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定名罗汉画名相考(上)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罗汉题材的绘画,曾命丁观鹏、姚文瀚等宫廷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罗汉画,还亲自对罗汉的名号和座次进行考订,并依章嘉国师编纂的《同文韵统》重定了罗汉的名号.十六罗汉的座次则与章嘉国师所编《诸佛菩萨圣像赞》中的一致,系遵循了藏地的传统.十八罗汉中的最后两位接纳的是汉地的降龙和伏虎.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有两个失误:第七和第八、第十七和第十八尊者的译名对译错误,位号锴置.本文对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两个失误的详情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从中亦能窥见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认知和宗教取向.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木构建筑、砖石塔、石刻及墓葬等材料出发,将其分为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两个区域,提取并整理建筑形制特点,进行建筑形制的分区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区域比较,讨论区域间互动关系,进而提出对建筑考古学分区的思考.
评点唐宋八大家古文是桐城派的重要文学活动.在雍乾时期,刘大櫆使古文评点行为专门化,为唐宋八大家古文注入了遒逸淋漓的审美理想,姚范则提供了以经史治文学的评点路径.姚鼐在刘大櫆和姚范的基础上重构文统,并推进了桐城派古文评点传统的建构,使唐宋八大家古文评点由单纯看重审美维度转型为兼顾审美与问学.在此过程中,刘大櫆和姚鼐都对前人评点进行了深度反思,刘大櫆主要是对茅坤的批判性继承,姚鼐则更多地反思历代古文评点,抑制纯审美的旧评文体系,倡导审美与学问相结合的新评文体系.从刘大櫆到姚鼐的评点转型,与雍乾时期唐宋古文地位
新门底寺系藏传佛教觉囊派寺院,由措尔基寺一世活佛嘉瓦桑布创建.佛塔内绘制大量壁画,题材从释迦牟尼佛、大黑天、宝帐护法及上师传承关系等逐层过渡至时轮金刚等内容,涉及密宗行部、事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中父续、母续传承关系,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觉囊派的教法体系.塔内壁画是阿坝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具有尼泊尔-西藏混合风格壁画.对研究阿坝地区早期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更为研究觉囊派东传后至多罗那他中兴前阶段的绘画艺术和风格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紫禁城东、西六宫始建于明初,为后妃们居住的处所.清代初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建筑营造活动,涉及建筑的修理、拆除和复建等项内容.通过实地勘察,发现东、西六宫的脊部彩画呈现出六种做法.其中两种为明代做法,涉及钟粹宫、长春宫、储秀宫、翊坤宫及咸福宫五座建筑;四种为清代初期的做法,涉及景仁宫、启祥宫、景阳宫、永和宫、承乾宫和永寿宫六座建筑.清代脊部彩画呈现出的时代特征不仅印证了内务府档案文字记载的真实性,也反映出康熙及乾隆时期《清会典》夸大工程性质的情况.
统兵文臣是南宋特殊政局下的重要群体,他们或由武职入官,因军功改换文资,由此进入士大夫群体;或本是科举出身,但却主要依由军功获得官阶职事的升转.辛弃疾的仕宦生涯便走的是以武功换文职的路径,故而他的身份是典型的南宋统兵文臣.辛弃疾本人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并自觉以统兵文臣的价值观念勉励自我与他人.稼轩词中的高频典故“貂蝉元出兜鍪”便是典型案例,既展现着辛弃疾的统兵文臣身份认同,亦承载着主流士大夫对统兵文臣的排斥与疏离.统兵文臣身份导致了辛弃疾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日常心态等殊异于主流科举士大夫,促成了稼轩词极富
满族士人额勒布曾被认定有藤花榭书坊,在嘉庆二十三年左右刊行《绣像红楼梦》.刊本实物表明,藤花榭自程甲本问世不久至道光后期,一直在刊行《绣像红楼梦》,形成内含八种刊本的巾箱本系统;乾隆五十七年左右至道光二十九年,还刊刻文言小说《谐铎》和《红楼梦补》,亦是同样大小的巾箱本.这些与额勒布的生平不符.解读藤花榭其他刊本附载的历史信息,该书坊发轫于康熙末,主人是祖籍江南歙县的扬州仪征汪氏;与刊行《绣像红楼梦》关系紧密的应是汪梦桂、汪昌序父子,后者有《紫藤花榭诗草》保存至今.藤花榭书坊主被张冠李戴的原因与藤花榭刊《绣
2021年7月23日,"《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隆重召开,庆祝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宏大、最完备的戏曲文献整理工程《古本戏曲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十集顺利出版,《丛刊》全十集历经六十七年终成完璧.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联合举办,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界的多家单位出席了会议,来自社科院文学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国家图书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上海图书
期刊
泽州地区的佛寺建筑群中,有不少后殿保存有金元时期的建筑构件.结合石刻记载,可知佛寺后殿在这一时段作为法堂存在.这一遗存现象揭示了该地区金代佛教禅宗的又一次蓬勃发展.通过相关碑文,还可以明确元代风行于当地的禅宗宗派是临济宗.作为重要的物质史料,建筑遗存及其所营造的空间,能够增进我们对特定地区佛教发展过程的认知.
阿里地区普兰县的萨朗石窟由东、西两座洞窟构成,曾是一个小型的僧人修行地.作者通过对西侧洞窟的壁画识别,推测该窟曾属于直贡噶举派;又通过与有确切纪年的普兰县的另一处直贡噶举派寺庙贵空寺的壁画配置对比,推断西侧石窟壁画应晚于17世纪初.该窟壁画中除直贡噶举派元素和地方神之外,尚存的宁玛派元素可证明直贡噶举派对宁玛派教法的吸收.作为被学界长期忽视的洞窟,萨朗石窟的此次调查为直贡噶举派在阿里普兰的传播提供了新例证.
伊斯兰宫廷最早涉及中国瓷器的记载大约可以追溯到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 Rashid,786-809)时代.从此,伊斯兰宫廷便对中国瓷器((s)ini,chini-i faghfuri)抱有一份沉迷.在蒙古人统治时期(13-14世纪),输入其宫廷的龙泉青瓷在当地得到仿效,尤其是在伊朗地区和马穆鲁克王朝统治区域.大量货品途经马来西亚和缅甸湾海岸运到西亚等地,青瓷又往往被冠以“马达班的”一名[意为:“来自缅甸马达班/莫塔马”(Martaban/Mottama)].16至17世纪,在萨菲王朝的伊朗,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