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远期疗效评估(附324例报告)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415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前尿道狭窄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的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65岁,平均47岁。其中尿道外口狭窄51例,阴茎部尿道狭窄174例,球部尿道狭窄99例。尿道狭窄段长度为2.8~14.0 cm,平均6.4 cm。术前最大尿流率为3.2~8.4 ml/s,平均4.8 ml/s。采用颊黏膜修补232例,舌黏膜修补92例。51例尿道外口狭窄患者中,接受尿道外口切开术15例,尿道外口成形术36例;174例阴茎部尿道狭窄患者中,接受阴茎纵形切开21例,冠状沟环形切开阴茎脱套49例,经会阴正中切口104例;球部尿道狭窄患者均接受经会阴正中切口或倒Y形切口。

结果

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后患者随访3~72个月,平均35个月。290例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为15.8~32.2 ml/s,平均21.5 ml/s。34例(10.5%)出现尿道狭窄复发,其中尿道外口狭窄7例,阴茎部尿道狭窄17例,球部尿道狭窄12例。34例尿道狭窄复发者中18例行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16例再次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术后排尿通畅。324例中5例(1.5%)出现尿道皮肤瘘,其中采用阴茎纵形切开者2例,冠状沟环形切开者1例,经会阴切开者2例。此5例接受尿瘘修补术后均治愈。

结论

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远期疗效较好,尿道狭窄复发率低,尿瘘发生率低。复发者可通过手术再次治疗。手术入路应根据前尿道狭窄的部位和长度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他文献
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疫苗是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疫苗是Rotarix和RotaTeq,另有几种疫苗仅在个别国家上市。本文就已上市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详细介绍了正在研发的新型疫苗。
目的评价枸杞多糖、当归多糖、甘草多糖及菊粉多糖单独或者联合铝佐剂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糖蛋白E(glycoprotein, gE)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4种植物源多糖单独或联合铝佐剂配伍重组蛋白VZV gE后,分别在第0、2周对BALB/c小鼠进行肌肉免疫。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滴度与亚型;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EV)-D68蛋白2A在EV-D68病毒感染293T细胞过程中对抗病毒IFN-Ⅰ通路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重组2A蛋白、IFN-α因子及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细胞内不同时间点EV-D68病毒VP1与2A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
目的了解2011—2018年青岛市人群B型流感病毒(IBV)流行株基因进化变异趋势。方法2011—2018年间青岛市流感样病例标本12 236份,提取病毒RNA,采用IAV/IBV多重荧光RT-PCR方法鉴定流感病毒及型别,使用B/Victoria系和B/Yamagata系分型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IBV两个谱系;选取IBV 182株,RT-PCR扩增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并进行序列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记忆性干细胞样T细胞(memory stem cell T cells,TSCM)的分布特征,分析TSC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胃癌患者32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SCM、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TN)、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s,TM
目的观察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被登革热2型病毒(dengue virus 2, DENV-2)感染后,与人外周血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ø)共培养,两种细胞主要炎性因子产生的变化。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体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
目的通过探讨一株罕见菌——霍氏鲍特菌(Bordetella holmesii, B.holmesii)的鉴定及耐药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提高对该菌的检出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从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来鉴定一株菌血症分离菌;运用Mega 7.0软件对鲍特菌属全部成员模式菌株与所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E-test法检测该分离菌的药
目的探讨利用带蒂岛状转位筋膜皮瓣治疗尿道外口及舟状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行带蒂岛状转位筋膜皮瓣尿道重建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8~73岁,平均54.4岁。发病原因:6例有尿道腔镜手术史,3例有阴茎头苔藓样变病史,3例有尿道扩张史,3例无明显诱因。15例术前均行逆行尿道造影及尿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尿道外口至舟状窝段狭窄;行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3~
目的探讨"策略造瘘"技术治疗复杂尿道下裂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65例复杂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一期手术组、Bracka分期手术组及"策略造瘘"组。一期手术组86例,中位年龄26个月(6~283个月),中位尿道缺损长度3.0 cm(2.0~10.0 cm);Bracka分期手术组49例,中位年龄24个月(8~241个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