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雪时(外一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拨一下指针,时间回流
  风中的雪拨不动,狂摇树冠
  我们撑着伞挡风,伞被风翻个儿
  我们尖叫,喊叫,唏嘘,呼啸
  一群比雪花更清冽的年轻人
  钻进雪中
  雪屋顶,青瓦安静
  雪花闯进每一扇窗
  你的银杏树覆了雪
  雪夜的明月,和树冠一样明亮
  沉默着像过去了的日子
  雪在头上
  我滑着一地冰碴行走
  小软皮靴静悄悄,在树下站了片刻
  把你的影子收起来
  一条通向秘密的小路,被雪掩盖
  清晨,啄木鸟咄、咄、咄
  剝开白雪包裹的枝柯
  有凤来仪
  四月的红叶间
  夕阳透过来
  一层一层,剥开
  河面上重叠的白铝圈,摆晃
  在耳旁,吹气,颤抖
  唱歌,眉毛耸成平缓的山丘
  明前黄峰茶绿叶片舒展,打个滚儿
  穿过纱帘,见见光
  脚下软绵绵的,铺了红叶毯
  推开一扇窗,有凤来仪
  衔来生活的种子
  撒进窗前泥土
  小杂鱼、小麻虾和小醉蟹,摇摆着
  钻进水草丛
  河边,那只孔雀蓝长尾水鸟
  午后,一声,一声
其他文献
我认为诗跟语言起源重合,最初的语言即一种诗——最初的语言以其诗的洞察和想象创造性地说出了人与世界。而后,当语言遵循既有之语言说出(定义)的人与世界,并以此规范人与世界去遵循语言,诗却要一次又一次重启、拓展、突破乃至反叛既有之语言,去崭新地洞察和想象人与世界,从而肇始新的语言(仿佛又一番最初的语言)——这当然是一个诗人的信念和理想——诗歌语言,应该是更新语言的语言,这种更新首先出于对人与世界不同以往
海上遗音  我坐在窸窣的碎光中,听海水  最后的遗音,蔚蓝与辽阔之上  你掬水月在手,指尖沸腾了一晚  我也随着这韵律走了一整夜  还不曾屈从一粒沙子的命数  在一滴雨暴动的体内  神谕的女仆,走进一座海洋中心  紧闭舱门,你在居无定所中  找到疾走的出口,颤抖,忧郁  一地叹息在绝境中与饥饿和解  仍是模糊又变形的灯火  照彻无数黑夜,海浪和涛声  来自两座城市的中心  椰子树在风中描述的果实 
时间停在动与静之间,处世不惊  远古的风暴被近处的静谧修饰  高飞的鸟儿,抱紧天空  又松开天空,有章有法  风和云携手远足,构建命运的远方  守信的人还停留在季节深处  守信的旷野一生都在悟道  命运指向远方时,天空忍住想象  神秘的光阴始终与旷野保持某种距离  巨树的躯干,石头的阴影  猛獸的巨齿,人类的骸骨  风成片吹来,又成片吹走  虚与实写在荒原上,刻骨铭心  旷野在燃烧,时间在蹈火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题命得有新意,在具备相应的限制性的前提下,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发挥、创造空间。本来预料广大考生会写出相当精彩的作文来,然而,学生作文的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总体上来看,犯的幼稚病有以下四种。    一、泛泛而谈,无中心或多中心    部分考生害怕离题,或没有重视、理解提示语中“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中“根据你对上述词语”的指向,以为
屋后的桃树  那是一个多雨的春季  淹没的稻田白茫茫一片  就像浩森的湖泊,无边无际  屋后的桃树  叶儿被吹落许多  小毛桃子也被吹落许多  裹一身棕蓑衣的母亲  给桃树四周挖了条沟  每年,桃子是等不到成熟的  那一年的许多桃子竟会挂到了成熟  而且还特别甜  变成了记忆里最甜蜜的部分  铜钿  母亲在自家的菜地里挖到了铜钿  是很偶然的事  没曾想到的是  母亲将挖铜钿当成了个事  桃花三月
不然,1999年出生,本科畢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硕士在读。  旧地  围墙和杨树根,构成某种回忆的要素,  构成路边比我高的灰尘里,蓝灰色卡车鸣笛,  或者嗡鸣的碾房身体,开出一树野桃花。  我回到矮山的谷地,看到新垒的水泥,  绕过近些年出生的狗:互相陌生是一种必然。  杏树的生长速度远比我快,而它的缓慢  在于无法随我离开。那是十三年前的事情。  而今青色果子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现在我们的中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人大声疾呼应阻止网络向学生渗透,并陈列出网络对于学生的诸多隐患。我们常说遇到问题不能堵,网络的影响力绝非几个人去网吧门口站着就能够阻止的。其实,我们还得用老掉牙的办法,那就是疏导。本文不是要侧重研究整个中学生群体的网瘾问题,而是谈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中学作文应该有什么新的特征,中学作为文教学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在长岛长大。先后就读于莎拉·劳伦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在多所大学讲授诗歌写作等课程。格丽克被公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以其诗歌的技术精确性、敏感性和对孤独、家庭关系、离婚及死亡的洞察而闻名。她曾出版过十多本诗集,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曾获普利策奖、美国书评界奖等各
二十几年的胶棍,产生过许多想法  印痕坑坑洼洼  换上计划外衣  一枚殚精竭虑浅尝辄止妄自菲薄的  反面派  忽然卸下天色和负荷  失去摩擦力,命运像网带停止前行  這不是犹豫  是暂停动了维修心思  胶面吸收无数噪音,释放动力  扛它  裸出细枝末节的战栗,和毫不退让  舍身见义的事物  外表总伤痕累累,内心坚韧  那天,趴在胶棍下拆螺栓  听见锈迹的心跳。有闪电的凌厉,也有  谦卑的一生  礼
乘坐学校安排的校车,在热闹喧嚣的兰州街道转了一圈,车窗外的风景终是有了变化。  从参差错落的建筑到沟壑纵横,西北的黄土在车后扬起欢迎的风帆。  上车前看到的车身上的那一抹深蓝色,低调而有韵味,一如兰大这座西北边陲的百年名校。  车厢最前方站着的是学生会的学姐。她身着带有兰大logo的蓝白体恤,灵动的眼睛注视着每位即将入驻的新生,娓娓道来,很快让我们对兰州这座城市、兰大这所高校有了亲切感。  行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