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海涅的小说《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分析了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海涅作为曾经改宗的犹太人在后期仍回归了犹太教。犹太教对其作品的影响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选取了《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对犹太性饮食仪式、祷告仪式和朗诵仪式等三个方面的反应和体现,试图对海涅与犹太教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涅;犹太教;巴赫拉赫的拉比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2
  引言:
  诗人海涅作为犹太人,青年时改宗,迫于生活领取过法国的救济金,晚年又再度回归犹太教。对于宗教,他的态度总是莫名其妙地不坚定。他起初是泛神论者。他常嘲笑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狂热。到晚年他患了严重的脊髓病,多年来卧床不起时,他又一次转向上帝。他写道,好好想过之后,他拿定主意,和天上的父在一起似乎舒服一点。可就在这些话中也都透露出讥讽和缺乏信仰。可能,宗教在他那里所占的地位相当于一张比较软和的床垫。对于他这样一个病人来说,和上帝在一起比较舒服一点,至于有没有上帝,这反正是无所谓的。但是,海涅的确感到痛苦。他曾说,一条把世界分成两半的裂缝贯穿他的心——“这就是我的心感到痛苦的原因”。他明白自己是一个病人,他嫉妒那些具有坚定信念的人,虽然他又不时地取笑他们几句。
  他说,可以把所有的人分为“犹大教徒”和“希腊人”。犹太教徒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信仰任何一种崇高的事物,不论是耶和华或是社会主义,并把自己的整个一生奉献给它。他们的日子过得没有乐趣:玩乐、爱情、一般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个性本身都没有乐趣,他们觉得有趣的只是计算着离那个念念不忘的理想,也就是距离回到迦南是近了还是远了。而希腊人唯一关心的是:但愿每一天都是美的,但愿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像一件艺术品。海涅说:虽然论种族我也是犹太人,但是论气质我是希腊人。
  但是,我们通过他的作品会发现,他对德国、对犹太教仍然割舍不掉。海涅表面上嘲讽着德国、叛离了犹太教,但实际上犹太教仍时时刻刻影响着他,并在他的作品中刻下了印记。
  本文以海涅未完成的小说《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从犹太教的饮食仪式、祷告仪式、其他仪式等方面分析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这部小说讲述了德国巴赫拉赫地区的牧师亚伯拉罕·拉比和他的妻子莎拉迫于对犹太人迫害而逃亡的故事,以此来描写了犹太人区和在中世纪曾经发生过的凌辱犹太民族的事件。
  1.小说对犹太教饮食仪式的体现
  有关犹太教的饮食规定源于早期的宗教禁忌,起初只是为祭司制定的,如经文“耶和华啊,我素来未曾被玷污,从幼年到如今没有吃过自死的,或被野兽撕裂的,那可憎的肉也未钟入我的口”。由于犹太人被认为是上帝的祭司民族,所以犹太饮食规定涉及了个体的犹太人,如经文“你们要在我面前为圣洁的人,因此,田间被野兽撕裂牲畜的肉,你们不可吃,要丢给狗吃”。犹太教不仅要求犹太人保持内心纯洁,同时也要求犹太人保持外部纯洁。达到这点要求的一条重要和唯一的途径就是遵守诫命。《圣经》中多次提到犹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保持纯洁和为其他民族做出表率是对犹太人的根本要求,也是犹太人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
  在《巴赫拉赫的拉比》中,海涅不厌其烦地描述着亚伯拉罕·拉比等人在各种犹太教节日中的饮食情况。小说里无一不细致地描写了犹太教节日上餐桌的布置、餐具的精美、餐前的准备工作和食品的制作过程。小说在第一部分写到“夜晚降临,女主人点燃了烛火,把桌布摊开在桌子上,在桌子中间摆放着三个扁的无酵饼,她铺上餐巾,并在上面放上六个小碗,上面盛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鸡蛋、莴苣、萝卜根……”。小说在第二部分接近结尾处,在妇女们的聊天中叙述到:“她们在上一周是怎么幸苦地工作的,按照安息日的要求去打扫房间和清洁厨房里的器具,以保障发酵面包的面包屑没有粘附在任何地方。”
  这两段即体现了犹太教的规定:犹太人在逾越节期间不能吃面包,只能吃用面粉制成的、未经发酵的薄饼,以此来纪念他们的祖先逃出了埃及并逃离了奴役;在逾越节前,每个犹太家庭都要彻底巡视屋里各处,看是否留有最后一点发酵物的痕迹,哪怕是一点点的饼屑也必须象征性地用羽毛掸子扫除干净,同时,将平时用的厨具、餐具收起,改用逾越节专用的一套餐具和厨具。
  食用肉类被认为是奢侈的,一般犹太人很少食用,同时,犹太教还要求斋戒。在小说一开始对亚伯拉罕·拉比的描述中就提到了这两点犹太教的饮食习俗,“自打从西班牙旅行归来,这个完全纯净、虔诚和严肃的拉比就小心翼翼地履行着每一个最微小的宗教习俗,每周一和周四都斋戒,只有在安息日或者在其他节日才食用肉和酒。”
  除了以上提及的段落,《巴赫拉赫的拉比》里还有多处对于犹太教饮食规定或习俗的描写,主要包括在赎罪日禁食、在逾越节吃无酵饼,以及在安息日不得做任何与劳动有关的事情,而且必须提前准备好与节日有关的食品等。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了海涅对犹太教饮食文化的见证和记忆。
  2.小说对犹太教里祷告仪式的体现
  正如上文所说,犹太教不仅要求犹太人遵守包括饮食规定在内的律法,而且要求犹太人必需严格地去实施这些律法。这都表明,犹太教并不满足于只肯定上帝的存在,或仅仅确认这一信仰所倡导的道德准则,而是认为有必要让信教者去身体力行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
  而犹太教让信教者去遵守某些特定礼仪,例如祈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犹太人认为,祷告和祝祷都不应受时间的限制。因为祈祷不是履行义务而是出自内心的愿望。犹太人通常每日都要无数次地祷告和祝祷,赞美和颂扬上帝,以表明自己与上帝之间联系的不断。
  2.1日祷
  在犹太教中,重要的祈祷活动包括日祷和祝祷。日祷是每日进行的祈祷活动。根据犹太教传统,犹太人每天要进行三次祈祷:晚祷、晨祷和午祷。由于犹太历是以日落作为一天的开始,晚祷是一天当中的第一祷。晚祷在日落后进行,也可以在午夜前的任何时候。晨禱则在破晓后至上午10点之间的任何时间进行。而午祷是在午后进行的祈祷,可以在中午12点半至日落前的任何时间进行。   小说中写到“拉比·耶书亚、拉比·埃利泽、拉比·亚撒利雅……挨着坐着,一晚上都在聊着以色列的子民逃出埃及的故事,直到学生们跑来叫他们,现在已经是白天了,在犹太圣堂里人们已经开始重大的晨祷了”就是对于犹太人晨祷的反映。小说在第二部分长鼻星der Nasenstern与傻瓜约克J?kel Narr的对话中说道,“Veitel Rindskopf有钥匙,他现在安静地站在角落里并开始他的第十八次祷告;人们不能打断他”,“但是你看呐,Rindsk?pfchen已经开始第四次鞠躬了,他在第三次说着Heilig这个单词的时候像是跳蚤一样得跳来跳去……”,“长鼻星又小心翼翼地锁上了大门……不断喃喃自语地祷告着”。这同样是海涅通过“第十八次”这夸张的次数和“像是跳蚤一样”讽刺的比喻等方式对犹太教祷告仪式和祷告次数的辛辣描写。
  2.2 餐前祝祷
  餐前祝祷是犹太人在用餐前对着面包吟诵一段感谢词的习俗。犹太教认为在进食前要感谢神的恩典,用餐前不祝祷是对上帝的不敬。具体的做法是在行了净手后对着面包诵读祝祷词。在周日,应该对着一只整面包进行祝祷。在安息日,应在安息日祷告后对着两只专门为安息日准备的面包进行。在逾越节,祷告可对着无酵饼进行。
  小说在第一部分对亚伯拉罕·拉比等人庆祝逾越节的描述中提到“在桌子旁,周围围绕着他的亲戚和同宗兄弟,男主人朗读着一本讲冒险的书,也就是阿伽达……在庆典的中途,丰盛的晚餐端上桌来……之后,众人吃了分成小块的无酵饼并喝了四杯红葡萄酒”就体现了犹太教的规定,当有数人一起进餐时,应由男主人或最年长的男子吟诵餐前祝祷,然后用手将而包扒开分给每一个人。
  2.3祷告时的方向
  由于耶路撒冷的圣殿是犹太教传统献祭的主要场所,那些不能在耶路撒冷圣殿献祭的犹太人往往在祈祷时而朝圣殿方向,而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则而朝耶路撒冷方向。久而久之,这一习俗成为祈祷的附加条件,也为全世界犹太人所共同遵守,特别是在圣殿被毁,犹太人被逐出园后更是如此。
  小说在第二部分接近结束时,莎拉从昏迷中醒来后的情节里,对法兰克福犹太会堂里的情景描写到,“现在是第十八次祷告了,没有人会耽误,得庄严地吟诵,忙碌的妇女们匆忙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祷告,正如必须发生的一样,把脸面向东边,也就是耶路撒冷的方向”就体现了上述犹太教里祈祷时必须而朝耶路撒冷方向的习俗。
  3.小说对犹太教里朗诵仪式的体现
  上文说道,犹太教让信教者去遵守某些特定礼仪,而除了上述犹太教中祷告和祝祷仪式,犹太教还要求信教者每逢节日或庆典朗诵经文或经典的书籍,以回忆祖先的事迹,并且勉励自己不忘实现回归迦南的目标。此外,在犹太人看来,诵读那无数代犹太人诵读过,并且未来世代将继续诵读的经文,会加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
  3.1朗诵与应答
  在犹太会堂,有朗诵者会在诵经坛朗诵经文,包括《阿伽达》、《塔木德》、《圣经》等。朗诵者会选取经文中的某个段落或故事。例如在小说中就提到,当亚伯拉罕·拉比和妻子莎拉进入法兰克福的犹太巷子里时,其犹太会堂里就正在朗诵着《圣经》里以扫的故事。当朗诵者诵读经文时,首先要吟诵,然后众人会重复着应答。
  小说在第一部分写到“……男主人朗诵着阿伽达,听众们跟着应答,人们的内心是如此深情的、慈母般的,同时又是令人有所感悟的,以至于就连那些早就背叛了其祖先信仰并追逐陌生快感和荣誉的犹太人,在其内心深处也被震撼了,当他们听到这古老的、熟悉的逾越节的音乐时”。海涅对这种朗诵与应答形式的细致描写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仪式能让每个犹太人都融入其中,受到仪式的感染,并强化内心的归属感的作用。
  除此以外,小说中仍多次描写到了这种仪式,例如“这是一篇美丽的诗篇。众人合唱,重复着最后的诗节,在犹太会堂的中间突起的舞台上,领唱者缓缓地举起神圣的经书,男人们和男孩们争先恐后地向前,去亲吻或触摸那天鹅绒的书皮。”
  3.2朗诵仪式的形式
  至于朗诵仪式的形式,可以诵读,也可以是随着即兴的曲调唱诵。小说中就提到了多种不同的朗诵仪式的形式。
  第一种是上文所说的朗读的形式。第二种是歌唱的形式。例如,小说在第一部分对亚伯拉罕·拉比在逾越节上进行朗诵仪式的描写中写到“正如要求的那样,亚伯拉罕·拉比坐在一个斜倚着的带有紫色天鹅绒垫子并且最高的沙发上,读并歌唱这阿伽达,彩色的合唱队和唱并回应规定的段落。”又如,在法兰克福的犹太会堂里,朗诵仪式是由专门请来的领唱者和伴唱者进行的:“在七臂状的会堂灯下,站在被照亮的约柜前,领唱者低沉的声音由他的两个伴唱者伴随着,也就是男中音和高音……当这个领唱者提高音调并出乎意料地用一种可爱的声音歌唱那熟悉的古老的曲调时,莎拉像孩子一般地笑了……”
  结语:
  从上文以《巴赫拉赫的拉比》为例分析海涅作品中犹太性可以发现,海涅通篇都用着极其细致的笔触来描写犹太教的各种仪式和习俗。不得不说,虽然海涅曾经改宗,但是犹太教对海涅及其创作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犹太教作为海涅作品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值得人们对此作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亨利希·海涅.自白.选自 张玉书译《自白——海涅散文菁华》[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2]亨利希·海涅.旅行速记.选自 钱春绮译《海涅诗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3]亨利希·海涅.巴赫拉赫的拉比.选自 赵蓉恒译《佛罗伦斯之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4]李娟. 魏玉奇,譯.《圣经旧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背后,这个平凡的小人物却是不可小觑的。他虽不解风情,却质朴无华;虽不富裕,却诚实守信;虽不受关爱,却体贴执着。正是有着如此大男人的宽广情怀,才帮助了玛蒂尔德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关键词:路瓦栽;质朴;诚实;执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摘 要: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中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下却出现了个体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和其人际关系四个方面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仅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哲学等领域,在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将以卡夫卡的《变形记》为研究对象,从作品体现的异化劳动着眼,具体论述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关键词:《变形记》;异化劳动;劳动活动;类本质;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通过对吕敬人先生书籍装帧作品的剖析,来研究如何升华书籍装帧的整体,内在和物化的整个过程,进而使人与书进行更好地沟通,达到和谐。  关键词:人与书;沟通;吕敬人  作者简介:王蔷(1993-),女,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2  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唱、喊、叫
民国初年,老百姓有一句俗语描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受欢迎程度: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大栅栏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其经营方式、商铺格局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并涌现出了一批老字号。民国初年,老百姓有一句俗语描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受欢迎程度: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如今,这些老字号依然以独特而精湛的技艺为人们提供服务,它们背后的历史和
摘 要:拜伦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优美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情感流动在浪漫主义诗作中经久不衰。“She walks in beauty”是其经典短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情感细腻,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美好爱情和女性之美的赞美,本文试图从诗歌的意境描绘,语言措辞以及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首短诗,以此来了解拜伦的浪漫主义情怀。  关键词:She Walks in Bea
摘 要:女性是郁达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女性形象也风格各异。但是,郁达夫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残存着封建男权意识,缺乏开放的女性解放意识。因此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没有深刻的生命意识,丧失基本话语权。郁达夫塑造的女性形象实是男性中心文化的产物,单纯从男性审美视角出发,参与小说情节的构造,被物化为满足男性一切需求的文本工具。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文化  作者简介:程鹏瑜(1991-)
摘 要:大学,它是沉淀知识结晶的殿堂,是教书育人好地方,也是一个人从学生到社会的过度。大学,它可以让你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士,也可以让你从此自甘堕落不成才。因此,“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在大学期间应该充分地被重视,甚至应该在入大学前就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思考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大学才有明确的目标和生活与追求,才不会虚度大学光阴。  关键词:读大学;人生  作者简介:王雅蓉(1987-),女,汉族
摘 要:《朗读者》通过讲述前纳粹集中营看守汉娜与少年米夏的不伦之恋以及对汉娜的审判的故事,展现了两代人对战争罪责的反思,揭示了大屠杀与汉娜等普通人身上“平庸的恶”的联系。本文认为,之所以犯下大屠杀这样的滔天大罪,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普通人的不思想、不判断、盲目服从——即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平庸的恶”。而要战胜这种“平庸的恶”,需要诉诸思考。  关键词:反思;历史;个体;平庸的恶  作者简介:朱茜
摘 要:德·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全国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中,他看到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和人性的破坏与戕害。他的短篇小说《请买票》则清晰地体现了他的中心思想。笔者从自然社会的失衡、人性的失衡和两性关系的失衡这三个角度来浅析劳伦斯在这篇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工业文明引发的失衡。  关键词:劳伦斯;请买票;工业文明;失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系统形式有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所以心理属性成为语音的重要属性,有其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泰语为例,从人们对声音形象的辨识与偏好、泰语初学者和泰语母语者的交谈体验两个角度对语音的心理属性进行浅析。  关键词:语音的心理属性;音质;音位对立与互补  作者简介:吴霄霄(1991.3-),女,漢,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泰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