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项工程”项目是怎样落地的?——以湖南为例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156项工程”项目的 落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对项目地址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筛选,地址确定以后,进入项目建设阶段.“156项工程”项目的 建设资金由国家提供,项目设计图纸的核心部分由苏联提供,项目施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由中国承建单位负责.竣工以后,项目必须经过严格验收方可投产.“156项工程”项目投产所需的劳动力,主要来自老技术工人、新招工人,还有少数大中专院校和技校毕业生.投产中的技术问题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解决,投产后均取得了良好效益.在“156项工程”项目的 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这笔精神财富值得深入总结并传承.
其他文献
从昆明到北大rn1939年4月,冯志伟生于云南昆明一个贫困家庭.他的稚幼岁月是在跑警报躲轰炸的战火中度过的.rn1944年11月24日,防空警报骤响,只有5岁零7个月的冯志伟和母亲一起跑向城外,慌忙奔跑的人群把这对母子冲散了.这是日军对昆明的第140次轰炸,投弹100多枚.天黑尽了,冯志伟还没有回家.第二天,父母在城里城外找了一天,也不见他的影子.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以为宝贝儿子被炸成了碎片.
期刊
潮汕地区曾经是重要的蔗糖生产和输出中心,这段历史也给潮汕人民的生活留下了甜蜜的烙印.他们对甜蜜的热爱是浓烈的,也是分明的.和苏锡地区在菜式中的普遍用糖不同,这里对甜蜜的爱好体现在了蔚为大观的甜菜、甜汤和甜点里.rn甘蔗的余味rn周昭植经营的“周湖鸭脯店”隐藏在汕头峡山街道的一条小巷子里.下午2点多,当我们拐过街口的周氏宗祠进入这条巷子时,离着一百多米远就闻见了烟熏的味道.此时周昭植正在店铺里忙碌着.一只只本地菜鸭已经用红糖、五香粉、醋和盐在盆中提前腌制.腌制好的鸭子用米字形的鲜竹片撑开,脖颈伸展,脚翅向内
期刊
道教的天医观念起源甚早,是对世俗医药观念的神化和投射.不过,唐以前天医的诊治对象仅限于阳世中人,晚唐以降才出现针对幽冥亡魂的地医.地医观念虽未在道门内部流行开来,但促使天医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扩大,使其最终扮演了阴阳两界医药之神的角色.宋元道书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天医观念,不仅设有专门的醮事仪轨,而且渗透在其他不同性质的斋醮仪式中.在科仪演法中,道士通过外在的坛幕陈设以及内在的存思冥想,并配以焚符诵咒、宣读疏文等,生动地拟构出了召请天医诸神降临坛场的场景,藉此为阳世中的斋主及合家人等祛病驱邪、扶体资身,或为身处幽
让丁勇岱和萨日娜感到意外的是,观众觉得周父周母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感情有点“甜”.rn《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说过,其创作初衷一方面为了致敬父辈“大三线”建设工人,另一方面为记录留在城市的普通劳动家庭里的“沉默一代”.就在我们透过再熟悉不过的烟火气和悲欢靠近“光字片”,靠近周家五口的时候,也靠近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对生活本质的坚信.虽然街区脏乱,居住环境逼仄,“光字片”依旧培养出了品性良好的一代青年.
期刊
启蒙理性把人从宗教的和形而上学的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赋予人极大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但主体性原则仍然只是一个片面的原则,它不能恢复传统的宗教和形而上学的社会一体化力量,使分裂和异化了的生活世界重新成为一个整体.面对现代性演进中出现的此类问题,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等致力于寻求和解的途径,希望在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审美活动和文学艺术使真善美重新统一起来,由此具体论述了艺术与道德关系问题.康德以审美判断力为基础分析了“美的艺术”的和解功能;席勒指出艺术教育实现了审美自由与道德自由的统一;黑格尔提出了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全面复兴以来,逐步从历史学的边缘领域走向舞台中心.1996年,为进一步确立社会史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加强对社会史研究的“宏观把握、整体架构工作”,由龚书铎任总主编,曹文柱和朱汉国任副总主编的8卷本《中国社会通史》出版面世,描摹了先秦至民国数千年间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图景.①较为遗憾的是,《中国社会通史》所述内容止步于新中国成立前,在时序上尚不能称为贯通.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史日渐成为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海外学者高度肯定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成就,并从政府在创新中的角色、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力资源建设三个维度总结了科技创新的历史经验.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窠臼;注重从中国的实证经验出发;中外比较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华人华裔学者的研究相对较为理性.
从河西宝卷的生产传播机制与文化生态出发,考察宝卷与地区农民生活语境,宝卷内容蕴含的农民苦难书写、道德戒律规训与“历史记忆”储存,可以说,河西宝卷是河西地区农民生活的“史诗”.河西宝卷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时期,该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与道德伦理,为认识这一阶段河西地区农村文化史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当今地区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
审美治理思想的提出虽然是西方当代美学的社会和政治转向的结果,但同样也适合中国社会语境.近年来,店铺招牌管理是城市街道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少数地方采取千店一面的统一规划,给消费者和顾客带来的是单调乏味和审美疲劳,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审美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审美治理强调通过感性的审美形式内化为人的情感心理结构,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感人、以美塑人的治理效果.城市治理者要善于运用审美治理的思维,允许商家通过个性化的符合店铺特色的招牌设计,发挥审美的经济效应和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让店铺招牌
2021年12月24日,美“防务一号”网站转发了《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转发时用的标题是《熊看见了豪猪:乌克兰的非常规威慑》.看到这个标题,我想起了我刚在2021年第51期《三联生活周刊》上发的题为《实施“豪猪战略”背后的纠结》一文.我在文中说的是美方一些人为台湾地区“以武谋独”所给出的招数,但当我看到又有美学者为乌克兰也出此招数后,就确定了这期专栏文章的标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