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真挚热烈的英雄颂歌——读刘益善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小说《最后的牧歌》一开篇就描写了一幅牧牛图,两个赤裸的农村少年骑在牛背上从乡间走过。背景是个天蓝田绿旭日东升的早上……作者就是这对少年中的一个,他勾画的就是几十年前的“自己”。
期刊
甄英莲(香菱)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原出身于书香门第,四岁时被拐子拐走。被拐子养大后先后卖给冯渊与薛蟠两家,薛蟠为此打死冯渊将其夺走。后成薛蟠之妾。《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未交代甄英莲最终结局,程高本中英莲在夏金桂死后由薛姨妈做主成为薛蟠的正妻。但很多人认为程高本中英莲结局违背其判词。个人认为英莲的判词只是为其结局定下了大致方向,如换个角度理解,程高本中英莲结局亦有合理性。
散文是生活的“虹”:那经过太阳光折射后事物的变形与幻影.好的散文与好的小说、诗歌一样,都是一种生活的“伸缩术”和“炼金术”.rn我曾写过一个城市的社区,包括人与事、空间与想象、目击之物与虚幻镜像.那是南昌老城区一个相对嘈杂、混乱但也生气勃勃的社区,其外在的面目和周围的人群构成了一幅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景观—具有某种介于县城与都市之间的气质.
期刊
萧红的作品中存在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立足于东北具有特色的文化因素,探析萧红的思想与情感,这无论是对于丰富东北地域文化研究,还是萧红相关研究,都有一定的益处。本文从女性意识、批判意识及家园情怀三方面入手,研究了萧红小说的地域文化书写与思想蕴涵。
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一书中对“技艺人”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解释,这一概念在阿伦特技术观里主要体现。纵观整个《人的境况》,阿伦特对“技艺人”持两面态度,既肯定了“技艺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为它将事物工具化存在消极影响。同时,本文也将对阿伦特在“到底是人应当适应‘机器’还是机器应当适应人的‘本性’”问题上进行了探讨。
中方和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造成了影响。本文对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的翻译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中方和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即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协调统一异化和归化理论,旨在为译者提供参考,降低文化差异对翻译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