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究——以甘肃省农垦中专机电专业思政教育建设为例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教育建设是中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甘肃省农垦中专机电专业从走廊文化、课程文化、“师徒结对”文化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中,走出了一条突出农垦中专特色思政教育建设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一、交互式教学的概念rn“交互式”原是计算机中的术语,其义是指人把数据从计算机终端输入,最终经过处理之后,再返回终端,从而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互动.1982年,美国教授Palincsar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把此词引入教学中,提出了“交互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学生的水平,为学生制定和提供适合学生水平的知识或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和探究获得答案,这样,学生就可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上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多遍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中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对中职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德育工作以“以人为本”这一人性化管理模式为出发点,与当前体制改革的创新结合起来,与新时代各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与学生不断开阔的思维和多元的思潮结合起来.通过德育课堂与各学科、社会大课堂的渗透,创新实践活动,切实让思政教育走心、素质教育走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双主体育人、产教融合的深入推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育人成效得到了更好的保证.但在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双主体育人成效不明显,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形式化,实践教学成效评价太宽泛等.如何更好地实施实践教学管理成为当前摆在涉农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梳理,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助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世界各国都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来提升本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留学生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日本留学生管理经验对提升中国留学生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北星学园大学为例,分析日本高校留学生管理的经验,以期为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提供有益启示.
进入21世纪,教育课程的改革快速推进,英语校本教材的改革创新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注.英语儿歌作为英语学习的载体和方法,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和喜欢.
自高职院校落实百万扩招计划以来,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能力、成长经历、年龄分布和学业水平等方面都展现出极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也因此步入了全新的考验与挑战.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执行百万扩招政策以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从学生管理的理念、制度、方法和模式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困难,随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应用“三导师”管理模式的实践设计,通过分析“三导师”管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措施,力求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福建建筑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培养BIM工程造价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阐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并剖析了所取得的实践成效及建设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场所、资源,共建共享,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
课程思政是现下教育领域中的主旋律,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音乐课程教学也要积极渗透课程思政理念,这有益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构建更加稳固的精神世界,而且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运用实验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研究课程思政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果.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音乐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有的放矢地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指向立德树人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双高”背景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成为学校产教融合发展的“硬”实力,针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二级管理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优化固定资产二级管理的技术、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内控机制等可操作性途径,旨在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精细动态管理,从而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高效使用、共享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