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都是别人的事儿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男同事,相貌奇丑。不仅身高只有一米六,且五官错位,下巴上翻,满口只有五颗牙。他分配到我们单位时,因为丑,没有一个科室愿意接收他。最后,局长将他安排到后勤工作。那里跟外界接触少,能尽量避免一些尴尬。
  在很多场合,人们遇到他都会纷纷侧目。甚至在上下班途中,常会有三五成群的小孩跟在他的单车后奔跑,嘴里还大声叫喊着:“怪物,快来看怪物…”因长得丑陋,同事待他也非常冷淡。投到他身上的目光,多是带着刺的嘲笑。那些锋利无情的刺,足以扎到他身心俱痛。
  只是,他似乎对遭遇的一切都毫无知觉。终日乐呵呵,看到谁,都一脸阳光地主动打招呼。他每天微笑着来,微笑着走,日日将本职工作做到无可挑剔,即使打扫厕所,亦会哼着歌,把便池擦得洁净光亮。
  后来,局长听说他打字极快,就调他去了办公室。自此,他成了全局最忙的那个人。常常晚饭都顾不上吃,在单位加班加点,只为完成那一份接一份的公文。无论是谁,不管是股长还是普通职员,凡拿来资料或文件让他帮忙的,他都欣然应允。
  男大当婚,一些亲朋开始为他张罗对象。女方条件都不怎么好,但大家想,他生得那样丑,有姑娘肯嫁,就不错了。先是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见也没见。再是一个小裁缝,他见了,却摇头说:“个子比我矮,对后代有影响,不行。”又见了一个农村姑娘,他仍然摇头,说文化太矮,“我说的话她都听不懂,以后还怎么过日子?”有人问:“你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女人啊?”他笑笑,脸上浮起一抹羞涩,“找个我喜欢的就行。”那人又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呢?”他答道“个子高,有文化,身体没有残疾,而且从心里想跟我好好过日子。”问的人摇摇头,不再说什么。心想,这个人,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许多人劝他“你自小在农村长大,家里穷,自身条件又差,凑合着找一个算了。”他仍笑着说“终身大事,怎么能凑合呢?我相信,世间总有一朵花,在为我开放。我一定会找到她。无论多久,我都会等下去。”35岁那年,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爱情。女孩高中毕业,身高一米六五,长得很端庄。家人对她的选择坚决反对。女孩对父母说:“你们不要以貌取人,他不仅聪明能干,身上还有着许多其他男孩子没有的优点。我相信,跟着他,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婚后不久,他被提升为法规股股长。面对同事的惊讶与不解,局长说“他是我见过的最称职的职工。当然,凭他的能力,也会是最棒的股长。”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女儿长得很像他,一点也不漂亮。但女儿也如他一样,从小便非常自信。3岁时,有人问她,“甜甜,你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她绽开笑脸,快乐地答:“我像妈妈一样美丽,像爸爸一样聪明。”
  那天我问他:“人们对你那样无礼,那样不友好,你如何能做到满不在乎,如何能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呢?”他说:“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别人的事情,而我更应该在乎并为之努力的,却是自己的事情。我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自己快乐,让生命丰盛,让生活美好。”
  他的话,如暗夜的灯光,将我的心瞬间照亮。是啊,别人的鄙夷与嘲笑,别人的误解与轻谩,别人的冷漠与疏远,这所有的,其实都是别人的事情。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太久地投射到别人的事情里,却偏偏忘记了自己的事情。其实,人生在世,那些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啊。只有将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朝着心中的理想专注地努力下去,才会离幸福和成功更近。
其他文献
一对夫妻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化,那一年的冬天,他的事业几乎一败涂地。  他们不得不搬出豪华温暖的公寓。在市郊另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房内阴冷潮湿。一如他们当时的心情。  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她信。  白天,他在外面疲于奔命,有时一整天也不打一个电话回来。她理解他,知道他在外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将来。  晚上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里。他总是一个人坐在计算机前查数据、整理信息、打客户电话,
期刊
他输了。背起了她    安可看了尼娃一眼,转过身,对着她弯下腰来。  几个同事跟着起哄,尼娃的好胜心顷刻被撩拨起来,伸手攀住安可坚实的背轻盈地跳了上去。安可就势用手挂住尼娃的腿弯。尼娃俯下身贴到安可的背上,竟是很舒适的感觉。  那天是周末,单位加班,不知道谁提的建议,忙完后一起吃晚饭。男人喝了一点酒便号召玩起了游戏,三人一组分成三组打关,输了的那组中的男士,要背着赢的那组的女士在酒店的大厅里转一圈
期刊
2006年10月的一个早晨,南方某所著名学府正浸润在渐浓的秋色中,一条不亚于七级旋风的消息在校园迅速传开那个全校师生人人皆知的校花、大二女生姚月月退学了。从校方传出的消息是:姚月月因家庭变故不得已退学!  10月19日深夜,月月回到吉林省延吉市。一个破败的小屋子就是她空无一人的家。月月是一个苍白瘦弱的女孩,如同她成长的岁月,是一大片荒芜的原野,虚空得让心疼痛。  1984年,月月出生在一个月光如水
期刊
公安局新进了一批警察,单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组织了一个篮球队。政治部的领导下班后,常来看他们打篮球。教官便悄悄地告诉他们,要在球场上好好地表现自己,政治部领导对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将会决定他们集训后的岗位分配。  年轻的小伙子们明白,他们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竞争已经无声地开始了。于是在认真受训之余,他们都在球场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出色的技术动作,奋力拼搏的打球精神引起
期刊
张杨,1980年出生于湖北,在过去的28年中,他体验了从普通的湖北小镇到武汉、从武汉到清华、再从清华到哈佛的求学之路……    初到美国,患上“美元换算恐惧症”  很多中国人初到美国的留学生活的经历,都是怀揣30美元(最多也就100美元)独闯美利坚。然后若干年后功成名就,放弃高薪诱惑,怀揣着数量不便透露的美元荣归故国。  而我的经历是一个不太一样的版本。我是带着大量美元来美国的。因为在被哈佛录取前
期刊
她看起来真小。也许不足16岁,矮矮的,150公分的样子,却扎了两条长长的辫子,搭在身前。抬起头的时候,面颊,有两抹高原女孩特有的高原红。穿蓝色碎花的裙子,干净的蓝,一如西宁的天空,蓝得清澈,蓝得透明,蓝得一如关于这个城市天空的传说。  从走出西宁火车站,她便一直紧紧跟在我们后面,小声央求:“让我给你们做导游吧,很便宜的,一天只要50块钱。”  不得已,我又回头冲她笑笑:“小姑娘,我们真的不需要。”
期刊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芝加哥寻找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城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于是他用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一
期刊
小老乡阿彦要结婚了。三个月前,她还没有男朋友。  阿彦不是闪婚。未婚夫是阿彦以前的恋人,她的高中同学凯。阿彦和凯2002年大学毕业后,谈了两年多的恋爱,结果分手了,因为一根;冰淇淋。  那是2004年的一个夏夜,约晚九点半左右。阿彦说:“我要吃冰淇淋。”凯说:“超市商场九点关门,你让我到哪里买?”阿彦说:“我就要吃,我知道四站路以外的红绿灯附近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店。”凯没有去,阿彦自己去了,吃完
期刊
多年前,在美国纽约州的一座村庄,一个木匠来到一个铁铺,对铁匠说“请给我做一柄最好的锤子,做出你能做得最好的那种。”  “我做的每一柄锤子都是最好的,我保证。”铁匠戴维·梅尔多非常自信地说,“但你会出那么高的价钱吗?”  “会的。”木匠说,“我需要一柄好锤子。”  最后,铁匠梅尔多交给那位木匠的的确是一柄很好的锤子。对于这位木匠来说,他做木工十多年,用过不少锤子。可是,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哪柄锤子比这个
期刊
虽然在同一座城市,周建湘已有大半年没见到儿子小轩了。儿子18岁生日那天,老周郑重其事地对他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儿子13岁那年,老周做出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让儿子退学。他对儿子说:“回去吧,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让儿子退学的直接原因是,他常常被儿子的老师传唤到学校去接受他不该接受的教育,内容无非是孩子调皮、上课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老周很难堪,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