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佣书”业与图书流通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傭书”业的出现是书籍生产、流通历史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它催生了图书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流通,使图书的品种和数量急剧增多,为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准备了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
  [关键词]书籍,傭书业,图书市场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2-0041-03
  我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璀璨绚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书籍作为文化知识的载体,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出版史的角度,对雕版印刷技术出现之前,我国古代早期图书的生产和流通情况进行一番探寻。
  我国最早的原始书籍,要算三千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青铜文、石刻文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知识被极少数贵族、祭司所垄断,这种原始书籍,主要被统治阶级用于祭祀活动和官方记事。由于制作不易,流传范围小,基本上不具备向社会传播知识的功能。
  到了西周,早期的书籍——竹简木牍问世了,其后又出现了帛书。从西周到汉代造纸术出现之前的一千多年间里,竹简木牍一直是书籍的主要形态,帛书虽然轻便,但以当时帛之贵重,使用范围自然不可能很大,只能是社会上层偶尔为之。竹简木牍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使书籍的制作变得简单和方便多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书籍的数量增多了。所谓“维殷先人,有典有册”,“文武之政,布在方册”,说的就是这时的书籍,已经能够把社会的文明成果较为系统地记录下来,“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但在这个时代,掌握文化知识的仍然只是上层社会中的少数人,因此并不具备图书在社会广泛流传的条件,图书还不能“流通”起来。
  图书真正开始在社会上“流通”,始于春秋战国。这一时期,书籍逐渐走出宫廷,由贵族阶层向“士”阶层流传。同时私学在民间迅速发展,从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来看,读书已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而诸子百家蜂起争鸣,竞相宣传自己的主张,开展游说和论战,私人著书立说成为一股潮流,更使图书的数量迅速增加,书籍进一步在社会上扩散和流传开来。但是,当时传播知识的方法仍以口耳相传为主,通过记录、授受、传抄等方式形成书籍。例如一部《论语》,就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辗转传述、记录、整理而成。《中庸》一书相传是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可见,虽然图书在社会上已经开始广泛流传,但其生产手段却仍十分原始和落后。在简帛为知识、信息载体的写本时代,这种师生之间、文人之间相互传抄而形成的图书,仍然是十分珍贵而有限的,自然不会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到了汉代,社会的长期安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京师设太学,郡国立学校,提倡尊儒读经,使读书人数量大增。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时,京师太学有学生三千人。到西汉末年,京师太学发展到有“博士弟子万八百人”的规模。到了东汉时期,学风更盛,质帝本初元年(146年),在京师太学就学者就有“三万余生”。民间私学也相当普遍,学生少者上百,多者数千。如东汉王充自云“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名儒张楷“门徒常百人”,“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数量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必然产生对图书的巨大需求,文人之间相互传抄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书籍不断增长的需求。于是,一部分受过教育的贫苦读书人便专门以抄写书籍来谋生,这就出现了“傭书”人。“傭书”是一种雇傭行为,“傭书”人受雇于政府、寺观或私人进行抄书,以此获取报酬。早在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整理国家藏书,将上万卷简帛书籍命人逐一缮写,应该就是雇来的。但有文献明确记载的“傭书”现象,则是始于东汉。如班超早年“家贫,常为官傭书以供养”。王溥由于“家贫不得仕,乃挟竹简插笔于洛阳市肆傭书”。
  纸的诞生对傭书业的形成、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纸的出现,使书籍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长期以来,人们多将纸的发明归功于东汉的蔡伦,所依据的是《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但实际上,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蔡伦之前使用纸的记载。而近些年来大量的出土文物更进一步证明,至迟到西汉中期,纸张已经相当普遍地作为书写工具,逐渐取代简帛。蔡伦的作用是改良造纸术,而不是创造造纸术。纸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文字书写的方式,成为书籍制作的最好材料,很快就广泛应用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之中。魏晋南北朝时纸已经基本取代了简帛。纸质书籍具有成本低、易于制作、方便携带和流传的优点,使记录知识、传播信息更加便捷,这为傭书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正是这一新型书写材料能够迅速大量复制的特点,才使得“傭书”能够发展成为写本时代图书文献的新兴出版行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傭书”业发展的高潮。这三百多年是一个动乱纷争的年代,却也是一个文化教育兴盛的年代,学术繁荣,大师辈出,私学发达,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大量的文学、史学、玄学著作和宗教典籍风行于世,这就为“傭书”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傭书”为生的人越来越多。在史籍文献的记载中,许多名人早年都有过“傭书”的经历,说明“傭书”现象在社会上已经非常普遍了。如三国时的阚泽“居贫无资,常为人傭书,以供纸笔”。东晋著名的佛学思想家僧肇早年曾“以傭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文籍”。南朝梁文学家王僧孺早年“家贫,常傭书以养母”。北齐的房景伯,少时“家贫,傭书自给”。北魏的刘芳,“傭写经论,笔迹称善,卷值一缣,岁中能人百余匹”。可知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一批专门以抄写书籍为业的“傭书”人。随着社会对书籍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傭书”人的也不断增多,“傭书”逐渐成了一个兼具出版发行功能的专业,以“傭书”为生的人成为向社会提供书籍的一支主要力量。
  “傭书”人的出现,在书籍生产、流通的历史过程中是一个质的飞跃。在“傭书”人出现之前,人们抄写图书只是为了自己之用。而“傭书”人不同,他们是为了得到报酬而抄写图书的,从一开始就是为别人,也就是为交换目的而抄写书籍,这就使得图书开始转化为商品。商品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为别人而生产,为卖而生产,而不是用来自己消费。因此,在“傭书”现象的背后,必定伴随着一个逐渐成形并不断发展的图书流通市场。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把它作为商品来交换,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精神生产不再为少数贵族所垄断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起着向社会广泛传播知识的作用,因而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   图书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始于西汉后期,当时在太学附近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而民间则出现了以贩书为业的“书肆”,西汉杨雄撰写的《法言》一书的“君子”卷有:“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到了东汉,图书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王充在“京师受业太学”时,“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读书,一见辙能忆诵,遂通众家百流之言”。可见,当时市场上销售的书籍品种相当丰富,经营方法也很灵活,既敞开售书,也允许读者自由阅览,所以王充才能通过在市场上的大量阅读,“通众家百流之言”。随着图书市场的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规模较大的图书发行业。一种是当时在长安、洛阳、平城、建康等大都市的众多小本书贩,如东魏阳俊之“多作六言歌辞,淫荡而拙,世俗流传,名为《阳五伴侣》,写而卖之,在市不绝”。南朝梁傅昭,“十一(岁)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这些小书贩往往既卖书,也雇有书傭,一有名人名作问世,便可迅速复制贩卖,从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一文出而“洛阳为之纸贵”的事例,似可依稀看到这些书贩活动的身影。另一种是拥有较强实力的大书商。如东魏大将军高澄领中书监时,“州客至,请卖《华林遍略》,文襄(注:即高澄)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日:不须也”。查《华林遍略》这部书,是南朝梁元帝于天监十五年(516年)下令编撰的620卷大型类书。能够复制这种皇室秘藏的大型图书投放于市场售卖,甚至转运千里之外,以敌国的高官显贵为销售对象,肯定是拥有巨资和完善的销售渠道的大书商。
  图书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流通,使图书的品种和数量急剧增多,在《隋书?经籍志》记录的上古至隋朝的书目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几乎占了415,其中有种类繁多的经注、史籍,有浩大的总集、类书,有众多的个人文集,还有大量的佛经道籍。这个时期士人私家藏书之风的盛行,也充分说明了图书流通市场的繁荣。如北魏的常景,“耽好经史,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南朝陈姚察把父亲所给的“游学之资”“并用聚蓄图书”。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任昉“聚书万余卷”。而北魏的李谧“每日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据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的统计,有史籍记载的六朝藏书家有102人,藏书过万卷者达20人。这数千上万卷的藏书,自然有一部分是自己抄写的,但肯定有相当大的部分要购自市场。
  进入隋唐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印书逐渐取代了抄书,“傭书”作为一种现象虽然还继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但作为一个行业已是每况愈下,史籍文献中有关“傭书”的记载也越来越少。到了中晚唐,“傭书”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完全被印刷业所取代了。但是,由“傭书”所催生的图书的商品化生产和市场流通,却正方兴未艾。印刷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图书生产和流通,一个光辉灿烂的出版新时代到来了。
  [作者简介]甘于黎,男,1956年生,福州人,鹭江出版社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出版史和经济史。
  [责任编辑:李婷轩]
  参考文献:
  [1]慕平译注.尚书?多士[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陈澔注.礼记?中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墨翟.墨子?明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王充.论衡?自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6]王嘉.拾遗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蔡锋.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先秦秦汉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8]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释慧皎.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0]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1]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4]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5]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其他文献
鼠伤寒沙门氏菌(以下简称鼠伤寒菌),是沙门氏菌属分类B组内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增多趋势。我院儿科于1984年元月至3月,发现鼠伤寒菌感染9例,
2017年4月1日周六晴李奶奶去年九月退休了,退休后买菜做饭,照顾孙儿,闲暇就跳跳广场舞,生活过得美滋滋的。但是前不久,她去买菜的路上不慎摔倒,当时就疼得爬不起来,送到医院
在1×10~(-2)mol/L。H_2SO_4,1×10~(-5)mol/L。槲皮素,5%乙醇底液中得到了锑-槲皮素络合物还原峰,这是一个明显的络合物吸附极谱波。用其导数波可测定纯As_2O_3中微量Sb。 At 1 × 10 -2 mol / L. H_2SO_4 and 1 × 10 ~ (
在德国,如果谁的车在街上抛锚,只要一拨01802 222222这个电话号码,一般不出20分钟,准有一辆标育ADAC字样的黄色汽车飞驰而至,司机痛快利索地替你排除故障。这就是全德汽车俱
在多年的包装设计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包装设计的认知非常局限,对于如何提升学生对包装设计的认识和改变包装设计的思维方式等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通过选用贴
卡介苗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笔者以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0例取得较好效果,特介绍于下。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80岁;病史最短3年,最长50年,以
人体细胞都有自我保护机制,肿瘤细胞也不例外,所以它对杀死自己的各种化疗药物也有抑制作用,即防止其对自身的损害[1].虽然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上述原因,肿瘤细胞可通过各种机制产生耐药导致化疗失败,疾病进展.耐药性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药物其耐药机制不同,同一种药物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其中表现最突出、最常见的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
本文着眼事关高等教育未来的问题,跨越数字化现状,展望数字化未来。文章基于爱尔兰共和国的现行经验,讨论中国和欧洲在慕课时代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文章主张应该考虑人类所面临的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Nkx2-5基因在5-氮胞苷(5-aza)诱导单层生长的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以稳定表达Nkx2-5的P19细胞为实验组,P19细胞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均单
对门诊患者的首诊和治疗,常常关系到某些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笔者就老年人在基层门诊中常易失误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某些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使患者及早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