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支教:在乌蒙山打造“桃花源”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2月16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的舞台上,贵州支教老师梁俊和他教过的30名乌蒙山里的孩子们共同演唱一首小诗《苔》,其中的歌词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感动了亿万国人。《苔》这首歌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梁俊和妻子周晓丹又是怎样和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们结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情侣扬帆,越艱难越有意义


  2011年,在上海一家公益组织工作的周晓丹决定组织几个年轻人去边远地区长期支教,梁俊是她招募的第一个报名者。
  梁俊当过吉他教师、乐队经纪人和琴行店长,他热心公益,早就对善良且热心公益事业的周晓丹崇拜不已。而初见这样一名浑身充满艺术感的志愿者,周晓丹大感意外,迅速对他产生了好感。招募队友的同时,两人坠入了爱河。
  2013年,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周晓丹的8人支教团成立了。按照计划,他们临行前一周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梁俊高兴地说:“乌蒙山之行将成为我们的蜜月之旅。”
  从上海出发,一路辗转,两天后,他们成为了乌蒙山区贵州威宁石门坎镇新中学校的支教老师。尽管做足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山里的艰苦环境还是超出了他们想象。
  那里天气奇冷,让生在广东的周晓丹十分不适应,她买了电暖气。可是山上时常停电,电暖气也就成了摆设。令她不适应的,还有那里的卫生条件。因为水资源极度匮乏,孩子们身上味道都很重。有一名学生叫朱银泽,鼻子下面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衣袖也总是黑黢黢的。有一次,梁俊忍不住问他:“朱银泽,你上一次洗澡是什么时候?” 朱银泽想了想,答道:“小的时候。”这让梁俊哭笑不得。
  可越是这样,他们越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熬过了最初的不适,梁俊与周晓丹很快与乌蒙山的孩子打成一片。梁俊有时会从宿舍拿出咖啡、苹果和自制的蛋糕给学生,周晓丹也会跟孩子们一起去山里采蘑菇。
  刚开始,梁俊和周晓丹只分别担任三年级和五年级的班主任及任科老师。后来,除了英语以外,梁俊包办了学生们所有的课程。而周晓丹除了正常教学外,每周还会给学生加上一次烹饪课,教孩子们做“上海葱油面”“田园三宝蛋炒饭”,还让他们回去做给家人吃。
  生活虽然清苦,可和孩子们相处,他们觉得单纯又快乐。然而,那年冬天的一件事让梁俊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一个夜晚,他和同校的一位老师去家访,回家时天已经黑了,还下起了蒙蒙细雨。山高雾大,黑暗处突然传来一个低低的声音:“救救我,救救我!”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当地山民晚上偷挖煤炭,被塌方的泥土压住了,动弹不得。两人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救上来。山民感谢之后说:“私采煤炭要被罚款,我不敢大声喊‘救命’。听到你们说普通话,知道是老师,才敢求救……”望着山民佝偻的身躯和未老先衰的面容,梁俊心里感到莫名的酸楚。

选诗谱曲,教育也可以很浪漫


  心思沉重的梁俊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他能为当地人做什么。有一天,他听到几个孩子在唱歌,虽然歌词听不太懂,但他能感觉到孩子们都沉醉其中。梁俊灵机一动:石门坎的孩子80%以上都是苗族,他们天生热爱唱歌,何不让歌声驱走他们内心的黑暗和恐惧?
  一想到此,梁俊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水墨画:老师与学生就像深山里的隐者与牧童,他们在山水间欢快自由地吟唱古诗。用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这不正是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吗?他把这一想法和周晓丹一说,周晓丹的眼睛立即亮了。他们说干就干,可搜遍网络,都没能找到合适的曲谱,梁俊干脆自己选诗谱曲,教孩子们唱。
  下课后,梁俊在操场边的空地上席地而坐,悠闲地弹着吉他,孩子们围在他身旁唱起欢快的歌。望着他们身后的青草、大山、夕阳,周晓丹常常觉得中间那个弹唱的男人,胸怀和天地一样宽广。孩子们日出唱、日落唱,歌声响彻了山谷,仿佛一下子把乌蒙山点亮了。
  梁俊觉得,诗不光要唱出来,还要让孩子们写出来。梁俊的语文课打开方式通常是这样的:孩子们一起朗读现代诗,唱唱古诗。有时读得兴起,梁俊还会和学生们比赛唱古诗,你一句我一句,有唱有答,其乐融融。
  在梁俊和周晓丹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用稚嫩的文字创作。仅仅一个学期,每个孩子都写满了整整两大本作文。“小不点”朱思语有次去赶集,看到一个女孩,便写了一首小诗《爱和风》表达他的思绪:“风,就像梦一样/你想把她抱住/可她还是去了/你看不见她/她却可以穿过你。”苗族女孩梁越梅牵着牛走在回家路上,看到白日将尽,余晖洒落,写下“云满天散,明月照人来”的句子。这些进步让梁俊和周晓丹欣喜不已。他们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童书乌蒙”,专门用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在课堂上,梁俊辉把被选中的作品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孩子们珍惜这份荣耀,写作起来十分积极踊跃。
  2015年夏天,两年的支教生涯结束了。由支教老师接力教学13年的新中学校也被纳入到了当地教育体系中,他们没有理由不离开。孩子们流着眼泪问他们:“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梁俊和周晓丹也泪眼婆娑,一遍遍承诺:“老师一定会回来看你们。”车子启动了,孩子们追着跑了好远。

作文出版,让孩子开出特别的花朵


  尽管分开了,可梁俊和周晓丹对乌蒙山和孩子们的情感依旧割舍不断。2016年9月,梁俊和周晓丹决定把孩子们的作文汇集成册出版。他们在网上发起的众筹,筹集15万元一部分用于支付出版成本,另一部分用于给石门坎的孩子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在网友的支持下,2016年12月底,《乌蒙山里的桃花源》顺利出版。
  与此同时,梁俊还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免费做100场公益分享会。在分享会上,梁俊讲述了夫妻两人在乌蒙山贵州石门坎支教的经历,并借助音乐把他们与苗族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吟唱古诗的点滴感受表达出来。
  每一次分享会上,梁俊都会演唱一首自己用现代民谣音乐方式谱曲的《苔》。这是清代学者袁枚的一首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当初看到这首诗时候,梁俊的心一下子被击中了,两年支教生涯里,他和孩子们唱得最多的就是这首《苔》。在他心中,乌蒙山的孩子们正如诗里的苔一样,不一定都会成为牡丹,但是都会找到生命的价值,最终绽放。
  2017年底,梁俊和孩子们应邀来到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栏目录制古诗《苔》。周晓丹抱着一岁多的儿子陪在台下。孩子们一开口,那质朴无华的天籁之声,就令评委庾澄庆和曾宝仪感动落泪。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节目首播便引起轰动,让全国亿万观众记住了梁俊和他的《苔》。
  相比于《苔》的 “火爆”,梁俊夫妇十分低调。目前他们已定居重庆,但梁俊仍然在为《苔》奔走。两年的诗性教育给了他很大启发,他计划在2018年完成120首古诗词的音频制作,希望能用现代旋律引领孩子们进入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中。
  3月20日,梁俊在喜马拉雅听书平台发布了第一辑《苔》系列11首古诗词唱吟作品。他说:“我有一个信念,长时间做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生命就会长出特别的花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的认真交互讨论中,学生形成了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最终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整合课程资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随着新一轮基
吃是本能,但怎么吃却颇多讲究。吃相凶恶,豺狼饕餮,往往引人侧目,谓为粗蛮无礼,因此,古今中外都有餐宴礼仪,要求人们“文吃”。  春秋时,齐国外交官庆封来鲁国访问,乘高档马车,很多人艳羡不已。可叔孙豹不以为然,认为庆封“服美不称”,没什么文化修养,配不上这样的好车。果然,庆封在宴会上吃相不雅,不懂礼让恭敬。见此,叔孙豹遂赋诗一首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意思是,看那老鼠
[摘要]现阶段大学教育中是否需要家长参与教育的话题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仅结合相关调查数据谈一谈现阶段大学教育中家长参与教育的状况、存在的误区、解决的办法和大学阶段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教育 家长参与 教育现象    近年来各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现阶段大学教育中是否需要家长参与教育的话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大学生家长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究竟应
听过许多校级公开课和市、区级展示课,许多教师上的课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讨、总结的地方。每听完一节课,都让我们能够有所启悟,这些课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而这些示范课中的不足、缺憾,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宝贵的借鉴。  一、反思数学课堂学生思考的缺失现象  我在听课中常常看到一些数学课,以“自主学习”为名头,却往往并非为学生设计,而是为了追求“热闹”而讨论,感觉老师是在演一场戏,很可
[摘要]说课可以综合地反映一个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水平。师范生在求职中,经常会遇到用人单位要求其进行说课,以此来考察该生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及其语文素养。本文对师范生在说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求职中如何说好课的建议,希望对师范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师范生 求职 说课    根据我们的了解和考察,师范生求职中说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精神紧张,语言不够流畅,从头至尾一个腔调。二是
我读过《天地赋》、《日月赋》……都是一些美妙的文章。我问父亲:什么是“赋”?父亲说:“赋”,就是美好的意思。父亲的话让我的心境开朗起来,让我想把生活中那些幸福美好的日子写成文章。我告诉自己,我要写一篇《春光赋》。  ——题 记  1  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在我们农村,贴春联是过春节的一件大事。父亲带着我和弟弟,也开始一个门窗接着一个门窗地贴春联。父亲很高兴,仔细地望着那些门窗,像一
苦心导学育人才,师德高于泰山行。教师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事教师行业的公德,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教师的使命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师德育人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搬到新居快一个月了,邻居却还没认识一个。偶尔遇上出门买菜的大妈、大嫂,我也只是微微一笑。唯一在我脑海中留有印象的,是那每逢傍晚就会响起的阵阵悠扬的口哨声。  记得搬进新居的第一天傍晚,我倚在窗前向远处眺望。忽然,一阵悠扬的口哨声随风飘来。我仔细一听,是赵传的那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这首歌我听过很多遍了,可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演绎。那口哨声清脆悠扬,有一种缭绕不尽的意味。  令
[摘要]美术教育在促进一个人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和制约,致使其发展步伐缓慢、教育教学质量低。当前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从转变美术教育观念、加快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改革、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加强西部农村地区
摘要: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作文写得好,首先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深厚。当今的时代是信息资源随处可搜的大数据时代,许多老师以为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海量的素材一股脑塞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写作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文思敏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但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无论学生在考前背了多少素材,不管考的作文题跟背的素材多么地契合,学生就是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