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后叶三角形切除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二尖瓣后叶三角形切除术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61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随访资料,30例二尖瓣后叶三角形切除术(研究组),31例二尖瓣后叶矩形(楔形)切除成形术(对照组),比较术前、出院和随访时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及二尖瓣反流情况。

结果

随访3~106个月,平均(42±34)个月,左心房、左心室径缩小(P<0.05),NYHA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期间研究组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1例、心律失常1例。对照组死亡1例、二尖瓣中度反流2例、心律失常1例。研究组免再反流比例(97±6)%,对照组免再反流比例(9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及随访均未出现SAM征。

结论

二尖瓣后叶三角形切除成形术是一种更简单、更易行、远期疗效也较好的手术方法,与矩形切除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无明显不同。

其他文献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的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其对患者是致命性的,对心脏外科医师而言,也是棘手的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的临床研究,主要对冠状动脉受累的病理分型、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经皮胸前穿刺技术对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近期效果,进一步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自2015年3月,22例患儿接受经皮胸前穿刺VSD及VSD残余漏封堵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岁6个月~11岁7个月,体质量13.5~44.0 kg。6例为术后残余漏,残余漏大小4.8~7.0 mm,分别位于膜部、嵴内或双干下;余16例为单纯VSD,缺损大小3.5~5.1 mm。患儿均于胸骨左侧第3或4肋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结果,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方法2009年5月至2016年6月,共103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男75例,女28例;年龄20~79岁,平均(43.13±15.07)岁。手术采用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孙氏手术92例,Bentall手术63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或主动脉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重建的预后。方法2010年1月到2016年8月,55例主动脉弓病变合并椎动脉左侧优势型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诊断,接受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其中28例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研究终点包括术后死亡、再手术、卒中和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患者均随访,平均(30.0±17.5)个月。左侧椎动脉直径为(4.88±0.85)m
期刊
心脏移植是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由于供体短缺,心脏移植手术量无明显增加。左心辅助装置可用于心脏移植过渡、终点治疗以及心肌恢复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左心辅助装置常可替代心脏移植。本文对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心力衰竭效果、争论问题及展望作一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