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蒂斯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r──以作品《舞蹈》为例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第一个为人所知的现代流派,野兽派的艺术精神就在于“野”这个字上,其画面大胆、狂野,注重色彩的表现,作品本身也一反传统绘画作品,更关注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情感.马蒂斯的艺术创作从非洲艺术、日本版画、阿拉伯装饰图案以及中国画中汲取营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其他文献
共产国际对中共早期革命的帮助与贡献不容否定.但1927年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的指导难辞其咎.其中莫斯科与各成员党之间的权力机制与联络技术直接影响了各国革命的成败.高度管控的体制与各国国情千差万别之间的矛盾,信息联络技术滞后与瞬息万变的革命形势之间的矛盾几乎普遍存在.莫斯科一味强调世界革命的统一行动路线,不顾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不允许各成员党主动制定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方针,将俄国经验与模式强行套用于各成员党的革命实践中.而当时的通讯联络技术与莫斯科的高度集权之间又无法协调,莫斯科与上海中央之间的通讯不
宗炳是第一个将山水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他的《画山水序》是我国古代第一本山水画论.宗炳广泛吸取道家、佛家的美学思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载道”的功能,在艺术领域为道的思想找到了落脚点,并打通了佛学思想与山水根源的关系.他提到的“澄怀味象”“媚道”“畅神”等许多著名理论明确了体味山水美的实在性,肯定了艺术的价值,把艺术的形式从载道比德转向性灵抒发,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建议派遣调查团来华.国联理事会迟至1931年12月上旬才决定派遣李顿调查团.在李顿调查团正式组建后不久,日本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昭示远东局势持续紧张,加快了李顿调查团的东方之行.尽管调查团对外强调“虽近日上海有事,该团仍仅限于调查满洲”,但事实上非常关注一·二八事变,在上海停留调查近半月,并集中精力研究“最近战争之事实”,同时思考“休战之可能性”.因国民政府催促北上,加之上海圆桌调停会议一时陷入僵局,调查团在《上海停战协定》签订前就离沪北上.从形式上看,李顿调查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阻断苏联与中国的联系,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回回国”,日本当局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西北地区的侵略渗透力度,派遣特务刺探情报,拉拢、利诱回族上层人士.1938年、1939年日本外务省和“驻蒙军”分别派人潜入青海,对回族军阀马步芳开展了秘密调查及拉拢活动.马步芳对日本的策动和拉拢活动采取了敷衍、不合作的态度,这使日本当局利用马步芳切断中国西北交通线的阴谋以失败而告终.
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潮流玩具就完成了从产生到风靡的蜕变.与普通玩具相比,潮流玩具的设计、制作工艺及文化思想内涵更加有深度,且与过去的儿童玩具划分了界限.潮流玩具除了具有可供玩耍的基本功能外,更需要设计者与众不同的思考与灵感,这与雕塑作品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雕塑创作者可以从大众关注的艺术产品出发,更好地认识和学习雕塑创作方向,思考和学习雕塑制作工艺等.雕塑艺术作品往往只能作为展品供人观赏,难以实实在在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潮流玩具作为当代年轻人最喜欢的把玩之物,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是更加具有平民化性质的
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出现是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虽然处于封建社会后期,但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了绘画艺术的起伏消长与承传变异.随着文人思潮的兴起及思想界心学、狂禅的盛行,明代中后期的画坛酝酿了一场革新.自晚唐文人画出现以来,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及不求画面的形似一直都是文人画追求的境界,但徐渭之前的文人画情感表达无一不是单薄含蓄的,物象的描绘也并未真正脱离形象塑造,反而更多关注诗画意境的营造.青藤白阳的出现打破了这
1937年11月初,华北大部沦陷,沦陷区因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原因而遭受疾疫侵扰,沦陷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及日军日侨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机关集同仁会、北支诊疗救护队等日本医疗团体之力,并通过操控华北日伪政权,开展以诊疗防疫为主的医疗“宣抚”工作,在华北沦陷区构成了南北覆盖、分区统筹的诊疗防疫网络.全面侵华初期日本在华北沦陷区的医疗“宣抚”活动是侵华日军医疗“宣抚”体系建立和实践的重要阶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安抚”民心,稳定占领地秩序,保卫日军日侨生命健康,以确保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利益.
抗战时期,中共大力倡导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基本框架成形.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从群众中来,是中共在理念上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辩证阐述教育群众及向群众学习之间的关系,中共解决了先锋队和群众路线两个概念间存有的一定程度的紧张,使群众路线有了落实的路径.同时,抗战时期展开的权力下探,又为群众路线的落实准备了政治和干部基础.这是抗战时期群众路线被大力宣传并得到落实的关键.
本文从设计史角度分析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其取材于生活,又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艺术才能不断上升到更高层次.在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中,经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大力发展军队政治工作,期望以此提振军队战斗力.独立于部队的政工体系,一向是国民党推进军队中央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抗战期间,通过人事安排及干部的培养与调训,蒋介石利用黄埔系进一步巩固拓展了其对全国军队政工体系的控制.这一系列政工人事运作,无疑推进了政工人员专业化及军队中央化,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