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治疗胰腺分裂症1例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主乳头胰管反复插管困难,副乳头开口难辨,最后选择在全麻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 副乳头扩张术 胰管探条扩张术 胰管支架置入术,术中补充诊断:胰腺分裂。本文报道了该疑难病例的内镜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的肝脏引流体积对其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3所内镜中心接受支架引流的633例肝门胆管恶性梗阻(BismuthⅡ-Ⅳ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成功率、支架通畅期、总体生存时间、有效肝脏引流体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肝脏引流体积
目的基于罗马Ⅳ标准,评估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反流特征及其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confocallaserendoscopy,pCLE)下的表现。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1年3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且伴有典型烧心症状的内镜阴性患者36例,行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及pCLE检查,遵循罗马Ⅳ诊断流程,筛选出非糜烂性反流病(16例)、反流高敏感(8例)及功能性烧心(12例)患者,并分为3组,比较3组间GerdQ量表评分、24hpH监测结果及pCLE下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急性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因胆总管结石接受ERCP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术后发生急性胆管炎的患者95例(胆管炎组),以1∶3比例通过软件随机抽样选择术后未发生急性胆管炎的患者285例(无胆管炎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RCP术后急性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ER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YOLOv3算法的实时人工智能诊断辅助系统,并评估其在胃镜检查中对胃局灶性病变检出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9年6—11月胃镜检查的白光内镜图像5488张(有、无胃局灶性病变的图像分别为2733张、2755张)及2020年5—6月期间92例行胃镜检查的受试者视频资料中288168个清晰胃帧用于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测试;前瞻性收集2020年7月6日—11月27日及2021年5月6日—8月2日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3997例受检者的视频资料用于评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胃镜下贲门形态与受检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8—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因消化道症状或体检等原因而接受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者216例。所有受检者接受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questionnaire,Gerd-Q)调查,并收集受检者临床资料,记录磁控胶囊胃镜下贲门形态图像,根据贲门不同松弛程度对应的贲门形态将受检者分为4组,比较各组受检者临床特征,分析贲门形态的影响因素。结果非吞咽状态下,贲门持续闭合良
目的探讨联合智能手机实时图片交流进行远程快速现场评估(rapidon-siteevaluation,ROSE)的可行性,以及远程ROSE在提高超声内镜医师诊断效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EUS-FNA)诊断的188例患者资料。其中2020年4—10月未行ROSE的为非ROSE组(91例),2020年11月—2021年5月引入了ROS
目的探讨磁控胶嚢胃镜(magneticallycontrolledcapsulegastroscopy,MCCG)在儿童胃、十二指肠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与传统胃镜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腹痛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60例8~16岁患儿临床资料。患儿根据胃镜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CCG检查组及传统胃镜检查组各80例。观察分析两组患儿上消化道病变的检出情况、检查时间、耐受度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分别顺利完成MCCG检查79例及传统胃镜检查78例,
回顾磁压榨吻合技术(magneticcompressionanastomosis,MCA)治疗不同原因、不同类型肠道狭窄/闭锁实现肠道再通的案例,对MCA在结直肠吻合及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4例患者2019年5月—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结直肠MCA再通治疗。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实现肠道吻合再通,磁环排出时间为7~15d,术后复查肠镜或造影提示吻合口完好。MCA可用于治疗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狭窄及闭锁,也可用于辅助结直肠手术肠吻合。
为探讨食管全周浅表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后长期保留胃管对食管狭窄预防及治疗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SD的食管全周浅表癌患者,术后置入胃管患者15例(胃管置入组),无胃管置入患者23例(无胃管置入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病变位置、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食管狭窄程度(进水情况)、疼痛情况、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等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位置及术后病理分期的构成方面差异
食管瘘是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异常交通,常见于肿瘤、穿孔等疾病,当食管内物质经瘘口进入邻近器官时,常导致严重感染,因此需及时诊治。本文报道了1例食管癌术后食管胸腔瘘病例的内镜诊治过程,诊治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