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参读法的阅读训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建议“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达到“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文章”的目的。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体做法有二: Mr. Ye Shengtao once suggested that “using intensive reading article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evelop in all direction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ading an article carefully, you can read many articles”. There are two specific ways I teach in Chinese reading:
其他文献
1.设计精妙,培养能力。教师要对提问进行巧妙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目标明确,把握方向。教师提问要有内在意图,提问不能笼统,不能太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什么是语感?简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文言语感就是对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培
目前,在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以下简称品测)中,老师“一手包办”、“一锤定音”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评语更是千篇一律,内容乏味,显示不出学生的个性和前后的变化,对促进学生的成
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对新课导入进行过一些探索,得有一孔之见,赘陈如下: 一、设疑法。即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紧密结合课文,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
“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若问这个比喻的本体、喻体是什么,一般都会回答:清香(本体)仿佛歌声(喻体)。这是用抓主干,找中心
1 初赛试题(1992年11月15日上午9:00~11:00) 一、选择题(满分36分,每小题6分) 1若|a|=-a,则|2a-(a~2)~(1/2)|等于( ) (A)a (B)-a (C)3a (D)-3a 2 在△ABC中,AC:AB=1:2,∠A的
日光灯管使用一段时间后,灯管两头会发黑,这时可将灯管旋转180°再使用,这样既能提高发光率,又能延长使用寿命. 因为日光灯在点燃时,灯管两端灯丝只有A、B两个点起作用(如图
记叙文的首尾如何照应?本文谈五种方法。一、用同一物品照应,运用揭示全文主旨或贯穿全文内容的物品,在文首文尾反复出现,这样的照应,能从平常的物品中突出其在文中特定事件
大家知道,一个发光点可看成是一个发散光束的顶点,人眼看到实物发光点,也就是光束的顶点,如图1所示。若发光点发出的光束被凸透镜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感觉仍是直接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