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类前沿交叉通识课程的建设探讨r——以奇妙的功能陶瓷课程为例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工科”教育建设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功能化、人性化,打造前沿交叉类通识课程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文章结合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奇妙的功能陶瓷课程为例,对该类前沿交叉通识课程的建设展开了探索.论文提出建设前沿交叉类课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思想为:以培养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为基础,以开发学生的创新与拓展能力为准则,以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优良的教师团队,设计宽厚的基础知识体系,拓展多层次的前沿交叉类案例,构建多维度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以最大化地提升课程建设成效.
其他文献
针对何良俊研究中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涉及层面不足,理论术语表达相互矛盾歧义不断的问题,本文对何良俊诗文、戏曲与书画三大领域、五种艺术形式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何良俊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吴伟业与之交厚,并用诗、词、传、赞、引五种体栽写下“题柳”篇章,造就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人同题多体”现象.通过相关分析,我们既能把握“
许奉恩《文品》看似对《二十四诗品》多有摹拟,实则从名目、意蕴到核心理念均与《诗品》有很大差异.《文品》从桐城派古文风格论中吸收了大量元素.同时它对于桐城派的古文风
谭献是晚清骈文大家,其骈文批评理论内容丰富,包括骈散合一,回归汉魏的骈文思想;推崇“于绮丽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的骈文风格论;重视骈文潜气内转的文气论;梳理骈文
民国时期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无非朴实与议论两途,朴实者大多是就文献整理与校勘方面进行,议论者则各驰骋其评骘.总体而言,朴实派的研究受黄侃先生影响甚大,黄侃先生俨然成
韩愈曾提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结合后代古文家的评点进行剖析,可以看出韩文与六经、诸子、西汉人之间的具体关联,这是韩愈的“师古”层面.苏轼曾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
顾璘是明代中期南京地区复古派的代表作家,寿高位显.其早年作为复古派,曾劝同人陈沂放弃对宋人的学习,晚年则重视台阁体式的文统和淡泊的口味,赞赏唐宋文派的新趋向,不过在诗
中国的文言从口语脱离,逐步形成自身的法则,并以法则的秩序性建构出一套封闭的审美程式.桐城派在展开自身的独特理论之时,文言的基本法则因为体系构建的需要得以凸显,成为我
汉晋仙传作为中国最早期的神仙传记,是构建神仙世界的主要作品.它们以故事性的传记形式吸收先秦以来的服食与博物文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服食求仙的博物传统:以《列仙传》为代表
欧阳修古文多以情韵取胜,偏于优柔一路,往往以“六一风神”见著于世.然而,北宋以降之学人却常以“风骨”评定其文.相较于魏晋文学“风骨”意涵的壮伟激越与道劲坚实,欧阳修古