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心电图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患儿下肢静脉PICC尖端位置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护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儿童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年龄≤14岁)180例.根据随机数字生成器软件生成随机数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置管;试验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联合IC?ECG定位技术置管.两组患儿置管固定后均用床旁腹部X线判断导管尖端具体位置,比较两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试验组PICC固定时的P波振幅(P′)与正常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P)比值(P′/P),获得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变化区间.结果:试验组导管尖端一次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7.52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89,P=0.003);试验组90例患儿中,当P′/P≤60%时,导管尖端均不在最佳位置;当P′/P处于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比例均为100%.结论: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技术不但能提高导管尖端定位精确度,还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且当P′/P比值在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定位效果更精确.与仅进行体外测量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治疗的33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随访7~28个月,平均(15.15±5.54)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完善X线、CT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并用Lsyholm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33例骨折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达到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未发生感染、骨块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
重症多发伤是由外界高能量暴力造成的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机体创伤,患者伤情复杂,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保证[1].“损伤控制”是以分阶段的手术方法来管理重症多发伤患者的一种分步救治策略,其主要内容包括初期稳定生命体征的救治措施,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复苏治疗和后期对明确伤害的修复和重建[2].在我国,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偏远地区的重症多发伤患者常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延误病情.目前,空中救援远程转运为偏远地区共享优质医
目的 分析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5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钢板桥接内固定.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6.6~13.7 (9.3±2.7)岁,体重12.9~71.5 (35.4±12.1)kg;单纯股骨干骨折26例,累及股骨近端骨折18例,累及股骨远端骨折1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28~50
综述了会话代理的概述、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实施方式、应用研究现状,以及精神障碍病人对会话代理的效果评价,并分析了在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会话代理在我国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的:分析医院公正文化、护士安全行为及患者安全绩效现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明确3个变量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公正文化评价量表、护士安全行为量表及医院安全绩效评估量表,对安徽省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5所一级医院的2612名在岗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公正文化总分为(155.20±19.75)分,不同职称、年资及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公正文化得分存在差异性.公正文化与安全行为及安全绩效均呈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公正文化对安全绩效有直接正向效应(β=0.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纯植骨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起至2020年11月1日,得到相关的文献后,阅读并提取关键数据,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计1271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单纯植骨组与椎间融合器植骨组的手术时间[MD=-4.50,95%CI (-7.15,-1.85)
目的:基于CIRO培训评估模型构建继续护理学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继续护理学教育效果提供科学、全面、可靠的工具.方法:以CIRO培训评估模型为框架,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指标体系初稿,并编制完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7位专家进行2轮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各指标权重,并最终确定基于CIRO培训评估模型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4.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0.889,肯德
介绍了健康促进模式的概述、失智症照护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包括多组分干预、社会心理干预、课程培训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该类人群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的:调查断指再植病人手术后七天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PTSD)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断肢病房收治的337例行断指再植术后7 d内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事件冲击量表(IES?R)、住院病人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30例断指再植病人术后7 d内PTSD总分为(16.63±7.80)分,其中侵袭症状、回避症状及高唤醒症状得分分别为(9.49±4.27)分、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患者指南,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意识、提高医患共同决策能力、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方法:以国际指南协作网(GIN)发布的《患者版本指南构建规范》为指导,成立构建团队、收集健康问题、检索评价指南、筛选推荐意见、进行语言转化,最终构建指南,并通过外部评审评价质量.结果:共纳入7篇临床实践指南,AGREEⅡ评价结果整体质量较高,均为A级;指南涉及的内容包括院前处理、诊断与治疗、二级预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早期康复5大模块;2轮专家咨询得分率为83.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