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溉对土壤质地和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黄灌区农田土壤的灌溉方式主要有井灌和黄河水灌溉,相比于井水灌溉,黄河水灌溉具有土壤不易板结,水质硬度较低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灌溉处理下土壤特性及小麦生长指标状况,探究不同灌溉及历时下黄河水、井水以及井黄灌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对土壤容重,颗粒组成具有改良作用;冬小麦麦穗长度在8.0~9.0 cm之间,麦穗数在38~43粒内,千粒重在50~56 g之间,亩产范围在400~500 kg,其中黄河水灌溉处理数据均在高水平,且在其灌溉下可实现10%的增产效果。为引黄灌溉的实行提供数据
其他文献
为解决复杂山区地形传统测量工作中存在施测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以乌东德库区有人机载Lidar测绘项目为背景,对机载Lidar数据处理过程中的GNSS差分解算、坐标转换参数、各航带间的激光点云吻合情况、点云数据分类等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并对点云数据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东德库区有人机载点云数据处理质量控制良好,其成果精度完全满足生产需求。机载Lidar对复杂山区地形数据的质量控制良好。
摘要:大古水电站位于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坝址区日照辐射强烈,显著影响了环境温差的变化,加剧了施工期乃至运行期大坝结构温度场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开裂风险。选取大古水电站14号厂房坝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大坝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计算,分析了日照强热辐射对大坝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强热辐射在坝体表面产生了约0.6 MPa的拉应力,拉应力区影响深度在0.6 m范围内;采取混
摘要:退圩还湖工程的实施对湖泊水动力特征以及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善,并在多地得到很好的实行。以江苏省平旺湖为研究对象,通过MIKE21 FM模型构建了平旺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比分析了20 a一遇洪水条件下退圩还湖工程实施前后湖区河道的槽蓄能力以及湖区洪水特征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退圩还湖工程对湖底的地形进行了重塑,湖泊的调蓄能力得到增强;退圩还湖后湖区的水体在周边闸泵的控制调度下呈南北往复流动
针对长距离输水管道系统启动填充过程中水流冲击滞留气团的水气耦合瞬变流现象,考虑水体弹性、气体可压缩性、水-气交界面的动态运动以及多气团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建立含多段滞留气团的输水管线启动填充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局部插值法动态追踪水气交界面,采用特征线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多段滞留气团的瞬变压力。算例分析表明,对于含1段滞留气团情况,随着气团长度增大,气团最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阻断水体长度增大,气团最大压力逐渐增大。对于含2段滞留气团的情况,随着气团间
在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各类水工建筑物常常受到冰荷载的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冰层温度膨胀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荷载之一。冰层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膨胀受到建筑物的约束,则冰层内部会产生温度膨胀力,很可能影响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导致人力和物力的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梯形槽式堤坝防护型式,通过梯形凹槽将原有的静冰压力分散,从而减少静冰压力对建筑物的冻害损伤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最后通过防护效果检验发现:增大防护板梯形角,适当增加防护板厚度以及调整下梯形面长度和各梯形面之间比例都可以减少静冰压力,达到良
为服务长江口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盐水入侵,依据2018年枯季在长江口进行的定点盐度、潮位监测资料,对长江口南北支河段盐度在时空变化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盐度日变化过程显示,大潮期间,各测点盐度变化受潮位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小潮期间,只有灵甸港(二)、连兴港2个测点盐度受潮位变化影响较大。(2)盐度月变化过程显示,各测点半月盐度变化与大小潮有较为复杂的关系,不同测点的盐度月变化情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水贫困指数评价其2013—2017年水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13—2017年黑龙江省水贫困指数平均值为0.54,所处级别为“基本安全”,表明水资源系统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前黑龙江省水资源安全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供需不平等的问题。
在堤坝渗漏监测中,由于影响因素复杂,资料解释存在一定的干扰。通过建立两组典型的堤坝渗漏地电模型,结合正演模拟分析其响应特征,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和反演结果结合分析,可以排除一些假异常干扰,提高对目标体的识别。在对某大坝的渗流异常监测中,结合实测资料拟断面图和反演结果,通过对低阻异常体的连续追踪,推断出异常渗流的原因及渗漏通道的位置,可为下一步的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摘要:为了研究热带多雨地区超深厚土质高边坡生态修复设计,以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主坝左岸220 m土质边坡为例,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特点,反演分析了地质参数。基于生态修复目的,提出了地表排水、锚索和排水洞等治理措施,分析了各治理措施的安全敏感性。选择了“坡面排水+9排锚索”的治理方案,实现了深厚土质高边坡治理和生态修复,且具有经济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中国热带地区土质超高边坡的治理和生态设计提供借
以黑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定位小区试验,在辽北风沙区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调亏程度的调亏灌溉对黑豆生长动态、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成熟期调亏灌溉处理SR较常规灌溉处理CK不改变黑豆株高和SPAD值的变化趋势,其黑豆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全生育期连续调亏灌溉处理CR。SR处理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CR处理,且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处理相比,全生育期连续调亏灌溉显著降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粒重,从而显著降低黑豆产量。从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较好的生长态势保证了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