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子”忽悠12年,亮瞎了一众父老乡亲

来源 :知音·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9月,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万年镇爆出特大新闻:该镇青年樊骅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此后关于樊骅的“喜讯”不断传回家乡:他先后成为国家商务部干部、国务院秘书、中央某领导的乘龙快婿……
  然而,2014年12月,这个让乡邻引以为荣的“大人物”却在北京落网。此消息再次引爆乡邻敏感的神经,一时流言四起。2015年8月6日,随着南部县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判决,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1980年9月6日,樊骅出生在南部县万年镇小侯村4组,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98年,他高考落第,复读一年又名落孙山。樊骅不想再读书了,要出门去打工。但父母最后四处托人让樊骅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自费。父母和3个已成家立业的哥姐做起了他的经济后盾,资助樊骅读书。
  2003年8月底,樊骅给父母传来喜讯:他被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并带回了一张“清华大学入学通知书”,这在万年镇可是破天荒的事,顿时传遍了十里八乡,哥姐分别给了他一万元的学杂费,家里又摆下升学宴,邻里乡亲纷纷赶来祝贺:“好好干,以后有了好的前程,也让老乡们沾点光。”
  樊骅去北京上学后,他的事迹在当地坊间被传得神乎其神。樊骅的哥姐非常想到这所名校看看,父母也想去学校替儿子整理一下床铺。樊骅却说:“去北京路费多贵啊!我会照顾好自己。”为了让家人放心,他特地给父母寄来自己学生宿舍以及和导师在一起交流的照片,并给了侄子一枚清华大学校徽,甚至带回来清华大学出版的计算机专业课本。就这样,樊骅在读期间,家人一直未去过清华大学……
  2006年7月,樊骅的父亲接到了他的“报喜”电话,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商务部工作。此事又在万年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2008年冬季,樊骅的侄儿准备当兵,父亲特地给他打电话,让他与万年镇武装部长刘锋沟通一下。樊骅果然拨通了刘锋的电话:“刘部长吗?我是国家商务部的樊骅啊,现在我侄儿要当兵,请你优先考虑照顾一下。你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尽管找我就是了。”刘锋早听说有这样一个老乡在商务部工作,自然格外重视,不久樊骅的侄儿顺利参了军。
  2009年11月,家人又接到了樊骅的电话,说他调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给某副总理担任秘书,父母逢人便“分享”这一喜讯。然而,如此“优秀”的儿子,年届三十还是光棍一条,父母经常催他尽早落实终身大事。2010年10月,樊骅打电话给了母亲“报喜”:他处对象了,女朋友叫于优雅,其父是中央一位领导。
  老两口不久来到北京看望“未来的儿媳”,被樊骅安排在一家小宾馆下榻,他没让父母见于优雅,却带了一个看上去比他大了好几岁的女人来见他们,说她叫“燕清”,是他清华大学的同学。没见到“中央领导的女儿”,父母暗地里批评他说:“放着中央领导的女婿不做,却和这个女娃缠在一起,简直没眼光!”于是他答应父母,离开燕清,和于优雅恋爱。当父母回到老家后,果然接到了樊骅的电话,说他已经和燕清分手,与于优雅正式处起了对象。
  2011年旧历五月初八,樊骅的父亲去世了。追悼会这天,有很多乡邻和镇村干部来吊唁,樊家准备了一些花圈,请樊骅姐姐的公公刘得恩为赠送花圈的来宾代笔写挽联。樊骅也让刘得恩在一副挽联上写下“亲家公樊海林老人安息”,落款则要求写上那位中央领导的名字,并在名字前面冠以“亲家公”三字。
  这可是全党全军举足轻重的人物,刘得恩握笔的手直打颤,半天不敢落笔。樊骅当着他的面拨打了一个电话,随后说,电话是打给他妻子于优雅的,“已征求了她父亲的意见,你写吧,要是你不写,上面怪罪下来,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并当众宣称,他与于优雅已在年初领取了结婚证。刘得恩只好照他说的写了。当天,对那只花圈来参加追悼会的人都感到吃惊,有人信以为真,有人半信半疑。此后,到处都在传说樊骅是中央某领导的女婿,他的名头更加响亮了。
  葬礼结束后不久,万年镇几位领导请他吃饭。席间,镇长问樊骅在哪里工作,他说:“我在国务院总理第4办公室当秘书,以前在国家商务部世贸司工作,家乡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将会尽力提供帮助。”镇长听到这里,便说:“樊秘书,我们镇政府办公室是9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一下雨就漏,你能不能给我们拨点经费把政府大楼维修一下?”樊骅说:“这个太远了,不归我管。”并打起官腔,“我岳父经常教育我,改革开放到了攻坚阶段,要认清反腐斗争的新形势,依法办事,破除各种特权思想,不能乱打他的旗号。”一通套话和官话,让万年镇的领导们再不好麻烦他了。
  2012年旧历五月八日,樊父周年祭日。樊骅乘坐一辆豪华轿车回到了家乡,同行的还有三个男子,驾车的是在成都经商的老板刘正,特意护送他回家,另外两人他介绍说,一个是他国务院的同事,一个是他以前在商务部的下属。亲戚问他老婆于优雅怎么没回来,樊骅说她怀上了娃娃不方便回来。在家人烧的冥币的外包装上,樊骅还让写上“孝媳于优雅”字样。
  2013年旧历五月初八,樊父去世两周年祭。这次樊骅回家后,对外宣称他从国务院办公厅调到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大伙再次问他老婆于优雅怎么没有回来,樊骅说:“她刚生了三胞胎,实在走不开……”大家惊奇不已,纷纷想看看孩子的照片,樊骅说:“中央领导的外孙按规定得保密……”大家只有作罢。
  2014年旧历五月初八,樊父三周年祭,樊骅在万年场上星兴酒楼摆下了13桌酒席,宴请了100多位宾客,除了亲友外,还有附近乡镇一些干部,共收到了一万多元礼金。宴席结束后,樊骅的姐夫不动声色地要过他的手机,在通讯录里果然找到了于优雅的名字,心里这才释然了。原来他对于乡邻们盛传他的舅子樊骅是国务院秘书、中央领导的女婿,一直不太相信,单从舅子的言谈举止和衣着气质看,就与那种身份的人不大吻合,当从他的手机上看到了“于优雅”的名字后,他才信了。此后,他逢人就说,他的舅子不是冒牌货,他手机上还存了于优雅的号码。
  邻乡某单位几名干部想开发一个旅游项目,听说樊骅回到了家乡,便陪他到海螺山游玩。当他们转弯抹角提出让樊骅帮助解决经费开发旅游项目时,他却说:“此事不归我管,我爱莫能助。”那几名干部表面上点头称是,背地里却后悔烧香拜错了菩萨。
其他文献
主人公结婚照  情窦初开时,她16岁,那时,她不能说话,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  2004年夏天,彭青青第一次见到陈军。那次,高一班上体育课,一个戴着眼镜的高大男生出现在几个同学中间,彭青青上前,朝他用手语比划着,“你是新来的同学吗?”陈军错愕地看着她,幸好,有随行的老师翻译,告诉彭青青,他是新来的体育老师!彭青青羞红了脸,而陈军也一眼记住了这个大胆的女学生。  彭青青是个聋哑女孩,4岁那年,因
2014年7月25日,温州703804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网站出现一则题为“永嘉惊现开房局长”的劲爆帖子,堂而皇之曝光了原温州市永嘉县工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王大明的新闻,言其拥有多套房产,在酒店开房达200余次之多……令人震撼的是,数天后王大明突然远涉福建武夷山卧轨自杀。警方介入后,两名发帖者浮于公众视线。发帖动机为何?网帖曝光的内容是否属实?它与死者之死有何法律关联?2015年3月,当地法
【摘要】略读课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具体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探讨了略读课文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部编本新教材语文
2015年7月24日,原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张瑞红因涉嫌受贿,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受审。而就在3月底,安徽省纪委已分别对张瑞红的丈夫、原省银监局副局长胡沅及原省食药监局副局长陈书华立案调查。  极具讽刺的是,张瑞红夫妻以及陈书华的落马,竟是因为栽在了一个女小偷手里——  2014年5月23日,张瑞红下班后回到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一高档小区的家中惊讶地发现,家里进了小偷,大量现金
【摘要】在语文阅读实践中,以“质疑·思考”为中心的质疑式阅读教学在学生的“能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产生了积极意义。就如何具体实施质疑式阅读教学,笔者以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的教学为例,从文本标题质疑、结论性语言质疑、矛盾性语言质疑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同时从质疑的自发性、层次性和反馈性做了三个方面注意事项的说明。  【关键词】能动学习;质疑式阅读;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部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
张曼与瑞士小伙丹尼尔相遇,纯粹为了成人之美。岂料将他与自己的闺蜜撮合到一起后,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丹尼尔。但她强迫自己将丹尼尔从心底删除,并准备向闺蜜保守这个秘密,却不知一段惊喜因为她的温柔和善良正缓缓铺开……  且听张曼的讲述——  我和李婷婷是最好的朋友。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2013年,当时她到我所在的单位武汉吉的堡教育培训咨询公司来面试。在众多前来面试的人中她穿着最随意,而我当时正急着去乘电梯
2014年8月27日,四川巴中市发生一起惨案,一名拿到大学通知书的18岁少年,在父亲为他办完“升学宴”后,竟然举刀将奶奶杀害,将父亲刺成重伤,而后自己从五楼纵身而下,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血案幕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相?记者经过一周深入调查,最终发现,他根本没有读过高中,三年高中生活是一段空白!这三年里,少年到底在做些什么? 升学宴后的惨剧,高考少年弑亲后跳楼  2014年8月27日,晚上11时许,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的不断深入,广州中考对经典名著的考查深度也逐渐加深,但学生和家长仍不够重视,即便有部分学生愿意去读名著,也很难真正有收获。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入名著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种趣味性强、高效、多角度呈现学习成果的方法,乐读名著,深读名著,使读后有收获成为可能。本文结合部编版语文教学实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经典人物,辩证看待各个人物优缺
时光如果倒流,我希望永远定格在31岁那个盛夏:我是待嫁大龄剩女,爸爸穿铆钉皮衣,我们炫酷父女档在汉口江滩叱咤。漫漫夕阳,飞鸟细长,我们父女双双斜挎壶酒,豪情饮那秋黄。  人生没有如果。但有残阳重灿的今天,有“一事能狂即少年”的老炮儿,还有我们一起的曼陀铃。  我想讲一个故事,关于我和爸爸。  漫漫青春江滩,摇滚父女一曲曼陀铃  我叫罗玲,1973年出生于武汉市江汉区顺道街仁厚小区。爸爸罗金明曾是汉
我,生于1985年,山西太原人。因我有一颗大大的脑袋,有一张宽宽的脸,而身高却只有1.56米,南瓜头的绰号,可谓实至名归。长着一颗南瓜头的我,唯一的优势也就体现在拍合影照,可以霸占足够辽阔的版图。而烦恼就太多了,最绝望的是敷面膜,因为脸太大,面膜没法覆盖整张脸。这种遭遇严重挫伤了我的自信心,待我长成妙龄少女后,我不敢向心仪的男生表白,只能花痴般地用我硕大的脑袋单相思。2004年7月,我高中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