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是谁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呈现
  有你,真好!
  树上,鸟儿叽喳地叫着,这是对蓝天的感恩;小溪,流水潺潺,这是对大地的感恩;地上,落叶仰望,这是对大树的感恩;而我,要用我的文字,诉说对妈妈的感恩。
  妈妈,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眼见到的人是你;十几年来,将我抚养长大的人是你;让我的心灵有所依靠,帮助我成长的人是你。
  妈妈,有你,真好!
  记得去年冬天里的一天,大雪下了一夜,你早早就起来了,楼下厨房里很快便响起了锅铲的声音,我却还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出门上学前,你用围巾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担心我被冻着。一路上,为了不让太多的雪浸湿我的鞋子,你走在我的前面,让我踩着你大大的脚印一步一步前进,而你的鞋却湿透了。北风刺骨,你用温暖的大手紧紧包裹着我的小手。坐在教室里的凳子上,我仍然感受到你掌心的温暖在我的全身漫延开来。妈妈,那时我的心里像以往多少次一样地对你说:“妈妈,有你,真好!”
  今年夏天特别热,近40度的高温持续了多日。可是有一天晚上,我正做着作业呢,竟然停电了,你便马上拿着蒲扇为我消暑、驱蚊。我不想让你这样两臂酸痛地为我扇扇子,你只是轻轻地说了句:“没事的,天太热了。”那时的我在心里一百次地跟你说:“妈妈,将来我一定百倍地孝敬您,就像您现在疼爱我这样疼爱着您。”
  冰心在《荷叶·母亲》中说:“母亲是荷叶,而我是红莲。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的,妈妈,你就是我生命中的荷叶,我就是您的红莲;你给了我无尽的爱,从无怨言,从不后悔。
  妈妈,有你,真好!
  总评
  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大雪清晨,妈妈送我上学”与“暑夜断电,妈妈为我扇扇”两件事情,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妈妈对我无私的爱。文章开头与结尾运用议论笔法,凸显主题,更好地抒发了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将“有你,真好”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且独句成段,不仅使文章节奏明朗,也更好地表达了主题。
  升格指津
  應该说,上面这篇作文无论从主题上来看,还是从结构、语言等方面来看,都是不错的。但是,你是否对它有一种平庸的感觉呢?它不能给读者带来眼前一亮、心里一动的欣喜。原因是什么呢?关键在于对题目中“你”的理解还比较一般。
  “有你,真好”这个题目中的“你”究竟是谁?
  我们可以选择身边的一些熟悉的人,比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或者是朋友亲戚等,这些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选择这些“你”来写,选材显然就一般了,不够新颖,更谈不上与众不同,无数的人都会这么写的。
  我们不妨跳出“身边熟悉的人”这个常规的思维,想想看,生活中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真好”呢?“篮球”可以吗?怎么不可以?对于一个爱好打篮球的学生而言,有了篮球的日子是不是“真好”啊?
  这么一说,思路就一下子打开啦!音乐、跳舞、阅读、书法、小宠物……这些不都是“你”吗?
  再想想,门前的小溪、飞进你家的新燕,还有你很擅长的古诗词……是不是也可以是“你”呢?
  它们都可以写?当然!现在,你知道如何做到选材与众不同了吧?
  佳作出炉
  有你,真好!
  一个星期天,我与爸妈去一位叔叔家里做客。走进他们的小区,便看到一条人工小溪正缓缓地流淌着清澈的水,而且是由东往西流着的。不知怎么,我脱口而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爸妈听了都很惊喜。原来,刚刚在来的路上,爸妈一直在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再学习的机会,希望我要好好学习。听了我脱口而出的诗句,他们似乎很受鼓舞。
  我忽然感觉到,如果将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古诗词不仅仅用来考试,而是能恰当地运用到生活的情景中,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于是我就经常学着在生活中说古诗词。
  那天,语文老师让我在班级里跟同学们分享写随笔的经验,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有句古诗叫‘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说我写随笔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是我写好随笔的‘源头活水’。”刘老师带头为我鼓了掌,连声说:“引用得好!引用得好!”
  我们班上的罗肖,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可是他又并不像我这样勤奋。有一次,我与他开玩笑说:“今你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他一开始似乎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两眼眨巴眨巴着,好久才悟出来,然后对我不无傲娇地说:“你是死学,我是活学!”气得我两眼直冒“金光”。
  我还曾用古诗化解过我与同学间的矛盾。为了在食堂插队的事,我曾一度与朱旭不说话。过了好几天,他让李于皓问我是不是还在生气。既然朱旭有和好的意愿,我也就不想再让这个“疙瘩”结下去了。我让李于皓告诉他:“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这样,我会时不时地将古诗词的名句嵌入我的日常言语中,渐渐地,我“大诗人”的绰号便在班级里悄悄地叫开了。每当有同学很随意又自然地叫我“大诗人”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一丝惬意在荡漾着:古诗词啊,有你,真好!
  总评
  本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选取四个各自独立的事例,但是又有必然联系,即都是作者在日常的话语中学习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语言更有意味的事例。本文的精彩之处在于对题目中的“你”有独到的选择,“你”竟然是指古诗词,别具慧眼,出人意料。整篇文章也因此让读者眼前一亮,也许有人会大呼“亏他想得出”!
其他文献
宋佳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很随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戏服不离身,演戏成了生活,宋佳理所当然地被大家贴上了“工作狂”的标签,宋佳听后摇摇头:“我确实是戏痴,喜欢、享受演戏,累和苦都无所谓。那是因为我是一个职业演员,演员演好戏、出好作品,都是分内的事——就像厨师做了一道好菜,没必要觉得是件多么奇怪、另类的事吧?”  平时在片场,宋佳常和工作人员聊天,问他们:“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有人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说的是雷锋(1940-1962)。    “雷锋”无疑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在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众多的英模中,雷锋算得上是最深入人心、影响最深远的“第一英雄”。  雷锋,原名雷正兴,入伍不到3年,就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并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雷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指挥助
八月,三亚之旅,起航!  我们一家人乘飞机来到了三亚,开始了这激动人心的旅程。  烟波浩渺的大东海  来到大东海,你会被这壮观无比的金色所触动。大东海烟波浩渺,望不到边。沙滩边椰树成林。一眼望去,巨浪一层叠着一层拍向岸边。返回的浪与前进的浪撞在一起,掀起了更大的浪花,周而复始……  更有趣的是,沙滩在夜晚还会发出淡淡的荧光,充满了神秘色彩。走近一看,才知是小蟹在作怪。于是,我们便拿了盒子来捉蟹。开
原文呈现  戏曲桥,成长路  戏漫乡里,曲盈田间,余音绕梁,感人肺腑;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行走桥上,一路成长。  “可可,一起去欣赏僮子戏啊。”邻家李奶奶端着板凳,边走边叫我。那时我才六七岁,不懂僮子戏是什么戏,估计是好玩的,便拉着奶奶带我去。奶奶一手牵着我,一手端着木椅往村北走。一路上我又蹦又跳的,对戏充满着好奇。  远远望去,只见田间早已搭好了戏台,戏台下也已经坐了好多人。我和奶奶挑了一个前面
一次函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购物、租借、住宿,经营者为了盈利促销进行宣传;为寻求最优方案,可以利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当人或车进行运动时,为合理分配时间或速度,也可利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因此,对于生活中的问题,只要能提炼出一次函数关系式,就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方便.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像,解答本题需要分段讨论,另外本题重要的一点在于: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  (作
面对迭起的新潮与时尚,年轻的心最难按捺,我们总在热烈地追逐着,都怕自己是落伍者。  其实,欲领某些新潮之先并非难事,我们极容易把自己的外表装饰成一个很现代的青年。只是衣着的标签和品牌所透出的点点文化味儿,最终也掩不掉独对自己时的浮躁与茫然。  在花样乱眼的时髦左右下,我们连自己也说不清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只把可见的财富视为人生的幸运与富足,我们就会渐渐远于思想——这行为的灵魂。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
【读出意蕴之美】  课件呈现:读出意蕴之美  师:铭,是一种文体,就像《爱莲说》中的“说”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一样。那我们看标题,意思是——  生:为陋室而写的一篇铭文。  师:“陋室”是什么意思呢?  生:简陋的屋子。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屋子是简陋的?  学生在文中寻找之后,开始互相讨论。然后,老师请学生自由表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清晰化、条理化。讨论结果如下:  1.室外之陋
“园艺藤编,注定会带给我一学年的欢声笑语。”每个星期,许多同学总是心心念念地等待着那一天的下午。他们在园艺藤编班相聚,时而巧手翻飞,编出精美的藤编作品;时而悉心栽种,培育出一颗颗新生的幼苗。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园艺藤编班的教室里,绿植环绕,藤编作品陈列,清新自然,成为校园里美好的一景。同学们愉快而又充实地在这里度过了一学年的时光,有不少故事想与大家分享。  当我走进园艺藤编教室时,就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所
自《扶不扶》春晚系列小品和电影《夏洛特烦恼》走红后,马丽一上台就很容易博得一阵欢乐的掌声,戏还未铺开演绎,一双双迫切的眼睛都盼着她出其不意地抖出喜剧包袱。  但马丽私底下,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搞笑,也不是哗众取乐的焦点。“生活中的我还是挺认真的一个人。”  女喜剧演员都有难与人说的苦衷,放弃和牺牲的东西远超观众想象。舞台本来就是一个会放大角色的地方,她们在上面还不能顾忌形象,比起莞尔一笑,嗷嗷叫的声
助学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初初和大家相约在议论文的学习中,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初初觉得,本单元的文章会从各个角度对大家进行心灵的熏陶、启迪。5篇选文都侧重德化的雨露,引领大家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初初还觉得,好文章既是要反复去读的,更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反复诵读是必要的,也是深入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同学们要学会与文本对话,从而引领自己感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要在朗读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