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科际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n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管乐教育教学领域一直是一块模糊地带,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的器乐教学一直是以钢琴教学为主,这与我国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由一个时代的经济消费水平和文化认同层次共同制约的产物。随着新时代中国的蓬勃发展,GDP总量跃居世界前茅的背景下,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带动精神文明的飞速前进,在音乐教育中加入管乐教育的理念并能与现行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相适应是时代的要求,是一次音乐教育课程框架中的创新与自我完善。
  关键词: 管乐团;管乐教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J60-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9)01 - 0084 - 04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9.01.012
  一、管乐教育的意义
  乐教育作为一门教育与管乐的交叉学科,是一种跨学科、学科际的研究活动,而事物本身又是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管乐教育这门学科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在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的GDP水平跃居世界前茅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大交融,各种艺术形式涌现出来,管乐及管乐团的普及教育不仅具备了经济上的可行性,同时也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完善和充实音乐教育专业
  管乐教育的设立对于完善和充实音乐教育专业,促进音乐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专业以培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己任,音乐知识要求全面化。众所周知,音乐专业主要分为教育专业、表演专业与理论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一般是以钢琴、声乐等基础性课程以及教学法等理论学科为主,较少触及管乐方面的教学。而管乐表演却是表演专业的重要领域,西方的常规管乐团编制包括圆号、小号、长号、中号、大号、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萨克斯、大管、打击乐等,具有一定的大众基础与普世价值,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教育载体。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基层音乐教育工作,理应了解与学习管乐方面的相關知识,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完善与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多样性,更好地普及管乐艺术。
  (二)促进高校艺术发展建设
  从实用性强方面来讲,管乐教学与管乐团的发展无疑对学校的艺术发展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学校艺术建设与展示学校的重要平台。从学生个人方面来考虑,管乐的学习无疑使学生多了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除了能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具有管乐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更受到中小学的青睐,增加其今后就业的竞争筹码。
  二、管乐教育的理念
  管乐教育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除了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还需要学习管乐教育理论基础、管乐指挥、乐团排练等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懂得每种乐器的发音方法及原理,并对各学校社团的艺术形式要有所了解等。
  在美国,Music Major相当于我国的音乐表演专业,该专业在本科四年级期间会与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配合,学习一个学期的教学法知识。因为每个学院培养出的演奏家其实是占少数的,多数人还是从事教学工作,所以他们专门安排一年的时间学习教学法知识。但在我国,这样跨学科的授课形式却很少,表演专业的学生几乎只会吹奏而缺乏教学能力。
  (一)掌握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专业并不是一门学习表演艺术的学科,而是以音乐为载体对受体进行教育的学科。掌握与具备一定的教学方法才是音乐教育这门学科的重点与魅力所在,而不是简单地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学会一定的演奏技巧是进行教育的必要和前提,学会怎样去教学生演奏乐器才是目的和结果 ① 。如何将一名不会演奏管乐的学生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地领入管乐艺术的殿堂,让学生喜爱管乐,从而崇尚音乐,感恩艺术,这才是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二)重视教学方法
  管乐教育专业除了学习如何教学生学习管乐外,一定不能忽视了管乐团的教学方法。学校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要求我们除了具备一定的管乐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乐队的排练技巧、指挥技巧等知识。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高校学生对于乐队合奏技巧知之甚少,不仅缺乏合奏知识,对于本身乐器的理解也很少。例如,长笛专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调整笛头的反射板;长号专业的学生不懂得自己乐器哪些音是缺陷音,并不知替代把位在哪里;打击乐专业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止音方法等等。要知道,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在这些学生毕业后走入课堂的教学中遇到。而除了基础的乐器知识外,如何进行正确的指挥,并学会与乐团成员进行非语言性的交流;如何调整乐团的声音达到一个好的声响效果;如何将乐谱上的乐思变成乐团的音乐;甚至如何帮学生简单维修乐器等,这一切技巧都要通过规范与专业的学习而获得。
  (三)具备基础知识
  管乐教育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要在管乐教育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必须具备深厚且全面的管乐知识基础,同时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掌握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应熟悉文学、建筑、美术、历史、地理、生物及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中国高等教育中管乐教育的现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管乐教育课程是一门多元的交叉学科,是提高音乐教育工作者整体音乐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课程。由于管乐器携带方便、价格适中、学习难度不大,且易于合奏,所以管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音乐教育为主体的管乐艺术活动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易于掌握、使用率高,且表演曲目从古典乐曲到流行音乐、电影音乐、游戏音乐等大众音乐,适用范围广泛,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与喜爱。
  (一)高校管乐水平概况
  目前我国高校管乐演奏教学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几代管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的管乐演奏水平已整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这些都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音乐教育的宗旨还是在于音乐的普及教育,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而开展管乐教育的普及教育,音乐教育专业的管乐教育就理所应当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国内各大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系(学院)中开设管乐教育专业的,除了最先填补国内空白的四川音乐学院,还有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都在努力做这方面的积极尝试。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信号,说明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管乐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仍应在开展中重视管乐教育的理念,既不能过多地强调演奏能力而忽视教学,也不能将一切都停留在纸面上而忽视实践。   (二)重技能轻综合素质
  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教师,在对其学生的培养中重视演奏技能,却忽视了综合音乐素质的养成。但是,无论是仅侧重理论或是实践,都会造成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从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虽然感觉会有一定的短期效果,这是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但从长远发展观来看,却是埋没了学生的潜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除了对自己的主科成绩关注外,对音乐领域中的其他专业,如配器法、指挥法、作曲理论等不甚了解,就更谈不上对音乐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的认识了,知识结构的单一造成令人惋惜的缺憾。在这里笔者认为,各方面知识的有序结合才是促进这门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关于这一点会在本文第二章重点阐述。
  (三)加强实践教学
  管乐教育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实践意味着学习的目的和终点,在校所学的知识,经历的所有最终都会归于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在课堂上,在学生中做出快速精确的判断,不实践永远只能做一只井底之蛙,纸上谈兵。实践教学不仅是实际到中小学去开展教学实践,还应该加强在高校范围内的艺术实践工作。艺术实践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子们毕业后在中小学教学中所要涉及到的,而这里指的艺术实践多是在说乐团表演。学校领导和高校管乐教育专业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舞台上,管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组织与策划一场演出,如何分配人员,如何去指挥,如何克服舞台恐惧,如何选择演出乐曲等实际问题。一场精彩的演出不是表演的目的,或者说不是全部目的,享受演出的過程并从中学习到必要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学习管乐教育的前提是要学习管乐演奏,并对管乐表演有一定了解。反之,管乐教育的学习就很难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管乐教育专业涉及到学科交叉,是一个更宽泛的领域,很新鲜,有更多可以探究和发展的新兴方向。中国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平均来看在管乐师资方面是很缺乏的。中国管乐教育的师资多数是建立在“请进来”的基础上,即请美国、新加坡等的专家到国内来授课,而我们的“自我生产”很少,“生产能力”也不足,“生产质量”亦是个重要问题。所以,管乐教育专业的学习很容易被现行的教育体系所忽视。
  四、美国高等教育中管乐教育的现状与课程理念
  由于社会原因,实用主义思想深刻影响着美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始终围绕着“社会需要”和“学生中心”两条主线,其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始终贯穿于二者之间。在理念方面,功能音乐教育将音乐定位于“学校的基础学科”,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利亚特(David J. Elliott)也多次提到了功能音乐与艺术实践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音乐审美教育。
  (一)在艺术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管乐团以及管乐的其他乐队形式,如行进乐团、爵士乐团、室内乐以及拉拉队等各种形式的音乐在美国高等院校非常盛行。在美国的音乐教育专业中(Music Education),参加乐队排练是列为必修课程的,并占有大量的学分。美国的大学体育联盟更是把行进乐团(Marching Band)与美式足球联系到了一起,作为赛事运营的一部分,极度商业化,也算是功能音乐的典范了。
  (二)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许多专业音乐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演奏实践机会,管乐训练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有以上提到的各种团体课,甚至还有每个学生参与分析和评价他人演奏或者是指挥的机会。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修读了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管乐指挥法课”。课上每个人分别指挥,然后其他学生对刚才的指挥进行评价。这样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也巩固了自身的知识。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也是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机会 ① 。
  (三)教学资源融合与共享
  在美国,大部分音乐院校各学科部门是相互配合实行师资共享的,管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可以去音乐教育专业代乐器演奏的课,同样教育学、心理学、作曲专业的老师也都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美国的独立音乐院校不多,所有优秀的乐团都在其音乐专业所在的综合大学,比如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而每一所综合性大学都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所以这些专业的课程和师资对于音乐教育专业都是可共享的。因为国内音乐学院教学组织构成等问题,频繁的师资共享可能会有一些矛盾产生,这一点或许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与研究。
  总之,管乐教育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篇简单的论文可以阐述清楚的。从教育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对管乐教育的规范与普及,提升高校管乐教育水平,并以此带动中国中小学的管乐教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从小懂得管乐。大家共同努力,从一个不起眼的“点”,慢慢扩散,等到天时地利人和之时,能汇聚成一股力量,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其他文献
关键词:陈振铎;年谱记事;二胡;艺术贡献  1972年,陈振铎创作二胡曲《青松曲》。作品是他观赏关山月的油画《韶山青松》,回忆起瞻仰韶山毛主席故居有感而作, 此曲运用京剧的西皮调式写成,旋律流畅轻松、活泼动听。  1973年3月18日,陈振铎根据歌曲《火红的太阳照山村》编作了二胡独奏曲,也可以用作齐奏,这是一首火辣辣的,充满了喜悦兴奋情绪的乐曲,演奏干净利落,用弓刚健有力。  1976年6月, 陈
期刊
摘 要: 《锦瑟 无端》是李皖自2011年至2015年的乐评结集,2015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了近年来李皖创作的口碑最佳、最具代表性的53篇文章。书中内容主要是关于音乐人、音乐作品和音乐背后的故事,作者多维度地揭示了当代流行音乐潮流下的真情与真相,深度挖掘音乐内容,颇具思想性和可读性。作者从视阈、手段、关切3个方面探寻了李皖写作的视角、方法与人文情怀。  关键词: 李皖;《锦瑟 无端》;流
期刊
摘 要: 邹鲁(1927—1972)出生于四川,1949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前身),并于1955年9月至1960年7月,由国家派送苏联,留学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以传奇的一生映照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时期作曲家们追求创建中国乐派的理想和勤奋实践。青年时期的邹鲁曾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讴歌,并以教书育人和音乐创作做为一生的工作。他的主要音乐作品无疑属于在那个得天独厚
期刊
摘 要: “音乐话题理论”自1980年代肇始以来,已经成为了最成功的音乐学/音乐分析理论之一。这一理论能够很好地与诠释性音乐分析相结合,因为在对音乐话题进行指认和解读的过程中,其客观性的诉求恰好能够为诠释性分析提供可靠的“历史视域”。对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衣帽间危机”的解读,例证了音乐话题及其转义可以如何被运用到莫扎特歌剧的分析之中。  关键词: 音乐话题理论;诠释性分析;《费加罗的
期刊
摘 要: 传统社会中,演出书目形成“私定终身花园里,落难秀才中状元”的既定套路,形塑和表达着人们对于历史与文化的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变革加剧,戏改运动勃兴,在戏曲界表现突出,塑造以《白蛇传》为代表的传统书目整改范本。旧版本兼具斗争性与封建性,经过社会舆论的批判和戏曲艺人的整改,形成时代特色明显的新版本,并推行于越剧界与评弹界。新版本以反封建为主题,在剔除糟粕与塑造形象等方面存在一致性,
期刊
摘 要: 卡尔·陶西格是西方钢琴艺术巨擘李斯特的得意门生,其瑰丽的弹奏技巧以及严谨的审美态度,形成了自身磅礴而不失文雅的钢琴艺术风格。《每日练习曲》是陶西格针对李斯特一脉钢琴艺术的基础性技巧练习教材,包含许多特色的技巧练习类型与对应曲目,如固定把位练习、轮指的针对性练习、琶音练习、弱势指练习以及和弦的综合练习等。  关键词:陶西格;《每日练习曲》;固定把位  中图分类号: J624.1
期刊
摘 要: 音乐史学是解释从过去到现代音乐现象发展的学问,是以研究和阐述音乐在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为目的的。在人文学科的大背景下,音乐与文学相辅相成,解玉峰的《诗词曲与音乐十讲》仅通过十讲便将诗、词、曲与音乐的关系脉络梳理清晰,深入浅出地将学术研究观点表现出来,不仅为高校文学院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材,还为广大音乐与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本获益匪浅的参考读物。笔者以此书为例,试图将文
期刊
摘 要:自1986年冯光钰最早提出“同宗民歌”之概念并正式确立同宗民歌研究議题起,至今已经有30余年。在此期间,学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丰硕,逐渐形成了重要的学术热点。同宗音乐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民歌领域,随后逐渐扩展到器乐、曲艺等其他层面。该研究主要以音乐传播学为研究核心理念,并以此生发出多种研究理论与思想,特别是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理念的进入使同宗民歌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从概念界定、分类标准、源
期刊
摘 要: 晋代阮咸于民间乐种中衍生出各种形态和名称的弹拨乐器,潮州秦琴算是其中比较独特的一个案例,不仅是其花边琴身造型比较少见,其柱制也自成体系,与其他乐种中的同类乐器差异较大。以潮州秦琴的特征和柱制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其所呈现的音律形态,且于具体的音乐实例中分析潮州秦琴对潮乐音律特征的体现及其较为突出的特征音程。  关键词: 阮咸;潮州秦琴;《寒鸦戏水》;《福德祠》  中图分类号: J632.39
期刊
摘 要: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核心的舞台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剧唱段除了具备歌舞的娱乐性功能之外,还必须承担推动剧情发展的戏剧任务。通过研究音乐剧的成功作品,以西方经典唱段为例,从中发现其在唱段中的戏剧性创作规律,并在原创剧的创作和演唱中加以借鉴。  关键词: 音乐剧;戏剧性功能;西方经典唱段  中图分类号: J6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