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共享的SWOT分析

来源 :办公室业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SWOT系统研究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共享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在对各种因素相互匹配整合的基础上构建矩阵.结合“发挥优势、扭转劣势、迎接机遇、接触威胁”原则,提出完善档案信息共享的SWOT战略,为档案信息共享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医药企业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并履行自身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
目的 分析基于肾功能水平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药物治疗管理.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因髋部骨折入住老年创伤科65岁以上患者.临床药师基于患者肾功能水平向医师提出围手术期用药方案建议.结果 共纳入患者1508人,平均年龄(79.56±7.84)岁,体质量(59.57±12.26)kg,Ccr<30 mL/(min·1.73m2)患者有97例,占6.49%.将患者按年龄分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0,P=0.00),但血肌酐水平仍在正常范围;C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产程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分娩期间不予以镇痛干预,观察组则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无痛分娩中可缩短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减轻分娩期
校园安全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础,安全管理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新安法”)已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安法”视域下,面对新的安全管理形势,本文就高等院校加强安全管理进行了探究.
目的 比较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和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5例,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采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足背血流动力学(足背动脉内径、血流峰速)、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结果 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峰速均较术前改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血液制品使用情况,为后续开展其合理性评价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中国九地区120家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使用13种血液制品的住院患者临床数据,对血液制品处方量、使用数量、药品总费用、科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抽取相关处方224357张,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分别占比80.86%、6.87%和12.28%.九地区合计,人血白蛋白处方量、使用数量及药品总费用均位列首位,其次为人免疫球蛋白.在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中,凝血酶处方量占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各职能部门及教职工对人事档案的利用需求日益增加,人事档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人事档案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以实现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以期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的 分析iRoot BP在深龋穿髓直接盖髓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牙深龋穿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氧化钙组33例、iRoot BP组34例及MTA组3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直接盖髓操作时间、牙根管钙化桥形成比例.结果 iRoot BP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氢氧化钙组(χ2=15.972,P<0.01)及MTA组(χ2=4.148,P=0.042).MTA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氢氧化钙组(χ2=4.591,P=0.03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探索,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日益完善.但是,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的协同育人机制仍存在问题.在当前现代化和国际化管理理念的背景下,协同育人应打破分工界限,建立合作协同.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打印技术及3D-DSA检查.以3D-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3D打印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记录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3D-DSA检查确诊颅内动脉瘤40例,非颅内动脉瘤10例;3D打印技术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38例,非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