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继发性腹腔高压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o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模拟严重失血性休克后过量复苏发生继发性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的情况,建立一种稳定、可靠、低廉的大鼠IAH模型.方法 16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门静脉缩窄组,每组8只.门静脉缩窄组经腹分离门静脉,恒定缩窄;假手术组仅予以开关腹,分离门静脉.两组动物均采取腹部束缚,经股动脉插管放血致失血性休克,平均动脉压(MAP)维持40 mm Hg(1 mm Hg=0.133 kPa)2 h.回输全部失血及持续输入乳酸钠林格液的方法来建立SD大鼠的IAH模型.结果 在门静脉缩窄组动物中除1只死于门静脉结扎后,其余动物均成功构建成大鼠IAH模型,成功率为87.5%,成功建模的时间为(4.68±0.53)h,成功建模的输液量为(597.33±75.03)ml/kg.假手术组动物无一只成功构建IAH模型.结论 大鼠采用恒定程度的门静脉缩窄、腹部束缚方法,MAP维持于40 mm Hg 2 h后实施液体复苏至继发性IAH的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

其他文献
1 病历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14岁,因腰骶部疼痛1周入院.体检:无外伤史,体温36.4℃,脊柱上胸段左侧弯,左腰部压痛,无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托马斯征阳性,骶髂关节压痛,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转动均受限,双下肢感觉活动正常,白细胞计数9.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7%,C反应蛋白29.13 mg/L,红细胞沉降率47 mm/h,碱性磷酸酶136 U/L,HLA-B27抗体阴性,
期刊
颈椎后突、侧弯畸形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前视、吞咽等困难[1].一般的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于有骨性融合于畸形位置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选择.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侧弯、后突畸形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但对于脊柱外科医师来说,僵硬性颈椎侧弯、屈曲畸形的手术治疗仍面临挑战.我科成功救治一例外伤后颈椎僵硬性屈曲侧弯畸形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期刊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损伤周围脑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6只)、液压冲击脑创伤模型组(36只).根据处死时间,分为6,24 h和3,5,7,14 d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损
目的 观察胫骨骨道与胫骨平台夹角对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重建“杀伤角”的影响,初步探讨一种安全、合理的骨道技术. 方法 应用18具新鲜跟腱作为移植物在新鲜尸体胫骨侧重建PCL,所有标本骨道均采用前内侧入路,按照骨道与胫骨平台夹角不同分为A组( 30°)、B组(40°)和C组(50°),每组6例.记录测试前后所有标本骨道出口面积、骨道出口压强以及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规范化各种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办,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和上海市运动医学会承办的第一届同济大学肩膝关节镜运动创伤手术操作学习班[2011-04—07—080(国)]将于2011年6月23—26日在上海举行,学习班邀请国内著名关节镜微创专家做专题报告并进行手术演示,
期刊
随访时间长短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了使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更科学、客观,本刊对临床研究论文随访时间的要求如下: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创面随访时间〉6个月,断肢(指)再植功能重建及骨支架修复随访时间〉12个月,关节功能重建、脊柱脊髓损伤修复重建的随访时间〉2年。随访时间未达以上要求的临床研究论文我刊将限制刊发。
################
期刊
获得性低位髌骨指继发于创伤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等形成的以髌骨远离股骨滑车或髌韧带缩短为特点,是TKA术后髌骨不稳的表现之一.可能与术中髌骨外翻,不恰当的截骨,外侧松解,髌下脂肪垫的完全切除和髌腱短缩等相关[1-4].其中,由于膝关节线抬高而髌骨相对股骨处于正常位置所引起的髌骨位置异常称假性低位髌骨[1,2];由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瘢痕形成或髌
期刊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7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7—70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结果本组32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
期刊
过去50年里,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发展迅猛[1],切开复位内固定一直是髋臼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法[2].近20年来,许多学者提出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髋臼前后柱骨折,但是由于解剖学形态复杂、周围血管神经丰富,该技术的应用受到许多技术性难题的限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