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三江平原 渔猎赫哲族,野性“北大仓”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苏里江穿过完达山脉流至下游后,便与松花江、黑龙江携手,一起创造出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这片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还拥有中国东北地区最完美的动物生物链:每当夜幕降临,长耳鸮会倾巢出动,捕杀地面仓皇逃窜的黑线姬鼠。天亮之前,它们沉甸甸的胃里会塞满被撕碎的鼠肉;湿地里有一种鱼不叫鱼,而叫狼,每当有人从湿地边经过,它就会一跃而起,咬住人的衣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人亲近……
  56 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神秘民族——赫哲族人,就生活在三江平原上,他们的聚落是一个鱼的世界:家家户户的住房门前都挂着鱼篓子,称为“塌古通”;他们不仅吃鱼,还“穿鱼”:史料记载,赫哲族先人在乌苏里江上发现了用鱼皮制衣的秘诀,他们的大部分穿戴都以鱼制成——不仅是衣服,包括帽子、鞋子、手套、袜子都是鱼皮制成,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称号,叫作“鱼皮部落”……
  赫哲渔手 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
  赫哲族人本是肃慎人的一个支系,清代之后,他们成为了乌苏里江下游的主人。与其他崇尚马背的东北游牧民族不同,赫哲族人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水边,从未离开——所谓“赫哲人撒开千层网,船儿满江鱼满仓”。现今,他们几乎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
  春天,当乌苏里江沿岸刮起暖风,岸边开始出现一种灰翅膀蛾子,赫哲族人便明白,头期渔汛来了。赫哲人最会观察三江平原的自然气息,他们从风的温度、草的颜色、云的形状,昼夜鸟儿的叫声等自然特征中,去判断和辨别大鱼什么时候到,甚至可以听出公鱼、母鱼发情产卵甩籽时发出的声响。
  渔汛来时,他们日夜守在江岸湿地的草丛里,从容进行捕捞。他们使用的大网是经过猪血雪过(煮过)的,网丝白亮,结实耐用,一网下去,大个的鳇鱼(鲟)、大马哈、青鱼、草根、狗鱼……不管李逵李鬼,都被一网打尽。
  吃不完的,他们就晒成鱼干儿,或者用来穿。史料记载,赫哲族先人发现了用鱼皮制衣的秘诀——使用木棰先砸软皮子,再亲手以特制麻丝去缝。发展到后期,他们的一切穿戴都来自渔猎成果,不仅是衣服,甚至帽子、鞋子、手套、袜子都是鱼皮制成,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称号:“鱼皮部落”。
  乌苏里江下游岸边,有众多赫哲人的村屯,空中、江边、草甸处时时飘荡着鱼的鲜气,让人只要吸上一口,就有如吃到了鲜鲜的大马哈,非常奇妙。流传在赫哲族各部落之间的,还有一项独特的渔猎习俗:打嘎拉。“嘎拉”是当地人的土话,指的是河流中的贝壳,“打嘎拉”意思就是打捞贝壳。
  这里的贝壳又圆又大,肉质特别鲜美,在壳壁上还常常生长有珍珠,据说珍珠还曾是朝廷的贡品。鲜嫩的壳肉不仅是人喜爱的美食,就连大雁、野鸭、丹顶鹤等都十分钟爱它的味道。一到严冬,贝壳往往会沉入到泥土之中深藏过冬,这时赫哲族人便开工了——首先,在冰冻的河流上观察地势,选定贝壳躲藏处,再用冰镩凿开冰面,放绳下网,人就站在冰面上用力拉拽;不一会儿,网会贴着冰土移动,将泥里的贝壳拉出;赫哲人手持一柄牛耳尖刀,撬开坚硬的贝壳,片下鲜嫩的壳肉,再寻找贝壁上是否有珍珠——收成好的时候,未来的大半年生计都将不愁,所有严冬劳作的艰辛都会被收获的喜悦所驱散……
  放下恐惧 不计生死的“闯将”
  三江平原不光有水和沼泽,还有旺盛的草甸和森林——这些森林普遍分布在三江平原的湿地沼泽上,各种郁郁葱葱的树木,生长在一个个沼泽岛屿上,岛屿往往也以树木的名字命名,如红松岛、橡林岛、白桦岛等,最大的面积有几十平方公里。
  中国东北地区最完美的动物生物链,就存在于这些沼泽森林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绝不仅仅是原始渔猎部落,可以说,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生命里都有那么一种或几种记忆深刻的动物。
  比如在牧民张余的母亲张杨氏的记忆里,就有一只鸟永生难忘。老太太说,那是1995 年,儿子去湿地草甸上放牛,在鸟窝里捡回一个大鸟蛋,老太太舍不得吃,放在炕上用被子捂起来,没想到蛋竟孵出一只小鸟。长长的腿,腿上长满了毛,老太太给它起名叫“毛腿”。毛腿长大了,和老太太形影不离,过年时,老太太去赶集,毛腿竟然站在老太太肩膀上领道,老太太背着年货遛着鸟,在众人羡慕眼神里快乐地过了个大年。再后来,“毛腿”死了,老太太大病了一场,从此不再吃鸟蛋。
  比如对于曾在密林里讨生活的老猎人王德远而言,黑熊是让他害怕至极的动物。王德远说,它们经常出现在湿地的河边,捕捉隐藏在浅水中的大鱼,它的捕鱼技巧堪称完美,大鱼的行进与逃匿路线均在它们的掌控之中;黑熊还喜欢吃蜂蜜,它会顺着蜂蜜诱人的香味找到丛林里的蜂窝,并忍受着蜂群的疯狂叮刺把蜂蜜吃得干干净净;黑熊看似笨拙,一旦猎人与它遭遇,往往难以匹敌,甚至丢掉性命;黑熊行动灵活敏捷,甚至还拥有爬树的本领……
  丹顶鹤、苍鹭、马鹿等,都是三江平原上抬头就能见到的动物,茂盛的植被和发达的水系,为鸟兽们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它们在大自然的食物链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展现出极其野性的一面。
  对于生活在三江平原上的人家而言,这里的动物随时都会对他们进行五彩的诱惑。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谁家缺钱少物了,总说:“走哇,上湿地去取点货,好给孩子娶媳妇”,或说:“好给家人做棉裤”——这似乎已是三江平原的法则:只要放下对野兽的恐惧,敢于去“闯湿地,闯密林”,就能富裕起来。
  当然,当年的那些“闯将”,都是一些不计生死的人,不幸的人,时常在与猛兽遭遇后失踪,或者不慎陷入湿地,再也不见踪影了——若干年后,当地壳变迁,风把水土抽干,会有一些发黑的骨头露出地表,迷信的老人说,这是水神放手了,将灵魂退回人间,那人可以转世了……
  植物天堂 “北大仓”与“新天府”
  三江平原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神奇的植物王国。这里生长着上千种野生植物,如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植物,而小叶樟、乌拉苔草、芦苇等,则是沼泽植物的代表。
  乌拉苔草是三江平原最常见的植物之一,这些草的根系深埋于沼泽水下,拥有惊人的储水能力,堪称湿地的保护神。乌拉苔草一堆堆旺盛地生长着,与沼泽土长年累月凝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草墩,草墩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甚至一米,当地人将它们叫做“塔头”。
  塔头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当地有民谚:“混三江,走塔头,不会走塔要湿头(透)”——由于三江平原遍布沼泽湿地,要穿越它们,需要划船或是踩着塔头过去。踩塔头必须要掌握技巧,不然稍有偏差,就会跌落进水里。不仅如此,还要迅速地从一个塔头跳到另一个塔头上去,不然由于人身体的重量,塔头会慢慢往下沉,一旦水漫过脚面,再跳就来不及了,因此走塔头又叫“跳塔头”。
  除了乌拉苔草,芦苇也是三江平原最典型的植物。每到冬季,这里的湿地都会迎来大批收割芦苇的人,为了生计,他们会冒着严寒辛苦地作业,在寒风中唱着他们自己创作的“刀歌”:天苍苍,野苍苍,刀客大野割苇忙;芦花披头又盖脑,孤独荒原守苍凉,割呀割苇忙……那时,咔咔的刀割声在湿地上空此起彼伏,巨大的声响甚至会吓跑野狼。
  作为曾有“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仓”,三江平原的收获季节,是最为壮观的:广袤的田野上,渠道纵横、农机轰鸣、稻花飘香、麦浪滚滚,一个个领先全国的机械化现代化农场忙得热火朝天……资料显示,2012 年,三江平原已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整个平原年产粮食1500 万吨,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 倍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属全国第一……
其他文献
洽川湿地的15万亩芦苇荡烟波浩渺,是鸟类的天堂,素有“小江南”之称。《诗经》大部分诗歌的产生和最初编集都从这里开始,包括那首流芳千古的《关雎》。  合阳的七眼“瀵泉”被誉为“华夏一绝”。旧时被古代帝王选入宫中的美女,都要先在处女泉中“净身”。合阳民间姑娘们在出嫁之前,也都会在此泉中先行洗涤。  明代出土的《合阳令曹全碑》,代表了汉隶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汉高祖刘邦在被匈奴大军包围时,以提线木偶为计,
2019年江苏省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暨优质课评比活動于2019年9月23日至24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在观摩活动现场,笔者通过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观察学习收获很多。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2 Task部分教学为例,对同课异构的几节观摩课进行一些探究,并提炼写作教学导入环节活动化策略。  一、初中英语写作课的导入环节存在的常见问题  1.课堂导入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习兴趣。导入环
木头小屋的顶部,密密匝匝地长满了金黄色的草,它们肆意地攀比着,微风拂过之后,发出瑟瑟的声响。  5月初,琼库什台展现出最美的花季,草甸上,千姿百态的野花无拘无束地盛开,织出缤纷的色带和花海。  琼库什台村由来已久,传说这里曾是乌孙古国的夏都。细君、解忧、冯几位弱女子,在这里谱写了瑰丽的历史篇章。  从乌鲁木齐前往伊犁河谷,总也离不开天山这个巨人的目光。那巍峨、隽秀的山峦,有时如同剪影紧贴着地平线,
英国《泰晤士报》曾刊载了一篇关于新型物种的文章,轰动一时。文章讲述了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斯蒂安·拉伯尔,于2003年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考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种外形奇特、基因怪异的蚂蚁。  这个新物种的发现引起了众多学界人士的好奇,纷纷前来观看,而美国生物学家E·O·威尔逊看见此种蚂蚁后,非常激动地说:“这种蚂蚁的样子如此奇特,它们一定来自火星吧!”于是,新蚁种“火星蚂蚁”从此得名。  拉伯
盛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盛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关于盛姓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称,盛姓源于姬姓,后以国名为姓。据《姓考》记载,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郕叔武被分封到今山东泰安一带,建立了盛国,公元前686年,盛国被齐所灭,盛国王族为了纪念故国,遂以盛为姓。  除了以国名为姓外,人们还认为盛姓起源于“以祖名为姓”,其得姓始
2008年春天,摄影师郝沛开始了他筹划已久的喀喇昆仑山专题拍摄计划。在4年时间里,他多次深入这片与世隔绝之地,除了带来让人震撼的壮丽冰川和高耸的雪峰外,他的镜头还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驼帮。他用相机记录下驼工们真实的生活,用他的话说,与冰川雪峰相比,驼工与家人临别的拥吻,与骆驼对视的眼神和共同经历艰险的勇气,才是喀喇昆仑深处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  2008年,我开始了喀喇昆仑山专题的拍摄,就是从
【Abstract】Every rhetorical device has its function. Using rhetorical devices in literature is more conductive to th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author’s emotions. In general, most rhetorical
【摘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这门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亟需改革。本文立足于新文科建设和大外语的相互协作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新使命和新定位。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大学英语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考,提出了从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等四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出发,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大
云豹身上的云纹和斑点形成了天然的伪装色,当它潜伏在树上,就跟树干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一旦有猎物从树下经过,它便一跃而下将其捕获。  云豹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生活在亚洲大陆,包括海南、台湾等岛屿上的云豹,统称为“大陆云豹”;生活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云豹,则统称为“巽他云豹”。  过去,云豹曾遍布亚洲的森林地带,如今却因为人类的贪欲和对森林的滥砍滥伐而濒临生存绝境,总数已不足 1万只。  在人类对动物
2013年夏天,杭州持续高温,许多无厘头的笑话纷至沓来,如“有个杭州人,走着走着就化了”、“一个非洲人在杭州热哭了”……当时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的非洲外援阿甘居然跳出来说:“杭州太热了,如今我家(科特迪瓦)才20℃!”  杭州人喊热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熟悉的“三大火炉城市”里的人都在嗤之以鼻:“哼,杭州人就是矫情!坐拥柔美多情的西湖,抬头就能望见灵隐寺和雷峰塔,喝着虎跑泉泡的龙井茶……相比之下,那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