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于路 授之渔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前者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为此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主动学习型人才的重任,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精心设计课程。本文以《这儿真好》为例,就教师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师主导 小学语文 务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日新月异,我们教师更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学生。
  一、充分预设,启发引导
  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全按着教师的预设顺利进行,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花些心思,尽可能地多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并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如以《这儿真好》为例,在讲到小熊通过努力种树把小岛变成一座绿岛后,教师要学生观察图画来体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个成语的意思。小岛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树木,这就叫“漫山遍野”,学生很快能回答出来。教师接着追问:“这些树木长得怎么样?”在试上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直接回答:“绿叶成阴。”把教师的准备打乱了,因此笔者做了两个预设。
  预设1:学生答:“很茂密。”师进一步引导:“真茂盛!小伙伴们可以在树底下舒服地乘凉了。这就叫作——绿叶成阴。”
  预设2:学生答:“绿叶成阴。”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生:“叶子连着叶子,长得很茂盛。”师再接着引:“小伙伴们可以在树底下舒服地乘凉了。这就叫作——绿叶成阴。”再把问题引到原来的轨道上。
  在处理学生的回答上,教师要有“一桶水”,提前把学生可能的回答尽可能多地考虑到,不至于在上课的时候束手无策。
  二、想象说话,示范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说话能力仍处于起步阶段,说话不连贯、不完整,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说话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慢慢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在说话练习的设计中,教师要提供一个可供学生参照、模仿的范例,发挥教师的示范性,啟迪学生。如小熊种了许多树后,小岛变得环境好、空气新鲜,吸引了许多小动物前来。笔者在此处设计了说话练习: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小猴、小象或者小鹿,你会想住在这儿吗?为什么?并出示句式:
  小象____地说:“______!
  因为__________。”
  小猴____地说:“______!
  因为__________。”
  小鹿____地说:“______!
  因为__________。”低年级的学生说话能力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笔者先做了一个示范:“看,小象来了,它高兴地说:‘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因为这儿绿叶成阴,空气好。’”有了教师的示范后,学生的思路都被打开了。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知道因为小岛有了树木就变美了,空气好、环境美、朋友多,因此小动物们都想住在这儿。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讨论,练习把话说完整。在指名学生说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笔者给出的句式来说,并且把原因说得很到位。这样,说话练习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三、凝练总结,精准有效
  提纲挈领的总结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记忆,更能够帮助学生理顺课文的写作思路,所以精准有效的总结语需要教师精心准备。
  教师在总结本节课时,可以利用板书设计,简洁扼要地回忆课文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荒岛在小熊的努力下变成了绿岛,后来又变成了欢乐岛,课题“这儿真好”“荒岛”“绿岛”和“欢乐岛”是上课过程中已有的板书了。因此在总结时,笔者利用这一板书进行了整堂课的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荒岛),小熊通过种树把小岛变成了——(绿岛),这儿树木多、环境好、空气清新,吸引了很多小动物过来,变成了一个——(欢乐岛)。同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勤劳能干的小熊,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环境,有了很多朋友。”在回忆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小岛由荒岛变成绿岛,再变成欢乐岛的过程有了完整的认识,同时也回顾了小熊的品质——勤劳,他的勤劳使他拥有了朋友、不再孤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精准凝练的总结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内化积累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活用语文,而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都偏重应试知识点的学习,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易模仿的词语,让学生反复诵读,并且拓展延伸出一些相似的词语,让学生积累。《这儿真好》中,小熊明白了白云想让他种树后,它立马开始种树了,这里有个词“种呀种”。从这个词中,学生能感受出小熊种了很长时间、种了许多树、种得很辛苦,自然能够读好这个词语。于是笔者顺势拓展:“怀素写字可认真了,他平时是——写呀写;我们班有的同学跳舞很棒,她们平时也是——跳呀跳;还有的同学画画很生动,他们平时一定是——画呀画……”学生不需要过多地点拨,就能脱口而出“……呀……”的词语。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的词汇积累是较为缺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时时关注课文中的妙词佳句,让学生学会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一个优秀的师者,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人。教师要在无形之中把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教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积累他们的语言词汇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孩子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都有主动探索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课堂应是他们表演的舞台。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里自由地遨游,使他们乐于充当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和体验中陡乐的学习数学。  一、有效参与学习材料的设计。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触发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学习材料总是教师提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掌握了,因为是被“逼”着
摘要: 疫情突如其来,防控是首要任务,立德树人不可耽误。无畏困难,积极应对,停课不停学。  关键词: “空中德育文化” 珍爱生命 真情守护  “我们在一起,坚守不放弃,胜利定有望,战役创奇迹”这是我在接到学校要求师生坚守在家,线上齐心“战役”的任务后,第一时间写给孩子们的一首小詩,也算是和孩子们的一个共同约定,相互鼓励的知心话。的确,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突袭了2020年的春天;一场猝不及防的新
【摘要】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诸多不同,一年级新生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有很多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成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新生入学阶段家长、学生、教师的现状;组织开发和实施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让一年级新生在入学阶段就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小学生活;通过开展一年级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为每一个新生扣好小学
[摘要]我校数学教研组一直在沿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特色的教研之路前行,基本形成学校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研究体系和相关资源。教研组每一学年都围绕一个相同的大主题进行研究,贯穿在一学年教研活动的各个项目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诠释。研究、展示、评价等各方面都以团队合作共建的途径展开,促进了学生、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单元主题 团队 评价 发展  近几年,我校数学教研组一直在沿以“单元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创造并不多见,形式也不丰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面对数字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在数字信息化、数字音乐教室、电脑及iPad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恰当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为音乐教学服务呢?我们发现,可适当使用“库乐队”辅助教学,该软件有以下特点:  “库乐队”软件拥有一套完整的声音资源库,在“库乐队”上学习
【摘要】实施责任教育,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与培养。要强化责任认知,唤醒责任意识。要组织责任体验,培养责任情感,责任体验的内容力求全面,体验的过程力求充分。要坚持责任评价,形成责任行为,发挥学校、班级、教师、家长评价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责任行为。  【关键词】责任认知 责任体验 责任评价  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学校一直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
1970年的秋天,同样是个正常的秋天。  9月1日,年仅7岁的我正常上学。天上,太阳正常。地上,万物正常。天地之间,人也正常。三角街离村小就里把路,一条朝北的直路通到头。出门时,母亲让父亲送我去,我摇头;村小,那是连瞎子都认识的。村里每年放两三场露天电影,就在村小操场上,我去过的次数多了去了,我才不要木头木脑的父亲跟去学校丢人呢。我拔腿就跑。母亲嚷嚷着让大我两岁的二哥带我去,但我和他才出门一炮仗路
【摘要】“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可见,思是为学之本,启思是为教之本。课堂设疑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设疑不当,必然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氛围,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设疑得法,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实施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结合绘本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标题、提问、品读、续尾设疑,让学生在好奇、参与、感悟、创编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讨论、辨析和解疑,并以此促进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学习活动最起码有这样的两个关键词:自主经历、互动生成。可是,纵观当下的数学教学,仍有一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课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动发展被教师的“一言堂”所代替,学生不能从“学会”的圈子里跳到“会学”,难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核心素养,创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要从
一、课程的萌发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带动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数学这门学科逻辑严谨,枯燥理性,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字与符号的理解很难做到透彻。根据调研我们发现,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分化感与障碍感,随着所学数学知识的增多,内容的加深,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数学学习的枯燥抽象和学生的活泼好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导致学生产生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