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2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同行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移动学习;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123—03
  1前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计划,很快“互联网 ”计划成为国家级战略计划。所谓“互联网 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把高科技信息技术和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形式等实现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发展,最终实现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时间短:教师通过播放5~10分钟的视频,简明扼要地阐述教学内容。
  2)针对性比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采用微视频、微课件或者在线问答等形式。
  3)可以实现“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way”利用微课进行学习。
  4)教学功能强大: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现代化的硬件和软件,实现碎片化教学整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相关操作,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碎,包括八个模块:认识计算机、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Internet应用、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Excel 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和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微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教与学双边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如何创建文档、进行表格操作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方面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只求会不求精。如教学Word文字处理这节课时,学生认为都会打字,打字速度也很快,没有必要听教师讲解;对于如何插入公式,如何进行文档页面设置和编辑等,也不认真学习,导致真正编辑文档时不会分栏,找不到页眉和页脚的设置。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讲解比较枯燥,一节课下来教师讲了很多,学生记住的很少,实训练习时无从下手。如图文混排主要讲解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和设置首字下沉等,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感觉都很简单,但是真正操作时要么找不到艺术字样式选择,要么不会对文本框的样式进行选择。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平时上课不预习、不复习,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教师方面 中职计算机教师大多数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虽然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也比较强,但是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只知道传授知识,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进行适合的教育。如教学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移动,对于一个专业的计算机教师而言太简单了,对于移动幻灯片的三种方式(使用快捷键移动、快捷菜单移动和鼠标完成移动),一句话带过,没有一一进行演示操作。可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一些学生找不到快捷菜单中的“剪切”“粘贴”命令,教学效果欠佳。
  另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大部分教师只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些基本教学软件的操作能力比较强。但是,中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技术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对程序编辑、软件维护、软件开发和数据库设计等各个领域都非常熟悉。
  教材方面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第三版教材除了第二单元中“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使用”属于新内容外,其他章節和第二版没有很大改进。第一版到第三版的内容基本都是开始认识计算机,然后练习Internet的使用,相关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也就导致教材内容的更新比较慢,教学内容很难与时俱进。现在基本每个家庭中都有台式计算机或者笔记本,很多学生都很熟悉开机、关机和重启等,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第一章“认识计算机”内容,可以删减部分基础内容。现在很多电脑系统是Windows 10操作系统,但是教材中依然学习Windows 7或者Windows XP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也都是2010版的。教材的滞后性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应用性不高。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操作系统外,还要掌握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软件维护等多种能力,所以计算机专业的教材需要与时俱进。
  3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微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经验,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第四单元“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中任务3“文档页面设置”这节课为例,进行微课设计。
  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对文档页面进行设置,使文档看起来赏心悦目。教学重点与难点:文档的分栏、页眉页脚的设置。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页面设置、分栏设置、边框和底纹设置、页眉页脚设置、页面颜色设置、插入页码等。
  3)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知识储备量进行微课设计:在导课环节呈现几篇页面设计比较漂亮的文档,亮丽的背景颜色让版面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授课内容充满神秘感;接着展示几页毕业生的优秀论文,毕业论文一般都有页眉显示学校名字和论文题目,页脚显示页码,告诉学生,他们的毕业论文也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后,开始对授课内容进行短时间的预习,大体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问→演示→操作,解答→辩护→阐释,总结→评价→反思,即教师播放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练习完成作业→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互评。   微课教学使用环节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演示如何进行页面设置: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页面设置”。平时打印一般用A4纸张,可以设置上下边距分别为2.6厘米,左右边距分别为2.5厘米,纸张方向为横向,这样设置的文档打印出来比较漂亮。学生可以根据刚才的微视频进行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利用“页面设置组”进行快速设置。
  在学生基本掌握页面设置之后,教师播放几张报刊的文章,可以看到一些文章是分栏的,有的分为两栏,有的分为三栏,分栏之后的文章显得有层次,比较美观。了解了分栏的意义后视频演示如何分栏: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分栏”。视频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如何分成左右大小不一样的几栏,寻找栏宽相等这个选项不勾选即可,同时学会添加分割线。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文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文档的重点部分可以用颜色或者底纹等进行突出。微视频演示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页面背景”组→“页面边框”中打开“边框和底纹”选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底纹样式,对底纹的宽度设置磅数。学生根据微视频自己动手设置,教师观察学生演示,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最后是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可以单击“插入”选项卡一“页眉页脚”组,对页眉页脚的字体大小、文字效果和文字内容进行设置。
  教学过程基本采用微视频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教材、学生听教材的教学模式。微视频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探究。
  微课教学评价环节 微课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微课件和讲课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评价和作业练习的评价,小组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同行对教学微课件的评价等。对于“文档页面设置”这节课,学生对教师微视频的时间控制是否得当,演示步骤是否详细,讲课过程中是否突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等进行评价。教师上传练习题,如对一篇文档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设置,包括页边距、加页眉页脚、加边框和底紋并选择固定的颜色和宽度等,学生均按照教师要求一一完成,需要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传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总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采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给予学生考核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及时调整教学速度和教学内容。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评价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评价,将自己一些比较好的想法提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教师也可以把微课上传网络,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总之,微课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4总结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这个信息化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更高。在“互联网 教育”视域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微课凭借时间短、教学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教学功能强大等优势,可以激发中职计算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枯燥的操作指令变得形象生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全国的六年级语文教师都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学生毕业”,以及“如何处理好新旧两套教科书在语文知识、方法与能力等方面于编排上的衔接”两大问题。我想,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进行一次深度对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六年级统编教科书的编排特点与编排内容,找准新的教学定位,准确把握六年级的教学目标。  这种深度对话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的“编写说明”,从整体上把握六年
摘 要: 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大公报》作为一份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商业报纸,广告是其除了新闻之外最主要的刊登内容。研究《大公报》上的广告,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本文以《大公报》刊登的外商广告为例,探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商在中国商品市场上的竞争,以及华商广告与外商广告的比较等问题。  关键词: 一战 外商广告
摘 要: 文章以Kress
巴金小时候把《古文观止》上的200多篇文章背得很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20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巴金《谈我的散文》)可见,熟读一定数量的好文章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浏览多,熟读少,精读少,结果是读得多,收获少,因此,很有必要来
当我闻讯赶到医院的时候,二姐就快不行了。医生说,也许就在今天,也许就在一会儿。   二姐婆家的人正商量着准备后事。   二姐夫哭得跟泪人一般。一边抽泣,一边对我说,你姐身体好好的,咋就倒下了。   二姐躺在病床上,瘦得像冬天里的一截枯树枝。   在我的印象中,二姐从没进过医院。她是我二大爷家的闺女,模样长得还顺眼,就是脾气有些偏执,出嫁很晚。三十出头了,好歹找到婆家。她出嫁那天,我正在县城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一生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研究表明,人在生活中,语言应用的比例是:听41%,说33.3%,读16%,写只占了9.7%。可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更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本世纪初,“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也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
统编本教材对低年级识字进程是这样安排的:一年级上册350字,下册400字,二年级上册450字,下册450字。一学期450个字的识字量,可能是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所能承受的较为恰当的一个量。毕竟在识字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和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领域的课程内容。  统编本一、二年级教材,对识字速度的控制,纵向看来基本匀速。这样处理有其理据。王宁教授在《汉字教学的原
摘 要: 2015年,國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与艺术设计学科共同目标——培养产学协同型人才;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产学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前高校产学协同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摘 要 通过分析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 线下”教学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思路。通过在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发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有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汽车构造与拆装;“O2O”混合教學模式;微知库平台;信息化教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视角,给出各种答案。而我始终认为,好的教育,需要让学生学习起来,让学生越来越有方法,越来越有智慧。以此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使语文教学成为追求学生语言习得内化、实现学生素养养成与智慧生长的实施过程;固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