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预处理对俄罗斯渣油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硫、氮、金属含量及残炭均较高的俄罗斯减压渣油与减三线蜡油的混合油作原料,考察加氢预处理对渣油混合原料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氢预处理相比,混合原料加氢预处理所得大于350℃加氢渣油进行催化裂化时,产物的总液体收率提高4.41百分点,汽油收率提高5.74百分点,轻油收率提高5.12百分点,焦炭产率下降3.40百分点;催化裂化汽油的硫质量分数由660μg/g大幅降低至53μg/g,烯烃质量分数由40.8%降低至36.9%,研究法辛烷值增加0.69,性质显著改善.
其他文献
为研究固相颗粒粒径大小对冰浆类固液两相流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选用三种平均粒径分别为0.31、0.43和0.51 mm的聚乙烯颗粒(密度约为0.922 g/cm3)作为固相,改变混合浆体的流速及固相质量分数,测量浆体在水平圆管内流动的压降值,根据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确定了分段拟合流变方程的方法,分析了固相颗粒粒径大小对冰浆类固液两相流流变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浆体的剪切应力会随着颗粒粒径、固相质量分数以及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浆体表现为剪切增稠流体,其流变指数总是大于1.在颗粒粒径不变的情况下
为了准确预测冷冻干燥时间,本文基于传热传质理论,利用COMSOL软件对厚度为12 mm、半径为4 cm的红心火龙果片进行建模,模拟升华干燥阶段火龙果内部水蒸气流动耦合热质传递、火龙果温度分布特性、升华界面位移以及冰升华过程,预测升华周期,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吻合且误差较小,火龙果中心点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为0.9℃,火龙果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2%,脱水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6.63%.本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升华干燥过程热质传递动态变化.通过模拟对比不
2月14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以下简称“太湖实验室”)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船海数据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创实验室”)在无锡揭牌——这是太湖实验室和华为的首次跨界合作,抢占智能船舶装备和创新技术的制高点.
期刊
为研究蚕豆种子脱水过程中不同位置组织细胞的水分迁移对微观结构的影响以提高蚕豆品质,本文运用显微观察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水分迁移过程中蚕豆样品不同位置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分析0℃和8℃不同位置细胞的尺寸参数(相对直径、相对周长、相对面积、面积)和形状参数(圆度、伸长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脱水过程中,0℃下不同时刻的尺寸参数的最大值在紧靠样品切面中心的下方位置处取得.8℃时其最大值在样品切面中心处取得.形状参数分布在一个范围内,无显著的规律性变化.0℃时,细胞圆度大体分布在0.85~0.95,细胞伸长率集中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非洲航线核心枢纽港,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十大港口.2021年,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5.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03万标箱,同比增长3.6%和6.0%,有力支撑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和航运发展指数排名保持稳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期刊
针对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海南炼化)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平衡剂上铁含量长期偏高的问题,对平衡剂上铁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仪、电子探针(EPMA)研究了高铁平衡剂上铁的迁移规律,发现平衡剂上的铁存在颗粒间的迁移,可为对设计开发抗铁型催化剂提供指导.对海南炼化催化裂化装置出现的典型催化剂铁中毒现象进行了总结,主要表现在第二再生器内稀相密度增加、油浆产率增加、平衡剂堆密度下降、孔体积下降等.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设计开发的新型抗铁催化剂CMT-1 HN在海南炼化进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提取油砂沥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加压溶剂萃取技术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条件下,混合适量硅藻土分散剂,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油砂沥青比传统索氏抽提与费舍尔试验更有优势.利用正交试验获得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油砂沥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0 MPa,土砂比(硅藻土与油砂的体积比)2:1,萃取温度160℃,循环次数5次,溶剂选择四氢呋喃,单次静态萃取时间12 min.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多种用于苯与合成气烃化反应的催化剂,包括单金属和金属与酸性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不同金属、金属负载量、酸性中心数量、金属与酸中心距离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属Zn是活性最佳的金属组元;Zn与HZSM-5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的活性高于单功能催化剂;适当的金属与酸中心比例有利于活性组分在载体上更好地分散,促进反应进行;采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金属与酸中心距离更近,反应活性最高.300 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苯转化率平均为36%,甲苯和C8芳烃的总选择性达到90%
随着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升级及高档润滑油市场需求的攀升,加氢法正在逐步取代“老三套”工艺,用于生产APIⅡ、Ⅲ类基础油.聚α-烯烃合成油(PAO)作为APIⅣ类基础油发展迅速.高档润滑油生产工艺技术开发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加氢预处理-异构脱蜡-加氢补充精制工艺、PAO加氢工艺等成为生产高档润滑油的主要方法.综述了用于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的发展,介绍了加氢法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现有技术及前景展望.
船用燃料油主要由减压渣油、加氢渣油、催化油浆、催化裂化柴油等组分通过调合手段生产;通过对高黏调合组分进行热改质以降低其倾点和黏度,可减少轻调合组分的用量,优化生产配方,降低船用燃料油的生产成本.W炼油厂原计划将通过直馏工艺生产的常压渣油作为低硫船用燃料油销售,采用常减压蒸馏-热改质组合工艺小试研究表明:优选合适切割点的减压渣油并对其进行热改质,可使减压渣油运动黏度(50℃)降至380 mm2/s以下;优选低硫调合原料,可以释放全部的直馏柴油及蜡油馏分,降低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成本.对于以减压渣油、优选重油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