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自能发展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的课题。教育知识无论如何增长,教育观念无论如何创新,都不能忽略关心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学习与自我成长这条主线。我们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把“自能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就是要培养能不断改变和超越的“自燃人”,就是希望“为了社会和谐发展、个人能力充分发挥以及个人能够终身学习”提供应有的教育服务。
  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我们以“快乐学习,自能发展”为课程理念,试图通过“点线面课程”的建设让每一个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课程要能坚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之序,按照兴趣发展的过程——“有趣—乐趣—志趣”这样前后衔接的“兴趣链”,安排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顺序与他兴趣发展的顺序“同轨合辙”,双序运行。
  课程要善于引领,要把学生的心和行引向、领向教育目标。成功的引领对受教育者而言不是被动的驱使,而是主动的奋进。要通过学业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使主体增强自我意识,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进而使他们成为独立之人、自主之人、能动之人、创新之人。
  课程要突出主体性自我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发展机能,形成发展机制,培养发展智慧。
  一、“点线面课程”的构建
  课程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课程是有条理的,而非无序的;课程是整体的,而非割裂的。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快乐学习,自能发展”?“点线面课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蓝本构建学校整体课程框架,在国家课程之外补充若干校本综合经验课程,统整学校资源,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引领学生拔节成长。
  1.课程结构
  “点线面课程”是由N个“点”构成的。每一个点就是一项课程。设计这些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有效沟通个人世界和人文世界。
  N个“点”可以归类为8条“线”。8条“线”指向多元智能理论的八大领域,希望所提供的课程令学生有机会侧重提高其不同智能,有机会突显其个人所长。
  若干“线”构成整体育人的“面”,代表了中央路小学实施的是一种面向儿童的“完整的教育”。
  
  学校点线面课程结构与名称概览
  学校和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多为任务式、体验式的实践活动,重在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做事,掌握做事的方法,形成相应的品质,切实引领每一个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2.课程设置
  遵循课程方案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时间,保证各类“点线面课程”的基本课时。体育大课间全校每天半小时,《做中学》一、二年级每周一课时,《生命与健康》全校每周一课时,其余的校本点课程或每周一次,或每学期(年)一次。
  二、“点线面课程”的实施
  基于学校文化,我们提出“点线面课程”实施“适性化三问”。第一问:能否提供学生学习点课程所需设施、设备?第二问:点课程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多元发展、共同发展?第三问:点课程适合谁学、谁教、谁评、谁管?
  1.贯彻自能发展理念,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1)自能课堂,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学生自能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主体性自我实践”,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鼓励学生控制自己学习的过程。要基于学生学习需要,优化教学要素,整合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创意,改善情感,提升学力,有效提升小班化课堂品质。
  
  “自能课堂”教学模型
  要努力探索“动机激发”教学模式群和“迁移会学”教学模式群,使学生的学习顺序与他兴趣发展的顺序“同轨合辙”,双序运行。要提高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他们能灵活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效指导学生运用有关学习策略。用和学生密切相关而学生又有能力完成的学习任务切入教学,按照兴趣发展的过程安排学习活动,通过变化各种教学要素来维持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维持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2)快乐学习,让学生进入乐于发展的状态
  当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学会一些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技巧时,他们会更乐于学习。我们要学习如何洞察那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心灵世界,还要努力探索克服学生消极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办法,以激发学生固有的学习动机,恢复他们原本的健康状态。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己选择活动类型、掌握水平、努力程度以及奖赏类型等任务变量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要强调合作的课程结构和掌握目标,而不是竞争的课堂结构和表现目标,不要强调和别人进行比较,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奖励,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奖赏,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
  2.把握学校课程结构,有效推进课程落实
  有效推进课程落实的前提条件是切实把握学校课程结构和课程价值,举全校之力坚持不懈地探索。
  (1)“点课程”的实施
  在设计、实施学校特色型系列课程科目时,必须做到每一科目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细致的实施要求、科学的内容设计、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大自然,核心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经验对接,教学形式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和专题讲座外,应多开展合作学习、体验学习。
  教师可尝试运用矩阵法,根据某一个或一类学生的兴趣,将这些兴趣和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将个人目标和学习目标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要用适当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取得的独特成绩,建立新的奖励体制。要给学生创造自我决定的机会,让学生拥有控制权。要让学生体验如何进行个人控制,教师则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贡献者”,指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找资料,对投入全部精力去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必要时补充一些信息资源,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成果。要着眼于提供多样化支持,教师要成为学生身边迎接挑战的榜样,计划阶段就告诉学生当他们课题研究结束时应得到什么结果。
  (2)“线课程”的实施
  学校拥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史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环境资源。这些资源群应该得到合理的运用。
  基于“课程群”的理念细密梳理学校教育资源,在多元智能“线课程群”中细致安排各种主体性自我智能发展实践活动,搜集学生丰富的自我体验和相关表现性行为,细心感受学生自能发展品质的改变,使它们达到“目标相近、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的状态。
  
  (3)“面课程”的实施
  50个“点课程”和8条“线课程”如“江河湖海汇于大海”归于一个“面课程”,呼应了学校对学生自能发展整体水平的期望。
  三、“点线面课程”的评价
  点线面课程以“快乐学习,自能发展”为核心精神,课程评价理应关注“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考察学生对普适性的、有利于学生生命绵延的知识、技能、社会道德等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业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情况、努力程度、掌握水平、独特表现等)。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体验、自我理解,使自己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到课程的运行、评价过程中,与课程文化展开“我——你”对话,从而达到一种“视域融合”,并自主地生成、建构一种内在的文化世界。
  1.完善“点课程”的学业评价
  对于学科课程,实行综合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发展各占总评分的15%,期末考试、单项竞赛、平时成绩分别占30%、20%、20%。
  活动课程纳入学期综合素质考查科目,有所侧重。“善爱银行”、“中和奖”、“阶梯阅读”等文化课程要以评价促进自我教育。
  2.触摸“线课程”学习情感
  “线课程”评价主要是对课程价值、结构、效果等展开的一系列评估,它是调整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的基础工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开展自主性评价。低年级开展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评价,中高年级开展“线课程”受欢迎程度的评价,每学年对“点课程”实施水平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价,以不断促进学校“点线面课程”趋于合理、优质。
  3.推行“面课程”学生发展评估
  任课教师每学年要运用研发的《中央路小学学生自能发展水平评估五点量表》评估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考查学生的优势项目、进步项目和改进项目,并给出相关建议。
  四、“点线面课程”的管理
  矩阵模式、全程管理、制度建设是央小“点线面”课程管理的三个重要策略,以提升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意识,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
  1.实行矩阵管理模式
  建立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课程建设共同体是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实行矩阵管理模式,就是重建各个课程项目组,教师人人参与“点课程”的实施、研发工作,从管理的对象转变为管理的主人,改变教师只关注学科教材,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状况,实现“成事”与“成人”的统一。
  2.形成全程管理体系
  尤其要重视启动课程慎思。课程慎思至少包括四个重要的内容:第一,学校课程计划中,哪些目标达到了?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目标达到了?第二,学校课程计划中课程门类的组合是否最优化?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哪些角度可以搜集证据证明?第三,学校相关课程的课时安排是否恰当,它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具有效益?如何证明?第四,课程质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有哪些克服困难的途径?等等。
  3.开展课程管理制度建设
  课程管理制度解决的是哪个部门做和怎么做的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学校全体成员在课程管理中的行为规范。要逐步推出一批教师自我教育和评价制度,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和学业评价机制,要坚持探索促进课程发展的管理制度。如课程专家引领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与奖励制度、课程开发奖励制度、课程观摩和交流制度、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课程质量考核奖惩制度等。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自然心态下拥有一种终身保用的能力,“学会如何学”及学习能力和动机的增长是课程的核心。我们学生未来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他们要成为能不断改变和超越的人,拥有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能力,在面对未来众多未知的海啸时有多元思维能力,灵活应变,乘风破浪,也能乘全球化的大风,在天地之间,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带领学生走向美好是语文课程永恒的价值追求,它指向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对汉字及母语的热爱,对生活整体性的领悟能力,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受力以及开掘语言文字资源的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学科价值。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母语的文化与精神,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及重要的价值观,设计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提升教学的过程价值,如此方能落实自身的学科价值。当下的语文教学可沿此方向探寻改革
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翻阅国内的一些教育类刊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从2003年开始,《人民教育》开设了一个栏目“名师人生”,专门介绍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经统计,从2003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示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把这句话链接到阅读教学中来,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不也应该带着“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吗?文本解读,就是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的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可以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可以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可以开启一扇扇语言、思
太湖之滨,鱼米之乡。烟雨迷蒙的太湖之水,滋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无锡;物华天宝、鸾翔凤集,锡城的风雅韵味,也润泽了一所百年老校——無锡市花园实验小学。  花园实小系原清扬实验小学和拥有百年历史的无锡市花园弄小学合并而成,因缘际会、文化融合。作为乒乓球世界冠军蔡振华的母校,花园实小借着世界冠军的“东风”,秉承“以乒乓特色兴校,用振华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乒乓文化”,并用“艺术”的手法,将之
【主持人语】  校长与教师  自从有了现代学校,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便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的品质和品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关系和办学质量。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对这一关系的方位界定、距离测定、角色厘定也是学校管理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鲁迅先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冬天,一群刺猬为了取暖而挤在一起,挤紧了又互相刺着;松了,又
[教学片断]    课始,教师出示算式(65 45)×5,让学生口答运算顺序和结果,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道题还有第二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猜一猜怎样计算。  生1:65 45×5  生2:65×5 45  生3:65×45 5  生4:(65 5)×45  师:这四种计算方法哪一个是正确的?这需要我们进行验证。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看它们分别得多少?  生:它们分别是290、370、2930、3150。
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在教师。我们提出“让学习真正发生”,但不能片面地解读成“课堂上完全不需要教师”。当今的课堂,仍然需要教师,需要教师的教!为了“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一个“职业推手”,营造“真”学习的氛围,提供“真”学习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复制的独特生命体。同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得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为教师,要认真倾听来自学生不同的思考,对学生个
前段时间,省、市教研室抛出了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讨论的一系列话题。笔者想就其中的两个话题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是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什么?二是如何感受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过程中,笔者感觉到,直接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画示意图的策略,学生似乎很难理解,也感受不到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笔者以为,要想让学生学会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关于面积计算
本刊记者:王局长,2011年是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年”,成绩斐然,引起教育圈内广泛关注。你们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教育行政一年的中心和重点工作来做,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与思考?  王敏辉:宜兴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注重,是基于学校的生长发展,基于我们对学校发展的进程、趋势及其特点的把握和观照:学校发展进入了后现代化时代,学校大楼矗立,设施趋于完善,“武装”总体到位,宜兴在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中也获得了“优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开放”已成为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只有开放。才能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音乐充满活力。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    1.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传统的音乐课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隔离,满足不了学生多样的音乐需求。因此改革中的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探索音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