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来源 :化工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石油工程行业面临重要的结构调整.如何实现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是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文章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研结合和国际化交流五个方面,对该校石油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该校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启示.
其他文献
“疫情”的意义本是“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但在时下的语言交际中已经产生了“流行性传染病”的新义.“疫情”在旧义和新义上,要求意义不同的词语与之搭配,“疫情”在新义上和“瘟疫”“疫病”的搭配范围几乎重合,可以视为后者的同义词.“疫情”中的“情”意义很空泛,发话人为了委婉的表达,直接用“疫情”中的“疫”指代“瘟疫”,“疫情”就产生了新义.
现代汉语的“至于”具有两种情态功能,分别为认识情态(必然或可能)和道义情态(必要).表认识情态时主要为否定式“不至于+(S)VP”,亦有反诘式“何至于”,出现的句子有未知未然事件句、违实性虚拟句两种.表道义必要时主要为疑问形式“至于+(S)VP+吗”.无论哪种句式都带有负面评价意味.
本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果然”和与之相应的韩国语汉字词“()”.研究发现,二者都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但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可以说,二者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的语义逐渐缩小,而后者的语义基本保持不变并有所发展,导致前者语义单一、后者语义丰富,形成严重不平衡的格局.然而,韩国语“()”丰富的语义并非凭空而来,大部分可以在汉语发展史上找到其根源.
反问句的意义与功能一直是反问句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界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比如,关于反问句的意义类型与层次、反问句否定意义的来源及其识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与语言系统价值等问题,学界或者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或者目前研究得还不够.本文旨在从这些方面回顾反问句的意义与功能研究之现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与支柱产业,化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化工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对复合型化工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使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快速具备化工专业的学术素养和相应的从业能力,从而助力化工行业的发展,是学科交叉背景下实现化工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期《化工高等教育》从行业的视角出发,探讨复合型化工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为了让母语者及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现代汉语基础单句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本文根据常用性、代表性、实用性及适量性的原则,从句法、语义和类型学三个视角归纳描写了汉语43种单句基础句式,归纳了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式语义,从类型学角度解释了选择一些句式的原因.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知识点不能串联而导致的学与用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文章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知识体系网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等目标切入,介绍了化工本科微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并阐述了该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化工微专业的建设方法、分阶段系列化效果检验.该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对深化化工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行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市场经济改革30年来,化工教育为支撑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化工教育存在的教育资源投入与教育产出不匹配、产业转移趋势与毕业生流动趋势相逆、低学历现状不能满足高学历刚需等问题,制约着化工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文章从行业视角出发,基于翔实的数据,对化工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举措与对策,建议通过“正面教育”“信心教育”“未来教育”“基础教育”等途径突破化工教育困局.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面对化工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文章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探讨了化工微专业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结合国家战略、群体利益、社会发展和国外教育理念,确定化工微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支撑,构建化工微专业课程群;建设并完善专业慕课资源,促进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文章考察和“很+名词”结构相关的几个问题:(1)名词与“很”组合的语义基础是什么?(2)为何不同名词与“很”组合的能力存在差异?(3)名词与形容词在语义上的重合与差异.文章指出名词的等级性是它们与“很”组合的语义基础.名词的等级性源自名词所指对象在各维度上和原型的平均相似度.依据平均相似度计算方式的不同,名词内部可以划分出两个次类:(1)“加法相似性”名词,这类名词范畴的确立基于个体在各维度上和原型相似度的加权和;(2)“乘法相似性”名词,这类名词范畴的确立基于个体在各维度上和原型相似度的加权积.前者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