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理论及其发展初探:内涵、发展和未来

来源 :博物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梳理教育理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尝试界定博物馆教育理论之内涵.通过厘清教育理论内容构成,反思教育理论自身局限,梳理由教育理论研究到博物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博物馆教育理论研究划分成17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阶段.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对博物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判:立足博物馆教育和对象的特殊性;重视教育学理论的内容构成及其关联启示;参与构建教育生态系统.
其他文献
使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基于2017年绵阳市北部县区(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的泥石流灾害点的定位信息,结合高程、坡度、水系距离3个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数据,利用频率比数分析方法分析泥石流灾害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在绵阳市北部县区的分布主要发生在1000~1500 m的高峻山体上;在坡度20~30°的陡坡上泥石流灾害分布最多,当坡度过高时,泥石流灾害不再发育;离水系较近有利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但是随着与水系距离的增加,水系不再是影响泥石流灾害发育的主导因子,而是其他因子主
通过ICP-MS法测定云南省保山市两个产地的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中铬(Cr)、铜(Cu)、砷(As)、镉(Cd)、铅(Pb)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两个产地的石斛样品均能检出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Cu>Cr>Pb>Cd>As.
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及其效率评价的客观现状出发,结合农业污染在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层面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联作用方式,借助超效率SBM评价模型并合理选取的评价指标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设立对照指标体系针对农业污染所起的作用进行比对测算;研究发现,农业污染程度与生态农业纯技术水平紧密相关,若实现更严格的农业污染治理效果,则可等同于生态农业效率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上获得等效提升,反过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优化也是实现更优农业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规模效率评价体系中,忽略农业污染可能导致对生态农
【摘 要】 2019年以来,国家多个部委相继印发了多份有关期刊发展的指导意见,学术期刊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期刊转型升级与大数据日益重要的双重背景下,文章就优秀期刊的办刊实例及数据统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术期刊如何利用文献大数据服务于办刊决策,如何提高期刊自身的学术引领、编辑策划与把关、出版服务等能力建设,从而科学合理地提升期刊战略规划能力,为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循证决策参考。  【
针对中立型微分-差分方程组逼近问题,在连续函数和分段连续函数的空间中进行研究,提出了在黑尔意义上的中立型微分方程组的近似方法,该方法能够达到有限区间上的期望逼近精度,相关推论证明了本研究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北部湾经济区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人才支撑不足等挑战;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人才建设为保障,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于高黎贡山的绿僵菌菌株在4种逆境条件下进行分别处理,然后培养至产孢,测定产孢量;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中有2株菌株在多种逆境中的产孢能力较优越,在高温(45℃)和紫外线辐射条件下,菌株BUM 66.1的产孢量最高,其次为菌株BUM 225;在高盐(0.6 mol/L)和弱酸性条件(pH=5)下,菌株BUM 225的产孢量最高,其次为菌株BUM 66.1;在高pH(10)条件下,5株菌株的产孢量都较低.
对云南省保山市13个乡镇48个饮用水水源地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乡镇不同水源地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差异较大,但不同乡镇间(以乡镇为单元)水源地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并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水样中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的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
当“讲好中国故事”蔚然成风,策展人和设计师都迫切地想找到运用展览讲述故事的方法.然而展览的叙事研究本身并不生产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展览的叙事分析不仅是为了探索展览的故事结构,也是为了探讨展览所呈现的文化现象和讲述视角.同时,作为一种方法的展览叙事,是理解我们所生活世界的视角,也为个体对抗宏大叙事与权威话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新博物馆学在我国的引入和积累并不一定能促成一个更为学理化的现代学科的发展,它自身的脉络也存在着分散性和不统一性.但是,通过梳理其不同脉络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其在对博物馆“物”性的反思、“自下而上”等问题上仍然有共通之处.新博物馆学在我国并非已然“成功”或“失败”,作为一个研究话题,其仍有诸多研究方向值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