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起航的地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兴安杜鹃绚烂多彩的枝头上
  我看见,有一首歌谣在倾情传唱
  在雅鲁河畔稻香旖旎的旋律中
  我看见,有一个梦想在拔节生长
  在父老乡亲望眼欲穿的期待里
  我看见,有一行脚印在铿锵作响
  在鱼水情深丹心绘就的蓝图上
  我看见,有一面党旗在迎风飘扬
  春和景明,东风浩荡
  在广袤的龙江大地,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走出机关大楼的扶贫干部,焕发出无限的激情
  质朴的山村,从此绽放出浓墨重彩的脱贫画卷
  扶贫产业遍地开花,点燃了希望的曙光
  扶貧设施惠及桑梓,温暖了寒冷的心房
  保障工程对症下药,医治了田野的忧伤
  社会力量春潮滚滚,汇成了爱心的海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在奋力走出贫困泥沼的征途上
  乡村干部展现出一路担当,种下了一路芬芳
  一张轻轻的存款折,传递的是春天的温暖
  一纸小小的代办卡,架起的是脱贫的桥梁
  一份贴心的合同书,书写的是亲人的梦想
  一份薄薄的宣传单,唤醒的是民心的坚强
  这里,是风雨同舟的港湾
  这里,是编织梦想的地方
  摘掉贫穷的帽子,连同穷根一并拔起
  在掷地有声的誓言中,我们一起扬帆起航
  这里,挺起了龙江精神的脊梁
  这里,见证了龙江儿女的荣光
  以党员的名义,缔造属于人民的小康
  以人民的名义,缔造属于中国的梦想
其他文献
摘 要:梦幻小说是韩国古典小说一个特殊的门类,涉及作品数量多、特色鲜明,幻梦小说按照“梦前--梦中--梦后”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涵盖了“梦游录”小说、梦字类小说等诸多幻梦结构的小说。本文以《大观斋记梦》为例,分析梦幻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探讨韩国幻梦小说。  关键词:韩国;幻梦小说;《大观斋记梦》  作者简介:许昕(1986-),女,吉林今年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摘 要:《孤独的伦敦人》揭示了生活在伦敦的特立尼达离散群体面对多元文化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及后果。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试图分析离散群体的不同选择如何导致身份危机以及如何相反地促成身份构建。离散群体在面临文化冲突时应积极化解二元对立,做双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文化融合中构建新身份。  关键词:离散;身份危机;身份构建;杂糅;模拟  作者简介:程露(1992.2-),女,硕士
有时候你在  有时候你不在  有时候你是牧仁  有时候你是黎明  有时候你是雪  干净的雪  雪一样的丹顶鹤  丹顶鹤头顶上的一点朱砂痣  有时候刚在盐城荒凉的  滩涂消失  又出现在扎龙广袤的湿地  它们成群地飞啊飞  一只丹頂鹤鸣叫  更多的丹顶鹤开始复读  在清晨 水草丰饶  空气中的回响把乌裕尔河引向  四野八荒 那些永恒的事物  都是善于飞翔的  翅膀挨着翅膀  它们飞啊飞  直到我们的
喊了一辈子妈妈  今天庄重一把  一簇康乃馨放在墓碑上  上面有母亲的字样  母亲,过节了  五月的鲜花都在你脚下  此刻,我离你最近  你的世界已成为方向  隐约看见我的余生  慢慢走向你招手的地方  我的贪婪从吸吮开始  你的乳汁是我生命的全部  在記忆的光影里  总有最熟悉的声音  和夕阳一起落下  回家了  多少个五月过去了  母亲,天堂寂寞吗  没事多和上帝唠叨唠叨  我时常后悔  没有
摘 要:茹志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坛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她个性十足、热情、细腻。茹志鹃偏爱短篇小说创作,其短篇小说笔调俊朗、清新、明快,具有浓郁的散文化特征,这在其短篇小说的结构形态上尤为明显,本文主要以《百合花》为例来探讨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结构形态。  关键词:茹志鹃;《百合花》;散文化;结构形态  作者简介:姜艳艳(1991-),女,黑龙江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祖国,我是一把古老神奇的泥土  见证了五千年的沧海桑田  收藏过竹简和陶片  掩埋过战旗与忠骨  孕育了诗经、离骚、唐诗、宋词  生长出茶叶、丝绸、瓷器、水墨  祖国,我是一把生机勃勃的泥土  千年的沉睡被巨人唤醒  乘坐欢歌疾驰的高铁  拥抱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  我是生态农业的鸟语花香  我是中國品牌迈向世界的坚实脚步  祖国,我是一把普通卑微的泥土  颗颗粒粒都是对你爱的倾诉  生长花草,生长
繁星中的一颗  光芒中略带落寞  好像在赌气  嘟着嘴,偶尔象征性地  闪烁  你可知它心底的秘密  “或者永恒明亮  或者永坠黑暗”  真正的恐惧  來自明与暗仓促交替  如同隐忍的咳嗽  怎会静默
六月里  一拨拨山花  走马灯似地轮流登场亮相  六月里  一群群蜂蝶  擠在花间,昼夜不停地忙碌  六月里  一股股花香  四溢山野,沁人心脾  六月里  花儿,都咧着嘴儿笑  不时发出嫉妒的长叹  ……  最终,各路花儿都输给了  默不作声的大地
大约是因为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很长时间我都偏好婉约凄清的文字,逐渐习惯并喜欢这种渺茫的痛感,似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醒地看待人生的多变与缺憾。可就在邂逅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后,我蓦然发现自己其实更钟爱也更契合于东坡那快乐明亮的笑容,那慈仁纯真的心境,那浑然天成的文字,那卓然于世的风骨。  就是这样一位男子,长发不羁地挽起,戴着一顶特别高、顶上窄而微向前倾的帽子,竹杖芒鞋粗布衣衫却难掩
離开是一次意外  就像九月下了一场真实的雪  大雁来不及留言  据说土地已睡去  玉米在场院里微笑  没有人在意这场出人意料的雪  就像没有人注意我的离去  冷也是真实的  皮肤有些夸张  血管收缩  心停止张望  双手相互抚慰  脚与土地在碰撞  一声声 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