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能量CT能够获得常规CT不能提供的物质分离、虚拟单能量、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图像,可定性、定量分析肺部病变,为病变的鉴别诊断、肺癌病理类型和侵袭性判定以及基因突变预测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对双能量CT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网络ResNet-18,基于肝脏CT扫描图像,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分级预测模型,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5—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64例经CT扫描检查拟诊为NAFLD的影像数据,共1801层CT平扫图像,同时收集20例行上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共200层图像,共计2001层图像.首先进行图像预处理,按照60%、20%、20%划分训练、验证和测试数据集,训练与验证数据集用于建立采用迁移学习方式的ResNet-18网络模型,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占位MRI定位分析思路及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05年10月—202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女性盆腔占位患者1063例的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纳入40例MRI报告定位错误患者,观察病灶与腹膜的关系、病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病灶血供来源.结果MRI报告定位误诊40例中,腹膜内外间隙定位错误5例(12.5%),腹膜外间隙病灶器官来源定位错误1例(2.5%),腹膜内间隙病灶器官来源定位错误34例(85.0%).MRI报告定位肿瘤来源于卵巢,病理为非卵巢来源26例;MRI报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SPE)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的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SPE的多层螺旋CT特征,观察肺动脉表现、心脏原发疾病及赘生物的显示及肺部表现.结果12例出现霉菌性肺动脉瘤,共18个,8例单发,囊状13个,边缘不规则12个,壁增厚8个,充盈缺损位于周边8个,远端3个,下叶外基底段、右肺中叶内侧段好发,均为3个,肺段动脉近段9个,中段8个.4例动脉瘤周显示晕征,急性期肺
1 病例简介rn男,53岁,主诉:睾丸炎治疗后双下肢水肿,乏力、头晕,逐渐加重.体格检查:双下肢水肿明显,呈凹陷性,伴皮肤瘙痒,右下腹部可扪及强烈搏动,听诊器闻及震颤明显.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见图1A,腹部血管超声见图1D.右髂静脉频谱多普勒见图1E.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已纳入结直肠癌诊疗体系,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及新兴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于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指导靶向治疗等方面具有卓越价值.本文对于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相关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其鉴别高危或碘难治性DT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术后DTC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计算18F-FDG PET/CT探测DTC复发转移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勾画感兴趣区,获得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计算肿瘤与肝脏比值(SUVmax/SUV肝脏本底).比较术后复发危险度分别为高危组28例和中低危组19
1 病例简介rn男,33岁,主诉:盆腔占位1周余.患者45 d前曾发作排尿困难,经抗炎治疗后好转.1周前因尿潴留至外院急诊留置导尿管.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轻度增大,无结节,质地韧;肛门括约肌肌力正常,指套无血染.血常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1.690 ng/ml,游离PSA 0.126 ng/ml.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也是近年发生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术前评估其侵袭性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影像大数据中获取病灶高通量的定量影像特征支持临床决策.目前已有较多学者利用超声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超声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中的应用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初步展望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超声造影、穿刺活检标本受侵范围与病理新分级分组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且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有异常发现的94例患者,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腺癌.收集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病灶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穿刺活检标本受侵范围(包括穿刺阳性针数占总针数的比例、全部活检标本肿瘤所占平均比例、受累最重的活检标本肿瘤所占最大比例)、全部活检标本肿瘤病理新分级分组情况.结果超声造影呈高增强组67例,低增强组
目的:针对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比较“Auto-Flash”功能和“假组织补偿法”两种射野边界外扩方法的剂量学差异,并评价其外扩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例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对患者所有的VMAT计划中分别采用“Auto-Flash”功能和“假组织补偿法”进行射野边界的外扩,并根据两种皮肤通量射野边界方法外扩设计A-VMAT和P-VMAT两种治疗计划.评估两种计划的射野边界外放效果,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计划的执行效率及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结果:在射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