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童话 放飞童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看到一个极尽美好的地方,我们总会把它形容成“童话般的世界”。是的,童话是美好的,纯真的,诗意的。童话,芬芳了孩子们童年的记忆,构筑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是儿童心灵成长的精神家园。童话独特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己普遍得到关注,新课标的阶段性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苏教版第二册为例,选入童话9篇,加上《春笋》《雨点》两篇极富童话性质的课文,童话多达11篇。可以说,低年级的童话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一、低年级童话教学的误区
  1.繁琐的分析多,个体的感悟少
  学生很爱读童话故事,可是却不喜欢课本中的童话,其原因一就是,教师的繁琐分析使童话失去了童话味儿,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案例一:《三个小伙伴》
  师: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
  (生埋头数句子)
  师:课文哪句话是小野猪说的,用波浪线画下来,哪些句子写小野猪拱树坑的,用线横线划下来。
  (生再读,找,划线)
  本该多么富有趣味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富有童趣的童话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课堂索然无味。
  2.说教的意味浓,心灵的碰撞少
  案例二:《这儿真好》
  师:小朋友们,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熊用自己的双手让一座荒岛变成了绿岛。
  生2:我知道了要想有朋友就要有付出。
  师:同学们,我们要像小熊一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出示资料:地球环境污染问题,并讲解)
  讨论:读了上面的资料,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
  作为教师,没有从文学的角度把握童话,将思想教育作为童话教学的主要目标实施,导致课堂没有学生和童话的对接,没有童话和童心的碰撞。
  3.关注情节多,想象创新少
  案例三:《小松鼠找花生果》
  师:小松鼠在树林旁边看到了什么?(生答)
  小松鼠怎么想?(生答)
  小松鼠找到花生果了吗?为什么?(生答)
  教师一直在提问,而且这些问题都是在文本中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低年级所选童话,情节都很简单,学生一般都能一读就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关注的应该是对学生美的熏陶,情感的碰撞,想象力的培养。
  二、低年级童话教学的策略
  低年级童话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引领学生亲近童话、享受童话是低年级童话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还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作为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教师要带着一颗童心,和学生一起漫步于童话世界。童心是纯粹的,无杂质的,她并不只是属于孩子。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老师,应该让童心长驻,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解读文本。教师还要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了解童话本身,进而引领学生享受童话这一奇妙的世界。
  1.在广泛的阅读中亲近童话
  童话故事中,森林、海洋、草原、大山、动物都是那么的有趣、美好。古今中外有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师应对此有一定的选择,推荐优秀的经典童话让学生阅读。阅读的形式有很多,提倡亲子阅读,班级师生共读,好书推荐活动等。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绘本,语言更加简练生动,绘画更加精致优美,不动声色地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回味无穷,更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幼儿时期最喜欢的读童话的方式“听故事”,仍是低年级学生亲近童话的重要方式。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2.在想象中形成个体感悟
  童话是一种极富幻想力的文体,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到另一种生活的窗子”,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绝好材料。
  童话故事中有很多留白之处,读者在阅读时应当有“第三只眼”,把学生的心和童话、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此时,教师可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案例四:《这儿真好》第二自然段
  师:小朋友,小熊是怎样将这座荒岛变成绿树成阴的小岛的呢?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1:他在岛上种啊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师: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你们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2:我看到了太阳刚刚升起来,小熊就出门种树了。
  生3:我看到天上下起了雨,小熊还在种树。
  生4:我看到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小熊在种树,汗水都滴到泥土里了。
  生5:我们学过《三个小伙伴》,知道种一棵树要挖坑、栽树、施肥、培土、浇水,小熊多辛苦啊!
  师出示句式训练:
  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木 。
  冬天,西北风呼呼的刮着, 。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在表达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形成规范语言。
  低年级童话教学还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进行续说想象。例如《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就可引导学生想象明年的夏天蝈蝈会怎么做呢?将童话进一步内化,形成感悟。
  3.在朗诵与表演中与童话对话
  学生置身于童话中,可以将自己幻想成童话中的人物,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启迪。朗诵与表演的方法有很多,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例如《乌鸦喝水》可指导学生表演哑剧;《三个小伙伴》可进行课本剧表演;《世界多美呀》《春笋》适合做动作表演朗诵。
  案例五:《这儿真好》(选定学生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师:一只小鸟飞来了
  生1(边飞边说):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师:许多小鸟飞来了,
  生(齐边做动作边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师:远处的小鹿划着船来了,
  生2(边说边做动作):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师:小象啊,小猴啊,小兔,也都划着船来了,
  生(齐边说边做动作):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现实中的“我”感悟故事中的“我”,将故事中的“我”穿越现实中的“我”。这样,朗读和表演就实现了“我”与童话的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低年级童话教学中,表演只是成为上公开课时的一种调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置的一个环节。很多都是事先排练好到时表演而已,没有儿童与童话的真正对话。
  4.在丰富的活动中享受童话
  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享受童话的方式也是丰富的。学生读《这儿真好》时,可以拿出蜡笔画一画;可以定期举行童话故事会,让更多的学生讲一讲;也可以指导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演一演。
  童心在童话中飞扬,童心与童话对接。让童话和儿童的生命融为一体,丰盈孩子的心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盛到衰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我反复阅读了课文,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将课文的第三、第五自然段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我抛开泛泛而谈的大道理和枯燥无味的讲解,牢牢地抓住一个“情”字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四个主要环节的设计,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在情感的释放中自由自在的品味与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有这样一座山,在一年四季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薛卫民爷爷来到他的家乡欣赏这座——五花山。  二、初读感知  1.小朋友,你想了解五花山吗?为什么叫“五花山”呢?秘密就藏在课文中,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了吧,快快翻开书本去找找答案吧!读书之前先做好读书的准备,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⑴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朗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进行探索有着现实的意义。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我们在实施具体教学行为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还要为学生建立阅读导航系统,让学生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确定文体内容,建立阅读导航系统框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高效阅读教学的快捷方式,是教师最迫切的心理诉求。那从什么角度
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情感互动的一个过程。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依照教学原则,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做到师生互动,就要增强彼此交流、学习和相互沟通。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相互合作、相互推动。在互动学习中,既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探讨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进行互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对阅读文段进行深入解析,从学生的认知与阅读文段的契合关系中找到阅读问题设计的经纬线,对阅读问题进行准确定位。而阅读问题的定位设计,首先要确定学生的认知范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区域找到平衡点;其次要看问题深度,在问题深度方面要呈现出明显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考;最后要在阅读要求上恰当把握,体现灵活性原则。  一、广度定
《父亲的压岁钱》主要讲了父亲三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却令人回味无穷。同样的文本,因为不同的解读和设计,呈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统观全局领悟“匠心”  教例一:教者首先从“匠心”这个词语入手,巧妙地过渡到一个没文化、字不识几个的农民父亲,引导学生想他有着怎样的匠心呢?这一提问将学生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并很快地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父亲的匠心。接着再次引领学生潜入文本,细读品
由感知到内化,是一个不断积淀叠加的过程,积淀叠加到一定的量就会形成一个质的飞越,这一由量到质的蜕变,便是由感知到内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蜕变升华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淀的意识,领悟由感知到内化的趣味和意义。本文以《秋姑娘的信》这篇文章为阐述依据,重点来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对内容的感知到内化。  一、引导学生阐述先验,提高其参与热情  一切知识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最初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词是儿童进一步获得知识的重要的因素。”因此,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但是,词语教学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教学来说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容易被忽视。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让学生更愿意学呢?词语教学离不开“趣味”,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游戏激趣法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
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跟单个文本的耗时太多与教学设计过于花哨不无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打造真正生态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现代文的教学不妨采用长文短教的策略。  一、设计好精巧的课堂导入  如果课堂一开始便如磁铁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致力于长文短教的语文课堂,精巧的开端至关重要。  我们先欣赏一下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开篇。  
科学小品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类体裁的文章的教学常常被边缘化。近期,我校开展了一次科学小品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例一】  师: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它“是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