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精馏过程模拟与优化

来源 :氯碱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afanwo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二硫化碳氯化工艺中产生的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的完全回收,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混合物的精馏工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理论塔板数、进料口位置、回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选出最适宜的工艺条件:理论塔板数为21块,进料口位于第9块塔板,回流比为1.9.在该工艺条件下,塔顶温度为46.9℃,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为95.1%,满足氯化合成全氯甲硫醇的含量要求;塔底温度76.5℃,四氯化碳质量分数为99.8%,符合GBT 4119-2008对四氯化碳含量的要求.
其他文献
依托济南宅科隧道爆破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3种方法联合对隧道洞口冲击波超压的衰减规律进行研究.首先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隧道冲击波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大误差不超过10%,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接着运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对全断面微差爆破隧道洞口冲击波超压的衰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最后运用Surfer软件绘制隧道洞口冲击波超压极值等值线图,并对隧道洞口冲击波衰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的冲击波超压呈中轴线对称分布;隧道壁向外延线上
针对贵州省高速公路中的大量类土质边坡评价问题,提出了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类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对贵州省948个既有公路边坡进行分析,选定坡高、坡率、坡后角、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支护措施6个参数建立评价体系;然后,利用FLAC3D软件建立4800条工况数据库作为训练集;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类土质边坡稳定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并采用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验证;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设计评价程序,并在厦蓉高速某边坡评价中试用.结果 表明: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准确率为91.68%,评价效果良好;实例
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煤矿典型动力灾害事故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为研究煤体周围应力对动力灾害演化过程的影响,采用主动三轴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相同加载率不同围压下煤体开展三轴动态压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加,煤体的峰值强度呈线性增长,其线性拟合度为95.88%,宏观破碎状态由完全破碎向未破碎稳步过渡;此外,围压大小不改变煤体从加载至损伤破碎的所需时间,只改变其动态强度和破坏应变大小.试验结果说明煤层水平主应力越大,煤体所需完全破碎的能量越大,且动力灾害的破坏程度越剧
对污水生化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针对生化系统现状,提出提高活性污泥浓度、改进曝气工艺技术、回收好氧菌及优化技术方案.实施后获得较好的生化处理效果,保障了污水装置的正常运行.
介绍了氯碱生产中产生的氯水及蒸汽冷凝水等的循环利用措施.
介绍电解槽零点电位差检测装置系统架构,分析该系统回路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改造思路.
以CO2加H2资源化利用技术为分析点,分析CO2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催化剂研究现状.CO2加氢制甲醇可以减少碳排放,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比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和GB 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结合实际应用,对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实际配置、UPS供电是否独立等条款进行探讨.
介绍原液氯充装工艺流程.分析原液氯充装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原液氯充装工艺存在安全隐患的缺点,将充装泵由屏蔽泵改为磁力泵.针对原充装秤管路造成瓶装液氯质量降低的缺点,改造充装管道和抽负管道,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针对原抽负装置不稳定也不经济的缺点,将抽负装置由纳氏泵改为水力喷射泵.给出改造后液氯充装工艺流程.
混料设计是解决配方问题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介绍了混料设计结合Minitab统计软件,应用于氯碱行业的电极涂液配方设计的方法.T涂层是最新研发的产品.采用传统的试错法一直无法解决多响应变量的配方设计问题.该产品的响应变量为电位、寿命和酸电解耐受时间3个指标,而原材料主要包含U、R、T、I 4种材料.混料设计结果表明U、R、T对寿命、电位和酸电解耐受时间都有显著影响.推导出了回归方程.另外,绘制出的等值线图清晰展示出3个指标的值与各种配方比例之间的关系.通过响应优化器,找到同时满足3个指标的最佳配方比例.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