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直径测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 :玻璃纤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光学显微镜法和计算法对不同规格的碳纤维进行纤维直径的测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研究了试验次数、纤维是否含浸润剂和不同测量方法对碳纤维直径测量结果的影响,并评定其不确定度.结果 表明:测量次数一般在n=10左右较为适宜,浸润剂对碳纤维直径的测量结果基本没影响,光学显微镜法和计算法碳纤维直径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无差异.气体比重瓶法和密度梯度柱法测量纤维密度时结果基本一致,气体比重瓶法更简便实用.
其他文献
定配眼镜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市场份额较大.定配眼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倍受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关注.结合近年来上海市定配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分析了该产品的检验项目和产品质量.
研究了用于定配眼镜质量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系统,以及适合该周期检测的快速、高效的定配眼镜检验方法.把定配眼镜各项技术要求合理地分配到验配企业的各个日常环节中,形成相互协作、循环、贯穿定配眼镜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检测系统.在国家标准的方法基础上,使用定性分析,结合快速、高准确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适合验配企业的快速检验法(QRA).分别用标准方法和QRA法,对10副定配眼镜的5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质量检测,发现两种方法的检测判定结果一致,而QRA检测效率高.因此,定配眼镜全生命周期检测和快速检验法是可行、可靠的,能提高
通过调研获得成人近用瞳距参数和市场上老视成镜的相关参数,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进行判定,得出老视成镜与近用瞳距误差的关系.结果表明,老视成镜产品标称光学中心水平距离的平均值为62 mm左右,可以匹配男性配戴者的近用瞳距,但无法匹配女性及老视程度严重的配戴者近用瞳距.建议生产厂商参考近用瞳距的平均参数设计老视成镜的光学中心水平距离.
塔河油田属于超深、超稠油油藏,自喷井流压监测是塔河油田评价油井能量变化和判断底水锥进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油品超稠、高产井测试影响时效,且测试费用较高,一直制约自喷井地层能量监测.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自喷井流压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一种适用于稠油油藏流压测试的替代方法,结果表明,现场42口井折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在0.19 MPa以内,较普通水力学公式计算精度大大提高.
对不同玻纤质量分数的LFT-PP粒料国标注塑样条,进行拉伸、弯曲、冲击等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玻纤试样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冲击强度均随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样品断裂延伸率随玻纤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弯曲挠度随玻纤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其中质量分数40%的玻纤试样拉伸强度达到145 MPa,弯曲强度高达170 MPa,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为27 kJ/m2,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将质量分数40%玻纤的长纤粒料注塑成汽车翼子板制件,制品通过了汽车塑料制品各项测试并完成装配.
干热岩流动换热模型主要以二维模型假设为主,不能全面反映人工裂隙内的三维流动传热物理过程.利用ANSYS Fluent商业软件建立了单裂隙三维流动换热数值模型,并开展了相关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因素下对于干热岩裂隙内流体温度的影响,获得了裂隙内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传热规律.数值模拟结表明:影响干热岩人工裂隙换热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质注入速度、人工裂隙宽度、人工裂隙长度和流体初始温度.在给定裂隙长度及流入速度的条件下,人工裂隙宽度越小,出口处流出的流体温度越高,流体流经的裂隙长度越长,热突破时间越长.在裂隙宽度、
以金陵科技学院眼视光专业教育与人才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开放教育资源现状与学习困境,结合深度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构建了基于项目或问题引导(P&PBL)五步骤深度学习法,探索一种深度学习与开放教育资源下的眼视光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方式和方法.本方法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整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分别以环氧乳液(EP)、不饱和聚酯乳液(UP)和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作为主成膜剂,制备得到了3种不同的玻璃纤维.采用片状模塑料(SMC)工艺,分别以这3种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均以不饱和聚酯为基体材料,制成平面样板.结果 UP作为主成膜剂的玻璃纤维制品力学性能最高,PVAc次之,EP较前两者都低.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1/SC13“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技术委员会第36届年会和工作组会议于2021年8月31日至9月15日通过视频的方式召开,会议通报和讨论了“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项目进展和未来要开展的新标准研究项目.会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现将有关“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国际标准的进展情况报告如下,供行业同仁参考.
期刊
建立了单胞-材料双尺度有限元模型,对2.5D机织复合材料的等效热膨胀系数进行了参数化预测,预测主要分为2个步骤:首先对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单胞进行等效刚度的预测,接着施加温度梯度计算后得到材料各方向等效热膨胀系数.基于对材料纬向“零膨胀”设计需求,进行了织物工艺参数包括经密、纬密和织物结构的参数化计算与分析,得到了参数影响规律,为2.5D机织物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