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物理化学课堂的影响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物理化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进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我们以“超星”为媒介,将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更是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他文献
本工艺通过引风机将液硫罐顶含硫蒸汽、硫化氢的废气抽吸送至硫磺回收装置焚烧炉,随液硫池废气一起送入焚烧炉焚烧后再去烟气后处理流程,既解决了废气直排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避免了废气对液硫罐和周边设备的腐蚀,同时解决了液硫罐废气管道易堵塞的难题,且流程短,设备简单.本工艺在安全性、经济性上均优于目前常用的液硫罐顶废气处理方法,适用于硫磺回收装置内的液硫储罐.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融入思政元素是新形势下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有机化学》作为高校众多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结合《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专业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发挥课堂教书育人的功能,还可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准确计算温差值是量热法实验的关键.为了消除热传递和搅拌带来的影响,通常采用雷诺温度校正图的办法来对测量的温差进行校正.本文以燃烧热实验为例,详细介绍了运用Origin软件的积分功能对雷诺校正图采用等面积法来确定体系温差值的方法.此法体现了雷诺校正的本意,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雷诺校正原理的理解.
近几年,高校频繁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实验室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作为医药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做好安全事故排查与预防,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严防危险化学事故发生.本文从实验室危险品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实验室危险事故发生原因,提出建立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措施演练,加强实验室防护设施和急救设施的建议,对保护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保障教学与科研安全有序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本论文提出进行论文撰写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在充分论述论文撰写选修课开设依据的前提下,本文对课程主题及相对应的课时设置进行了合理安排.参考高校基地强化班论文撰写课程的授课经验,从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成果考核等三方面对论文撰写选修课的实施进行了规划.论文撰写选修课的实施将对提升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供支撑.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形式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提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更要重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以达到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中“对映异构”知识内容作为教学设计案例,从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对映异构教学中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培养德才兼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在绪论、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各个环节的融入点,通过将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趣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学研究兴趣,让每一名学生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利子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育人导向,全面落实专
果蔬垃圾经破碎、制浆除杂及厌氧发酵等工序后产生的厌氧沼液,具有高有机物浓度、高氮磷、高悬浮物的特点,其作为污水处理时,处理难度大.本文采用“螺旋挤压+微滤+沼肥利用”的工艺处理沼液,大大降低了沼肥的处理成本,同时促进了农产品的增收,为沼液资源化处理奠定基础.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迁移性及生态毒性等特征,能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流域与部分湖泊水体接受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其受到一定程度的POPs污染,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中度和重度污染,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通过文献搜索和总结分析,作者们对POPs在流域、湖泊等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现行有效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并认为小微水体中POPs的污染情况需要引起关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文化素养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问题探究、能力训练过程中逐步实现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完善.本文从分析教材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建立溶解过程和溶解度图像模型入手,探讨了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