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通过项目式教学改革,大部分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仍还有小部分课程难以同步.文章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施工管理课程为例,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沙盘模拟教学法,实现了与项目式教学需要的效果.文中详细阐述了其教学流程、经验及教学条件,供其他实践课程借鉴.
其他文献
多媒体应用技术已经融入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在多媒体设计类的创作课程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动画片创作、游戏开发、广告宣传、衍生品开发等课程都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整合新的教学思路,切实有效地改革教学方法.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实际地参与到设计工作的大环境中来.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既切实有效地开展了实践性教学,又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综合能力.
在五千年的发展之中,我国各民族呈现出融合的趋势,由此使得民族舞蹈兼容并包,并不断推陈出新,延伸出丰富的舞蹈文化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民间舞表演教学中,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应该融入文化信仰,使学生领悟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优化课程设置,使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从民间舞蹈本身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民间舞蹈中进行文化渗透.
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从语文学科来看,其核心素养要求主要包括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职业不仅是人们的谋生手段,也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渠道.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把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中,在推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至今依然闪烁光芒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职业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还需要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专业通过课程思政在线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深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创作深度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成长为一个真正有利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文章将针对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在线教育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新型城市社区美育对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推进城市新型社区美育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社区美育的体验及参与平台的建设,能够帮助社区居民提升审美经验,拉近居民之间的情感关系,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艺术院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相关问题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提升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艺术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艺术类学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从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原则、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情况分析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美术设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改进措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有力抓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着育人重任,是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两股重要力量.高职专业课教师需致力于将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落地落实.由此,我们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重塑的研究,有助于高职专业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完成角色重塑,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以培养艺术设计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切入口,打造艺术类一流课程“金课”的建设,在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的边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目的.
室内乐是乐器表演组合当中非常精巧的组合形式,相较于规模庞大的交响乐,它组合人数较少,且多数演出时不需要指挥参与.学习室内乐可以提升学生合奏能力、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培养专业知识技能、提升音乐素养.目前,学界对高职院校木管室内乐演奏实践及美育渗透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文章旨在探索高职院校木管室内乐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探寻适合高职院校木管室内乐的教学模式、探索高职院校美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