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政治背景下宪法的生态化趋向——基于环境权的政治哲学解析

来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问题终究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生态社会运动方兴未艾,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各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世界范围内绿色政治发展的大潮中,以宪法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也逐渐开始了生态化进程.建构一种生态良好的社会,必须追溯到社会政治权力结构中去,以“权利”限制和规范“权力”.其中,环境权被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并写入多国宪法,成为宪法生态化趋向的基点.在政治实践中,环境权入宪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契合了生态文明时代特征.在更为深远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环境权入宪有力地彰显了生态正义,促进了 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的到来.
其他文献
随着复合型灾害的频发与扩散,跨行政边界、跨地域边界的系统性风险图景催生着城市灾害风险评估逻辑的重塑与治理体系的再造.韧性理论的学术内涵与实践动向赋予了城市规划更加科学的技术准则和建设模板.但在治理现代化的思路中,城市韧性不仅是一个规划过程中的技术性议题,更是一个着重关注组织韧性与治理能力的公共行政议题.公共行政视野中的城市韧性,应当遵循“评估—治理”的统合思路,揭示科层组织在灾害情境中的适应规律.同时,应当超越部门化的管理思维,将灾害治理作为透视城市治理的重要窗口,从全过程、全领域的防灾减灾中提炼城市治理
地方政府通过深化改革探索治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解决基层群众反应强烈的社会问题,始终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议题.公共服务标准化改革,不仅实质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而且成就了克服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在重塑现代社会官民关系中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政商关系呈现的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制度运行机制与官商行为方式之间的关联与博弈.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发展型和经营性行为特性,使得政商关系深嵌其中,形成了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相互缠绕的共生庇护关系.改革的高能激励、市场化进程以及中央对地方由规则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既拓展了民营企业生长的空间,又产生了基于实用主义态度的寻利型变通后果.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应是建基于法治与市场规则之上的一种弱人格化、非依附性关系.必须以法治来确保对权力的有效制约,避免政商间的“法外互动”.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纽带服务市场建设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放在从严管党治党的突出位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探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经验,始终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钥匙”来定位,紧紧围绕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这个主线,注重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推动党的事业迈上新台阶.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应当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基础上奋力前行,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确保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好党的民主集中制、涵养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
党内法规的建设过程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发展成熟的过程及执政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年来,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党内法规建设经历了以党章为基点的起步探索、概念逐渐清晰后的自主推进、依规治党的主题凸显并不断提速迈向体系化的全新探索的四大阶段.党内法规建设体现出探索过程的渐进性、目标任务的一致性和内容体系的规范性等鲜明特质.始终坚持以党章为统领、注重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注重实践应用及有力执行,是百年党内法规建设的主要经验.党内法规建设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要有系统谋划思维并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省思.其中,在发生论层面,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理路;在结构论层面,以唯物辩证的缜密思维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体系;在特征论层面,以鲜明坚定的政治清醒宣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发展论层面,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厘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向;在价值论层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在一定意义上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命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特征.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党关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征.在结构上,新发展理念拥有明晰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五大核心理念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新发展理念体系的内部结构,政治、政策、制度和环境则形成了拱卫“内部结构”的“外部结构”.内外结构的运动及其相互关系,形塑出新发展理念体系独特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些功能为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所有权、自由、平等、功利是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四个关键词,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所有权与正义、自由与正义、平等与正义、功利与正义这四重向度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权利悖论”进行了立体化分析,深刻揭示了自由主义正义和资本逻辑既相互耦合又相互否定的辨证关系,指认了自由主义正义观不过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主体双方意志自由、契约自由的观念体现,他们服务于且遮蔽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真实本质.与自由主义正义观不同,马克思从超越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人类社会这一全新的理论视阈和价值基
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完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由此需厘清社区党建、基层政府深化改革和社会治理三个政策领域的关系,梳理典型建设成果,校准前进方向.其中,党建领域保证政治引领和组织力建设;政府治理须梳理政社关系,提升治理效能;社会领域依法有序协商、激发社会内源活力.党政社三领域深化改革、推陈出新,才能完善党建引领、政社协同、百花齐放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伟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守和践行,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根本依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守和践行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又坚持和实践了这一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设计方面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