性等,但通过对当前高中历史教材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内容正与这一特点相反,即抽象与概念化,从而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不仅包括很多知名事件,同时,还存在一些细节,有效对这些细节进行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掌握历史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而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就应加强对数据史料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含有的历史细节,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如进行“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时,教师通过相关史料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展示洋务运动相关图片资料,之后向学生提问:“从该图片当中,你们能够观察到哪些历史信息?”学生可能会回答:“教育模式出现了变化。”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洋务运动后留学大潮相关的新闻报道,并向学生提问:“洋务运动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中具有哪些作用?”学生会针对自己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完成本次教学活动。
  四、历史反思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很多宝贵的名言警句,“行百里者半九十”是较为常见的一句,指的是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这句警句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教学活动。
  一项教学活动通常由很多环节构成,如课堂导入、知识讲解、课堂总结等,课堂总结是较为关键,且最后完成的一个环节,应对这一环节引起较高的重视。整个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教师都会在课堂结束时,利用简短的语言,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概括。但大量实践表明,这样进行总结,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相应知识点,而是对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发现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历史进行借鉴,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
  因此,“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利用数据史料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扩展视野,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如展示欧美等其他国家现代教育相关的史料,并向学生提问:“国外新式教育与我国新式教育相比如何?”之后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五、寻找生活中的史料
  史料的存在非常广泛,不仅流传在各类历史文献当中,同时人们日常生活也可能接触到一些史料,由于其贴近人们的生活,有效对这部分史料进行应用,更易于人们的理解,因而会提升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如政府建立的博物馆,个人建立的收藏馆,以及遗留下来的古迹等,均涉及一部分史料。
  所以,在“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寻找生活中的史料,通过这些史料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如参观洋务运动浮雕、参观湖北武汉大学(1839年由张之洞创建)、观看以清末学生留学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等。
  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史料,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式教育及其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伟金《探究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考试周刊》2018年第7期。
  [2] 金树榕《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都市家教月刊》2017年第1期。
  [3] 龚哲山《相通互证:多种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23期。
  [4] 朱志斌《拨开云雾见月明—单则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8期。
  [5] 闫功迅《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史料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周刊》2019年第3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符合语文学科要求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从小就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
摘 要:德育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主旋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它贯穿于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把德育
摘 要:作文教学是乡村中学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老师开展作文教学的难度大且无法取得短期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对作文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我个人觉得應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基础训练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兴趣引导 阅读积淀 仿写技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15  人们常说“兴趣
摘 要:高效课堂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和吸收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点繁多且难度较大,在高效课堂视阈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意在探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效课堂变成了学校和教师追求的目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教育相关部门都在为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相应的改变。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来提出的教学概念,从广义上说是让学生具备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放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在写作教学中加入核心素养理念的意义,从而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完成高中写作教学。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加有成效的学习成为新的课题,师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怎么与时俱进,怎么提高课堂成效,促进阅读与习作的学习,有没有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探索,都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问题。互联网下教学以其诸多优点呈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当中。  关键词:互联网 深阅读 习作 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5  新的教育理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无比希望自己能做到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学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其中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做好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进行探究,以期通过提问技巧的应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提问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2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语文学科有很多和美术学科相联系的地方,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绘本 小学语文 小学美术 融合策略  绘本由图片和文字两个要素组成,绘本里有大量图片,这就是美术学科的要素,同时绘本又能讲故事,教会人生活的道理,这就为语文科目的教学带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笔下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意谓早春的绵绵细雨使都城西安的百姓如同喝了酥油茶那样滋润。远看浅绿、近视鹅黄的小草,比起暮色四月百般红紫的鲜花芳草和杨花榆荚不知胜过多少倍!齐梁间著名文人丘迟笔下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那是粗线条的勾勒。而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像一部多媒体视频,把一个个初春的美景,分镜头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