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儿童就是宽容自己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烦儿童的喧闹本是正常生理現象,孩子的哭闹声能够引发人全身的应激反应,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增加等。可是当下厌恶儿童俨然上升为一种“社会病”。不但在中国,日本不少社区住户甚至抗议政府在自家周围建幼儿园,不可谓不极端。近年来国人越来越反感破壞秩序的行为,总是破坏公共秩序的“熊孩子”招人烦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熊孩子也分真假:一般的哭闹嬉戏是幼儿正常生长必要的,需要社会体谅、理解与容忍;四岁以上的孩子到处搞破坏和教育有关,需要家长和老师加以引导;12岁以上的叛逆期孩子做出出格举动,又需要另外的教育方法。总之,不是任何喧闹嬉戏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宽容幼儿正常的哭闹声、嬉戏声和纵容真正的熊孩子肆意妄为是两码事。每个人都曾是儿童,善待儿童也是宽容自己。
  (腾讯,王杨)
其他文献
嘉庆年间,广东有个著名的海盗头子郭婆带,他性格豪放,艺勇超群,又讲义气,故能一呼百应,被誉为“绿林魁首”。  有意思的是,雖然身为海盗头子,郭婆带却嗜书如命,他在海盗船里收藏了几百种奇书,平日不出去打劫时,常抱着一本书看到深夜。他喜欢读书的同时,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读书人。倘若在海上遇到文入学士,他总是吩咐手下不要为难对方;遇到囊中羞涩的寒士,他还会慷慨解囊,资助对方。  郭婆带还在船头高挂一副对
二战时期,法西斯德国在很多战场实施了“焦土政策”,所到之处均被夷为平地,无数生命因此遭殃。但是,德国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却与众不同,他在退守途中拒不执行“焦土政策”,为意大利保全了众多文化古城和珍贵文物。  1943年,凯塞林被希特勒任命为南线总司令,负责指挥德軍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的军事行动。同年7月,盟军拿下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战略锋芒直指亚平宁半岛。9月,墨索里尼政权垮台,意大利宣布退出轴心国
晁盖带着一群小弟上梁山投靠王伦时,王伦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拒人于千里之外。吴用用激将法使林冲一怒之下干掉了王伦。  林冲在杀掉王伦后,吴用就按照之前的约定,急忙拥立新的CEO——“就血泊里曳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叫道如有不伏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  吴用这明显是在威胁林冲,林冲之前虽然被吴用利用杀了王伦,但他此刻恍然大悟:他看到王伦的手下纷纷被晁盖的手下控制住了。在晁
一谈起苏联在1941年至1945年的卫国战争,大家往往都会想起斯大林坚决抵抗德国侵略者的形象,然而事实上,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曾三次向德国求和。  第一次斯大林向希特勒提出媾和是在德國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德国在1941年6月展开的以快速攻克苏联西部领土为目的的行动)不久。由于苏军的军官团大多被“大清洗”运动清洗掉了,加上苏军准备不足,“巴巴罗萨”行动势如破竹,德军接连分割包围了大批苏军:仅仅
汪曾祺是个爱吃的人。  他上大学时失恋,窝在宿合两天两夜不愿动弹,后来被同学硬拉出去吃了一碗热乎米线,便找到了重生的力量。年老时他得了胆囊炎,确诊后,女儿问大夫:“今后烟酒可有限制?”大夫摇头:“这个病与烟酒无关。”听到这儿,汪曾祺也不难受了,捂着嘴直偷笑。连他临终最后一句话都是和“吃”有关:“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  不只爱吃,汪曾祺还会做饭,家里的饭菜常年都是他做。  他自创过一道“
明朝皇帝似乎个个都是奇葩,不是残暴变态就是昏庸荒唐,什么“道士皇帝”“蛐蛐皇帝”“木匠皇帝”……放眼看去,没一个是正经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明朝的政治环境太宽松。  明朝的政治环境宽松到了言官可以毫无来由地对皇帝展开人身攻击。弘治病倒了,不能上朝,言官就骂他怠政,是要做周幽王、汉灵帝的前奏;正德想到江南看看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群臣前堵后追,骂他是隋炀帝、宋徽宗;到了嘉靖时,海瑞更
链 接  《刺客列传》的开篇就记载,齐鲁两国在柯地会盟时,鲁国大臣曹沫手执匕首威逼齐桓公,要求齐桓公退还侵占的鲁国土地。在取得齐桓公的承诺之后,曹沫扔下匕首、回到自己的座位,神态如常。再加上管仲的劝说,齐桓公最终同意归还鲁国土地。  但事實上,齐桓公的退让也可能有其他考虑。他之所以在列国间得到霸主的地位,很大程度来自“尊王攘夷”的号召力,他自然要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一举动固然使齐国损失了
咸丰元年(1851年)秋,洪秀全趁官村之战的胜利,水陆并进,攻陷了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消息传人朝廷,咸丰震怒,诏令钦差大臣赛尚阿不惜一切代价全歼反贼。于是赛尚阿将永安城团团围住,憋足了劲儿要来个瓮中捉鳖。这一憋,就是好几个月,“鳖”却迟迟没有捉出来。咸丰火了,谕令赛尚阿必须抓到洪秀全,否則严惩不贷。  赛尚阿果然没有辜负咸丰的期望,于第二年四月向京师发回捷报,称已经擒获太平天国第二号人物“天德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身亡。当李自成决定将崇祯下葬的时候,竟然发现无地可葬。  明朝的皇帝正常情况下应该埋在天寿山,但天寿山这样的风水佳地,到崇祯时已经被他的前辈皇帝占尽了。崇祯曾命大臣在京郊寻找新的墓址,最后找到的墓址竟然是后来清东陵所在的马兰峪。然而此时明王朝已经危如累卵,崇祯哪还顾得上这个,因此他活着的时候,一直没有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  李自成进京后,崇祯和周皇后的
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为贯彻以孝治天下的方针,两晋统治者有不少动作。晋孝武帝曾经亲自为臣子们讲《孝经》,助教全是最重要的大臣。  孝既是朝廷倡导的道德规范,不孝当然成了严重的罪行。因此,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给他扣一顶“不孝”的大帽子。魏时孔融、嵇康被杀,表面的罪状都是“不孝”。司马绍为太子时,王敦看他颇有才能,怕他继位后会妨碍自己,想要污蔑他不孝从而废掉他,后来谎言被人当众戳穿,才没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