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MSCT检查征象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1983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级别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检查征象与病理危险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来本院就诊的3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的MSCT图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级别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并进一步对MSCT检查征象与病理危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肿块主要位于胃部23例(63.89%),小肠7例(19.44%),十二指肠4例(11.11%),直肠1例(2.78%),回盲部1例(2.78%),其中出现肝转移2例;其中极低度危险8例,低度危险11例,中度危险9例,高度危险8例。MSCT表现: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多表现为分叶状、类圆形、椭圆形等不规则形态,且主要以腔外生长和腔内生长为主,同时瘤内多伴坏死、溃疡或囊变,边界多较清晰,但强化多不均匀,且静脉期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不同危险程度GIST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平扫密度、脂肪间隙是否清晰、瘤内有无坏死或溃疡、强化程度等CT征象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肿瘤形态、强化方式及血管样强化等CT征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能很好地反映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点,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在肿瘤大小、肿瘤形态、强化方式、血管样强化等CT征象上均具有明显差异性,MSCT可以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首选检查方式。

其他文献
开展一项临床调查不易,在特定年龄段的青年人中开展临床调查更不易。入学体检取消某个全血生化项目之后,改为肾功能检查、血尿酸项目检测。给高校医疗单位了解掌握了大学生高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精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新生儿缺氯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HIE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和GM1,比
目的:评估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政策对医院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珠海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的部分业务指标、盈亏测算、患者次均费用进行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细胞黏附分子-1(CAM-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1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基础治疗,观察组于其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比较2组治疗前后CAM-1、SIL-2R、IL-2水平、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
期刊
@@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感染控制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106例重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疾病又可以简称为HIE,其是一种在新生儿经常发生的而且发病机理相当复杂的疾病。新生一旦患上缺氧缺血性脑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轻者会在以后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 7例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5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5例,CD34阳性5例,抗平滑肌抗体阳性4例,p53阳性2例,酸性钙结合蛋白、结蛋白均为阴性.结论 肛门直肠指检、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合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生活环境控制,为及早控制肥胖儿童的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家庭干预为主,配合学校和社区的指导和健康教育,以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心理健康指导为主要干
4.10条目10-资料提取rnPRISMA声明:“描述从研究中提取数据的方法(例如预提取表格、独立提取、双人重复提取)和所有通过作者获取和确认资料的过程.”rn关注危害性结局的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