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大气边界层特征及能见度分析

来源 :海洋预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9-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发展和消散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大气能见度预报的着眼点.结果 表明:低纬暖湿气流在向岸风的作用下,在青岛沿海附近形成风速辐合和水汽辐合生成海雾,水汽辐合散度增大,海雾处于发展阶段;当切断来自低纬暖湿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减弱或消失,海雾减弱消散.逆温差和最低逆温层高度能更好地体现逆温的强度的变化,最低逆温层高度越低,逆温差越大,则逆温强度越强,海雾厚度增加,逆温开始减弱时,海雾达到最强阶段.
其他文献
火山岩岩性复杂多变,不同岩性化学成分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其骨架参数往往变化频繁,常规采用固定骨架参数计算孔隙度方法中,骨架参数往往很难确定,导致计算误差很大.文章针对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度评价难度大的问题,优选了与岩石骨架密度相关性好、对岩性变化反应敏感且成本低、实际容易获取的自然伽马测井值建立随深度变化的自然伽马连续变骨架模型来计算储集层孔隙度,该方法实现了火山岩孔隙度的连续定量表征,解决了孔隙度计算精度低的难题,在中拐凸起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度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渤海某油田燃料气处理系统为透平发电机组提供燃料气,为了提高供气稳定性,通过优化流程运行参数,提高海管运行压力,调整流程控制模式,升级应急处置程序,成功实现了在不影响富余气外输的前提下,利用天然气海管为主机燃料气扩容增储的目的 ,延长了应急工况下透平发电机组燃气模式运行时间,降低了透平发电机组的燃油费用和油田发生非计划性关停的风险.
收集和整理了2010-2019年黄海绿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黄海浒苔暴发期间生长消亡过程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暴发源地、历年漂移路径特征、发展规模及影响区域等进行了长时间尺度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比.结果 表明:历年卫星首次发现浒苔的区域均位于江苏盐城以东海域,浒苔暴发时间集中在5月中旬—下旬,经过10~20 d的聚集发展进入盛期,6月中旬--7月上旬覆盖面积达到顶峰,7月中下旬盛期结束,之后进入半个月—一个月的消衰期,整个灾害过程平均持续期约84 d.黄海浒苔成灾期间,其覆盖面积的增减变动速率并不均匀,具有
利用美国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60个站逐日降水量资料,按照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定义和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路径划分标准,选取3类路径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各9个典型年,分析5月下旬—6月下旬合成的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与同期降水距平分布,尝试揭示东亚初夏副热带季风的纬向差异特征.结果表明:3类活动路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在850 hPa风场、500 hPa高度和降水距平分布差异显著.偏西路径表现为波列偏西偏北,850 hPa的南风正距平始终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上空,降水正距平也集中于该区;中间路径代表
为解决海洋第四系地层钻探中对于硬黏土层岩心的获取难题,采用回转绳索取心工艺和孔底锤击绳索取心工艺进行钻探取样,在不起钻的前提下,通过互换取心器,实现对不同地层的取心工作.在南海某海洋风电场施工作业中,该工艺有效地解决了波浪升沉带来的影响,获取了高质量的岩心样品.综合分析认为回转绳索取心工艺对于海洋第四系硬黏土地层具有取心扰动小、获取长度长的优点,能弥补孔底锤击绳索取心工艺在海洋第四系地层钻探中的不足,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
利用WOA13数据集,应用谱系聚类方法划分北大西洋的类型,并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将声速剖面进行分类,给出各类型在不同季节分布的区域和典型声速剖面结构.应用BELLHOP模式分析了各种类型第一辐合带的特征,得出在北大西洋深海声速剖面分为6种类型:亚北极区型、北大西洋暖流区型、亚速尔—加纳利流区型、亚热带区型、热带区I型、热带区Ⅱ型,这些类型总体呈纬向分布,与北大西洋海流的分布密切相关,除亚北极区型分布范围无季节变化外,其他类型均具有季节变化,且各类型最明显的特征是声道轴深度随纬度变化.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VDRAS反演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从渤海湾西岸和南岸移入的两条阵风锋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维持机制.结果 表明:西岸阵风锋处于“亚最优切变态”,垂直伸展厚度为1.8km,对流层低层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沿阵风锋输送到雷暴中,强冷空气堆下沉与近地层暖湿空气形成的气压和温度梯度密集区造成8级雷暴大风.区别于经典阵风锋,南岸阵风锋处于“最优切变态”,冷池传播速度与低层垂直切变基本持平,边界层呈现强东北气流入流(150~750m),垂直伸展更为深厚(2.6 km),地面冷池与低
简单回顾了海洋气象预报领域手机应用程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预报公众服务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路线.总结了系统建设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即基于位置的海洋预报信息服务方法和预报场数据压缩方法,并给出了具体技术实现.以业务化系统为例,介绍了海洋预报公众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情况.
小井眼钻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钻井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减轻环保压力.2019年神府区块推行Φ155.6 mm小井眼钻井技术,应用14口,平均钻井周期22天,机械钻速7.4 m/h,一次固井合格率72.4%.Φ155.6 mm小井眼在该区块应用存在作业周期长、机械钻速低、固井质量无法保证等技术难题,为此,通过分析钻遇地层特点,优化井眼尺寸及井眼轨迹,优选钻头、钻具组合及提速工具,使用改进型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等技术措施,在相近区块应用4口井,钻井周期降低36.5%,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8.9%,固井合格率提高至95
利用南海北部2019年6-7月的船载GPS秒级探空数据,对比研究了5种不同的边界层高度诊断算法在计算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方面的适用性,并利用该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相对湿度梯度法和比湿梯度法诊断的边界层高度普遍偏高,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气块法、位温梯度法和理查森数法诊断的边界层高度较为合理,且理查森数法诊断结果不确定性最小;南海北部6-7月的平均边界层高度在500~700m,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平均约为278m,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每日14时达到最大值.边界层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